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沩山毛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沩山毛尖Weishan maojian块形熏烟黄茶之一, 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沩山区。外形叶缘微卷,略呈块状, 色泽黄亮, 松烟香气悦鼻。采制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 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俗称“鸦雀嘴”。初制过程分杀青、堆积、揉捻、烘焙等工序。杀青时每锅投叶2~2.5千克, 锅温150℃左右,以抛炒为主, 待叶色转暗绿、梗折不断为适度。杀青叶出锅后, 趁热堆积, 堆厚10~16厘米, 上覆湿布, 进行6~8小时的闷黄, 中间翻动一次。闷黄后的茶坯进行轻揉, 使叶边微卷, 但切忌揉出茶汁, 以免干茶色泽变黑。烘焙采用枫木松柴,火温控制在70~80℃,每焙灶烘茶三层, 厚7厘米左右, 第一层烘至七成干时加第二层, 第二层达七成干时再加第三层, 直至第三层烘至足干下焙, 中间不经翻焙, 避免茶条卷曲。下焙后拣去单片、鱼叶等物, 即可进行熏烟。熏烟方法是将干茶洒上一层稀薄的茶汁水, 使茶湿润均匀, 然后以新鲜发香的枫树果或黄藤根, 进行暗火烘焙、熏烟, 时间为16~20小时。 沩山毛尖块形熏烟黄茶之一。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沩山区。外形叶缘微卷,略呈块状,色泽黄亮,松烟香悦鼻。每年4月中旬采制,采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初制分杀青、堆积、揉捻、烘焙等工序。杀青后,趁热堆积,进行6~8 h的闷黄,中间翻一次。闷黄后进行轻揉,采用枫木松柴烘焙,烘至足干后稍拣剔,即进行熏烟。 沩山毛尖 沩山毛尖传统名茶。相传为唐代贡品。产于宁乡县西部大沩山。清同治《宁乡县志》记载: “沩山六度庵、罗仙峰等处皆产茶,唯沩山茶称为上品。”产区系雪峰山余脉地,茶树多在海拔800米以下缓坡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深厚疏松,山上云雾蒙蒙,日夜弥漫不散,故有“千山万水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该地茶园属黑色砂质壤土,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饱受雨露滋润,故而根深叶茂,梗壮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强。加之光照柔和,漫射光多,尤宜茶树生长。该茶系于清明节期间采摘一芽二叶初展的肥嫩叶为原料,经杀青、渥堆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5道工序精制而成,尤其是熏烟为沩山毛尖特有的工序。沩山毛尖外形叶绿微卷,保持片状,形似兰花,叶色黄亮,油泽光润,银色白毫满布叶背。内质香气醇正,滋味醇甜爽口。开水冲泡,汤色橙黄鲜亮,二泡时更为优美可口,风格独特。民国 《宁乡县志》载: “沩山茶雨前采制,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久获厚利,密印寺院内数株尤佳。” 此茶深受边疆少数民族喜爱,被视为最珍贵的礼茶。吃了烤羊肉之后,喝杯沩山毛尖,口腹畅爽,十分舒适。 ☚ 安化花砖茶 君山银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