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衣、油帽隋唐人在外衣和帽子上,用桐油涂遍,晒干之后,再涂桐油:如此三涂三曝之后,穿在身上,用来作为雨具。因为它费工费料颇多,价值不菲,所以,也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置办。钱起《咏白油帽客》诗:“薄质惭加首,愁阴幸庇身。卷舒无定日,行止必依人。已沐脂膏惠,宁烦雨露频。虽同客衣色,不染洛阳尘。”其中“脂膏惠”一语双关:既言主人把油帽送给客人,也说油帽上涂满桐油。又因它贵重,所以“卷舒无定”,不染尘土,颇为珍视。 虽说阴天,有了油帽、油衣,可以在外放胆行走,但是碰到大雨,人还是要挨淋。高宗出猎之时,路遇暴雨,他感叹地问:“油衣若为得不漏?”——这是《大唐新语》卷一所记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