释义 |
法学大辞典︱前言 前言 优秀的法律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继承、 发扬和发展优秀的法律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需要之一。 当然, 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 法律文化都必然要受到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并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的进步程度。 因此, 在法律文化问题上, 既不能否认因历史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而决定的法律文化的共同性和继承性, 也不能否认因历史及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决定的法律文化的差异性和排斥性。 在中华民族日益步入法治社会并且已充分认识到必须以法治为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和标志之一的今天, 如何进一步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法律文化?如何区分法律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促进我国的优秀法律文化和法治建设?等等。 这些问题已日益为全社会尤其是法学界和法律实际工作部门的广大同仁所注目和思考。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加强, 法学方面的工具书已朝着日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各个部门法的工具书不断涌现, 规模越来越大。 这说明, 我国的法学研究正在日益深入, 我国的法治建设正在日益加强。 同时, 我们也深深感到,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法律文化水平, 加速我国的法治建设, 在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我们十分需要有一部密切反映我国国情、 适合我国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需要的大型法学综合性工具书。 从中华民族的现实社会条件和社会进步的趋势出发, 以促进我国的优秀法律文化和法治建设为宗旨, 怀着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时刻忧思的赤子之心, 我们这些法学界和法律实际工作部门的年青学子毅然决定在法学界前辈的指导下, 以自己为骨干, 勇敢地承担起这项编纂任务, 并决心为促进我国的优秀法律文化和法治建设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 对于一部大型的法学综合性工具书的编纂,必须采取十分审慎、严肃、认真的态度。在编纂过程中,我们为力求资料的准确性和表述的科学性, 对于有关的一些史实和资料, 参阅了大量的辞典和著作,对于这些辞典和著作, 在此不可能一一列出, 谨此向有关作者深表谢意。 值得提出的是, 如此一部大型法学综合性工具书的编纂, 绝非易事。 它是参加本书编纂工作的全体同仁密切合作的结果。 因此,本书能得以问世,与大家的辛勤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因我们的学术水平所限,书中的疏漏甚至错误恐怕难以避免,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于我们在今后修订时予以补正。编者 1991年5月于北京 |
☚ 法学大辞典︱凡例 法学大辞典︱各分支学科主编、 顾问 ☛ 00012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