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咄陆部
古部族名。 见《新唐书·突厥传》。《旧唐书·突厥传》亦作五咄六部。 西突厥沙钵罗咥(dié迭)利失可汗时(634-639)将西突厥分为10部,每部令1人统领,号“十设”,每设赐1箭,故又称“10箭”。10箭分左右两厢,1厢各管5箭。“五咄陆部”为左厢,居碎叶(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以东,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西。右厢号5弩失毕部,居碎叶以西,左右两厢合称10姓部落。 五咄陆部置五大啜(chuè),即处木昆律、胡禄屋阙、摄舍提暾、突骑施贺逻施和鼠尼施处半。贞观十五年(641),唐册咄陆部首领为乙毗射匮可汗。 高宗永徽二年(651),五咄陆部随阿史那贺鲁叛乱,唐于显庆二年(657)平叛后,在碎叶以东五咄陆部领地置昆陵都护府,任阿史那弥射为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和兴昔亡可汗,掌管五咄陆部。 唐武则天垂拱(685-688)初弥射子元庆继任。东突厥默啜可汗(?-716)强盛时,侵掠十姓部落。开元三年(715),五咄陆部和五弩失毕部被迫徙居内地。 参见“五弩失毕部”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