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官僚资本mò shōu ɡuān liáo zī běnизъятие (конфиск ла没收官僚资本旧中国的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企业固定资本的80%。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布:没收官僚资本归新中国所有。从1948年下半年进入大中城市到1952年底,共没收官僚资本拥有的工业企业2858个,垄断性贸易公司10余家,银行2400多家,国民党政府控制的铁路2万多 km、机车4000多台、客车4000多辆、货车4.7万辆和船舶20多万t,以及铁路车辆修造厂、船舶修造厂30多个。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三反”“五反”运动 ☛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官僚资本主要是没收由国民党中央政府、省政府、县市政府经营的企业,包括它们在抗日战争后接受的日、德、意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以及蒋、宋、孔、陈等国民党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企业,包括工厂、矿山、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电报、电灯、电话、自来水和农场、牧场等。湖南和平解放后,从1949年8月至年底,长沙市军管会将200家工矿、农林、水利、交通、贸易、金融等官僚资本企业收归国有,在城市基本清理了旧中国的经济基础,改变了反动落后的生产关系,使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进行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为恢复国民经济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 生产关系变革 土地改革 ☛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官僚资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之一,即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并消灭官僚资产阶级的政策。官僚资本,是指国民党中央政府、县、市政府经营的厂矿企业,即完全由国民党政府官办的企业。消灭官僚资本,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早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就曾提出要摧毁官僚资本的任务。194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正式提出了没收官僚资本的口号。同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把没收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与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全国解放前夕,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的2/3左右,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是旧中国最腐朽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没收官僚资本,并把它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措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后期,随着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已解放的城市中进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斗争。没收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官僚资本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所有,以推动人民革命在全国范围的发展。1949年上半年,随着全国即将解放,中共中央先后发出了《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等文件,详尽地规定了有关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方针和政策。到1949年底,全国共计没收官僚资本工业企业2 858个,拥有职工129万人,生产职工75万人,从而掌握了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进而又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比较彻底地清除了这些企业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把这些企业变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以及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 保护民族工商业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官僚资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即将其接收过来,变成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官僚资本是旧中国最腐朽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之一,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是革命的对象。解放前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的2/3,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将其没收并改造后,可使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可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到1949年底,国家先后没收了2858个官僚资本企业。没收官僚资本,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 折实单位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00011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