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兵变❶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五月,绛州(今山西新绛)地区民间大饥,不可赋敛。军中乏粮,朔方道行营都统李国贞屡向朝中极告军食不足情况,朝廷不理,兵士咨怨。突将王元振将发难,假称“来日修都统宅,各具畚锸,待命于门”。士卒怒曰:“朔方健儿岂修宅夫耶。”被激怒的士兵,在王元振率领下,烧牙城门,活捉行营都统李国贞,置于军士粗糠饭食之前,曰:“食此而役其力,可乎”。遂拔刀杀之。屯于翼城(今属山西)的朔方兵,闻讯后亦杀死河中节度使荔非元礼。军士们推裨将白孝德为节度使。朝廷因而授之。军士犹抢掠不己。唐朝以郭子仪为汾阳王,兼知朔方军副元帅,发京师绢四万匹、布五万端、米六万石以给绛军,军心始定。 ❷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十月,河中军(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兵变。逐节度使刘侔,纵兵焚掠。唐遣京北尹窦璟为河中宣慰制置使,寻改河中节度使。兵变始平。 河中兵变❶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五月,绛州(今山西新绛)地区民间大饥,不可赋敛。军中乏粮,朝廷不理,兵士皆怨。被激怒的士兵,在王元振率领下,烧牙城门,活捉行营都统李国贞,拔刀杀之。屯于翼城(今属山西)的朔方兵,闻讯后亦杀死河中节度使荔非元礼。 ❷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十月,河中军(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兵变。逐节度使刘侔,纵兵焚掠。唐遣京兆尹窦璟为河中宣慰制置使,寻改河中节度使。兵变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