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河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河伯 > 河神 河神 héshén 即河宗。 地神 地神只(方只;后只;皇只;地只;顺只;黄只;皇地只) 土(土官;土神;土地神) 社(社神;社鬼;社公;社长) 阴神 地母 地媪 富妪 富媪 神媪 媪神 灵媪 青牛妪 ☚ 女神 天神 ☛ 河神 河神民间所敬之神。“四渎”之一。即黄河水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河流神,这与它所代表的黄河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中的地位有关。黄河流程万里,所以最初的河神也是多元的、地区性的。商朝建立后,对河神的祭祀极为重视,建立河神庙,并有人祭的现象。周以后,据说已建立了天子祭五岳四渎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地方性河流神崇拜十分活跃,各地区对河神的理解和祭祀方法有所不同,但对河神的统一称呼“河伯”已经出现。此外,河神又有“巨灵”的称呼。《史记》所记载的西门豹治邺,废除河伯娶妇风俗的故事,以及秦灵公八年“以君主妻河”之举,还有《楚辞·九歌》中叙述河伯恋爱的情节,都反映了各地已将河神人神化。汉代正式建立五岳四渎制度以后,出现了象征性的统一河神而列入国家祀典,河神去掉了它的人神色彩。唐以后历代晋封,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封其为“灵源公”,宋仁宗康定元年 (1040年) 封为 “显圣灵源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加封为“灵源弘济王”,明太祖洪武三年 (1370年) 去前代封号,称“西渎大河之神”。尽管封建政府创立了统一的河神,但民间所信仰的河神则人神气味非常浓厚,而且对同一位河伯,其传说因地区、时代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中的龙王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龙神逐渐结合,成为水神的象征。唐宋以后,河伯已渐无闻。但至明清时,黄河流域一带又出现以人鬼为河神的信仰,至近代而不衰。参见“四渎”、“河伯”、“巨灵”、“河侯”、“金龙四大王”、“黄大王”诸条。 ☚ 岱石王 西渎大河之神 ☛ 河神 河神侗族俗信神祇。侗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溪河围绕村寨或穿寨而过。侗家人认为溪有溪神,河有河神。遇到溪河涨水,冲走渡船、房屋、农具、用具及冲毁桥梁道路,则认为是河神作怪,故对其极为敬畏。每至岁初首次下河汲水,要携带清香钱纸插于河坎或点火焚化,然后汲水回家。老人过世,孝子带清香钱纸到河边敬神汲水为死者洗身。逢年过节,到河边向河神烧香化纸,敬供猪肉果品,求其保佑。 ☚ 放阴箭 河边老者 ☛ 河神river god 河神黄河之神。《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渚之麋。’弗致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