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河南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河南府

河南府

唐代设置的行政区。此后,金、明、清三代沿置。《旧唐书·地理志》:“河南府:隋河南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领洛、郑、熊、谷、嵩、管、伊、汝、管9州。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其年十一月,罢总管府,置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置洛州都督府,领洛、怀、郑、汝等4州。权于府置尚书省。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割谷州之新安来属。七年,又割谷州之寿安来属。八年,移治所于河南县之宣范坊。十八年,废都督府,省缑氏、嵩阳2县。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置东都,官员准雍州。是年,废谷州,以福昌、长水、永宁、渑池等4县,怀州之河阳、济源、温、王屋,郑州之汜水来属。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又以许州之阳翟,郑州之密县,降州之垣县来属。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以垣县隶降州。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又置栢崖、大基2县。 其年省栢崖县。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复置缑氏县。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复置嵩阳县。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东都为神都。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置永昌县。载初元年(公元689年)置武临县。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置武泰县,寻废。仍改郑州之荥阳、武泰来属。三年,置来廷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神都复为东都;废永昌、来廷2县;改武泰、荥阳还郑州。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置伊阙县。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二十二年,置河阴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东都为东京也。天宝领县26,户194746,口1183093。在西京之东850里。”明清隶河南省。

☚ 河南郡   河南省 ☛

河南府

唐开元元年 (713年)改洛州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元改为河南路,明复为河南府。清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巩县、登封县以西,渑池、洛宁县以东及伊水以北地区。1913年废。

河南府

官署名。唐为东都(开元改称河南府)。五代晋为西京。宋沿称,为四京府之一。辖县十六,河南、洛阳二赤县,永安、偃师等畿县十四,及阜财监(《宋史·地理志》1)。职掌及所设府官牧、尹、少尹、司录参军、户曹参军、法曹参军、士曹参军。与开封府同。牧,存其名不除人;皇帝巡幸其境或行大礼,临时差权奉引仪仗而已。尹阙,则设知府事(兼留守司事),以朝官郎中以上充;二品以上称判府。通判府事二人(一人掌府事,一人掌留守司事),朝官充。府推官、推官各一人,或以京朝官签书。设有使院,左右军巡院,与开封府同。与开封府不同处,诸曹事简,六曹只存三曹(户、法、士曹),且户曹通掌府院(府狱)、户籍、考课、赋税;士曹无职事,仅用为任子起家初官。宣和三年,以司录参军通管府事。或因特恩以府助教授人,不厘务(《宋史·职官志》6《河南、应天府》、7《留守》,《分纪》卷38《牧》、《京留守》,《元丰官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