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港
又称刺桐港。我国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位于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下游北岸。唐置晋江县为泉州治。自公元六世纪始,已与外国发生海上交通。宋元祐二年(1087年)设市舶司,征收关税、管理海舶,招徕外国商人。历宋、元二代繁盛不衰,长期留居泉州的亚非各国航商数以千计,城南有“蕃坊”,为外商聚居之处。元代来我国游历的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巴都在游记中说,泉州“为世界最大港之一,实则可云唯一之最大港。余见是港有大海船百艘,小者无数。”同时代来中国的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也说:“我们来到一个很大的繁荣的刺桐港……所有印度船都来到这里……商品、宝石、珍珠贸易之盛,确是可惊的……这是世界两大港之一。”除外国海船群集外,我国船舶航海外者,也多由此港出发。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中说: “若欲船泛外国贸易,则自泉州便可出洋”,故宋代自泉州港出航的中国海船,称“泉舶”。到了明代,由于泉州湾迅速沉积,航道、码头淤浅,加上明廷为防倭寇而历行海禁,泉州港遂日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