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沟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沟洫gōu xù田间水道,沟渠。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为别岂几时,伊予坠沟洫。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水利部 > 溝渠 > 溝洫 溝洫 gōuxù 亦作“溝淢”。用以防旱除澇之田間水道。开挖溝洫在先秦時就受到重視。《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爲溝洫。”鄭玄注:“主通利田間之水道。”《論語·泰伯》:“子曰:‘禹,吾無間然矣……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史記·夏本紀》:“[禹]卑宫室,致費於溝淢。”裴駰集解引包氏曰:“十里爲成,成間有淢,淢廣深八尺。”《集韻·入職》:“洫,或作淢。”清·王士禎《文襄靳公墓志銘》:“大江以北,盡失溝洫之舊,稍遇水旱,即同石田。” 沟洫(-xù)❶ 田间水道。小的称沟,大的称洫。《论语·泰伯》:“卑宫室而尽力乎~。” 田间水沟 田间水沟沟(沟浍;沟渎;沟淢;沟畎;沟洫) 畎(畎浍;畎渎;浍畎) 澻 ☚ 山涧 河 ☛ 水利 水利控制流量的开闭物:闸(闸门;闸口;~头;闸板;水闸;电~;船~;千斤~) 阏 霎 另见:防止 水灾 工程 治水 ☚ 水利 水坝 ☛ 沟洫irrigation canals and ditches商周 沟洫示意图 置广1尺、深1尺的畎;百亩之田为1夫,夫与夫之间布置广2尺、深2尺的遂;九夫之田为一井,井方一里,井与井之间布置广4尺、深4尺的沟;地方十里为成,成与成之间布置广8尺、深8尺的洫;地方百里为同,同与同之间布置广2寻、深2仞的浍。同时利用开凿沟洫取出的土料修筑相应的径涂道路,做到“遂上有径”、“沟上有畛”、“洫上有涂”、“浍上有道”、“川上有路”。水田沟洫据《周礼·稻人》记载,设有蓄水的“潴”(陂泽)、拦水的“防”(堤岸)、放水的“沟”(干渠)、配水的“遂”(支渠)、关水的“列”(田埂)、排水的“浍”(排水沟),形成了蓄水工程和灌排渠系相结合的沟洫工程。但当时规模较小。战国以后,大型灌排工程出现,修建干、支、斗、农、毛配套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渠道设有退水建筑和排水沟,于是往往将农田水利的灌排系统泛称为沟洫。如《汉书》中就设有《沟洫志》专篇。南方低洼平原治水营田,建立圩田水网系统,亦称之为沟洫工程。如唐代在太湖嘉兴屯区开挖塘浦圩田河网,就称求“遂氏”之法,修“稻人”之政。明清时倡仪兴建水利,出现了不少有关沟洫水利的议论和专著。如明代周用提出在黄河中下游大浚沟洫以容水备旱潦,又达到治理黄河的方策。清初陆世仪著《论沟洫》,指出太湖圩区的河网就是“遂人”沟洫工程。清嘉庆时程瑶田著《沟洫疆理小记》,阐述了沟洫的布置和作用。同期沈梦兰撰《五省沟洫图说》,提出在北方,尤其是冀、鲁、豫、晋、秦五省开浚沟洫的利便,进一步丰富了沟洫的理论。 沟洫 053 沟洫中国最早的灌排系统就是沟洫。在夏、商、西周三代,我国在土地制度上采行井田制,而沟洫就是井田中的灌排系统。据《周礼》中的记载,井田中的灌排系统分为:畎、遂、沟、洫、浍、川六种。畎是亩与亩间的水路;遂是夫与夫间的水路;沟是井与井间的水路;洫是成与成间的水路;浍是同与同间的水路;最后是畎、遂、沟、洫、浍中的水都流入川。 ☚ 农田水利 芍陂 ☛ 沟洫 沟洫中国古代农业灌溉系统的概称,起源于西周井田制下的灌溉系统。《考工记》叙述西周井田制下的沟洫:“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发,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这是一个理想化规范化的灌溉系统。《周礼·遂人》也有类似的记载,大体是以十进制划分井田,逐级建有遂、沟、洫、浍、川等排灌系统。 ☚ 仓 陂渠 ☛ 沟洫 沟洫先秦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的概称。古代井田制下的耕地规划为配有排灌系统的方田。《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发,广尺深尺谓之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周礼·遂人》稍有区别,以十进位划分井田,逐级配有遂、沟、洫、浍、川等排灌系统。沟、洫为小的和大的水渠,连称则指上述排灌系统。 ☚ 劳役地租 期思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