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河阴之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北魏末尔朱荣屠杀北魏皇族与百官的政治事变。尔朱荣是塞上北秀容川 (今山西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 契胡族的酋长,魏末趁衰乱“招合骁勇”,纠合武装力量。北魏末年,在各族人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税。武泰元年 (528),北魏孝明帝元诩因对母亲胡太后专权不满,密诏升任六州讨虏大都督的尔朱荣来洛阳。二月二十五日,尔朱荣率兵行至上党 (今山西长治东南),胡太后与宠臣郑俨、徐纥等已合谋毒死魏孝明帝,另立魏孝文帝孙三岁小儿元钊为帝。其年四月,尔朱荣闻讯大怒,抗表陈述胡太后罪状,并以为魏孝明帝报仇为名,联合并州刺史元天穆,在晋阳起兵南下。胡太后命李神轨为大都督率兵迎战。尔朱荣军至河内 (今河南沁阳),立魏孝文帝侄、献文帝孙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然后率兵渡河,胡太后落发出家。尔朱荣攻入洛阳后,俘虏胡太后和元钊。尔朱荣把胡太后和元钊送至河阳 (今河南孟津东),投入黄河沉死。此后,尔朱荣采纳费穆 “大行诛罚,更树亲党” 的建议,召集宗室诸王与公卿百官2000余人于河阳行宫 (在今河南孟县),“责以天下丧乱,肃宗 (魏孝明帝) 暴崩,皆由朝臣贪虐,不能匡弼”,因而纵兵将其全部杀死。这样,洛阳的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王朝的汉族世族大地主消灭殆尽。尔朱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太原王,派部属任百官,从而把持朝政。 ☚ 拓跋恂叛乱 孝庄帝杀尔朱荣 ☛ 河阴之变北魏末年统治集团内部一场争夺权力的残酷斗争。北魏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为争夺最高权力,不断进行残酷的斗争。武泰元年(528年),胡太后为独揽朝中大权,毒死己子孝明帝,另立3岁的元钊为傀儡皇帝。孝明帝被毒死后,契胡尔朱荣经过密谋策划,于同年四月在河阴(今河南孟津)另立元子攸为帝(孝庄帝)。尔朱荣自己担任大将军、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封太原王,实际操纵北魏政权。接着,率兵进入洛阳,将胡太后和元钊沉入黄河,并以祭天为名,在黄河南岸(古谓河阴)的陶渚召集群臣,指责他们不很好治理国家,导致天下大乱,随后将其全部杀死,王公大臣死者多达两千多人,史称“河阴之变”。这次事变使汉化的鲜卑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530年,孝庄帝杀尔朱荣。尔朱荣之侄尔朱兆又杀孝庄帝,另立元恭为帝(节闵帝)。此后不久,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河阴之变北魏末年尔朱荣发动的政变。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失败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再次爆发。胡太后为控制大权,在武泰元年(528)初,毒杀孝明帝元诩,立年仅三岁的堂侄元钊为帝。尔朱荣以此为借口,拥立元子攸为孝庄帝,兵进洛阳,沉杀元钊、胡太后于黄河,又在淘渚(河南孟县)围杀朝中王公、百官公卿二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