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健身法
沈钧儒健身法,是沈钧儒(公元1875~1963年)所编练的一套动功锻炼方法。原为四十二式,1952年后简化为十六式。方法简便,动作较柔,特别适合于老年及体弱者作为保健之用。
床上运动
(1) 足部运动。在床上采单盘静坐式。将左右小腿弯曲盘坐,一脚叠于另一大腿之上,用手掌擦脚跟和脚心若干次,使之发热,然后换手再擦另一脚跟和脚心。
(2) 腰和大胯骨运动。以双手手掌,摩擦腰部两侧及后腰直到大胯骨若干次。
(3) 腰肾运动。二手离肾椎骨稍远,按住腰肾部分,左右两手四指并列,同时用力由下向上推,推至不能再上时,随即向下推。如此摩擦若干次。
(4) 脊椎运动。将双手按在背上,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相对,紧贴脊椎骨,用力向上推至不能再上为止,然后直下推至尾闾骨,并稍停。如此上下运动若干次。
(5) 丹田运动。用左右手交替摩擦腹部丹田,来回若干次。
(6) 太阳穴运动。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在两侧“太阳穴”处摩擦,先内圈摩擦若干次,然后再向外圈摩擦若干次。
(7) 摩顶运动。用左手掌环摩头顶,然后用右手再摩,各若干次。进行此式运动时,如留有长发者,可以双手掌同时压头发,由前向后推,如此返复推摩若干次。
(8) 面颊骨运动。双手按住面部,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尖稍用力,自额骨部分向下摩擦; 然后回复从稍后鬓发部分向下摩擦; 再从耳后向下摩擦; 如此三次为一式运动,这样摩擦若干次。
(9) 鸣天鼓运动。用两手手掌紧按耳门(手指向后),两手食指各叠中指上,同时用力弹击枕骨若干次。
(10) 眼部运动。左手手掌掬成凹形,右手手掌侧成刀形,摩之发热,随以右手掌边重按,自近鼻处摩至眼梢。然后换左手如上法行之。二手轮流若干次。摩时眼须闭合。
(11) 鼻部运动。双手按住面部,以小手指按鼻侧,上下推摩若干次。
(12) 叩齿运动。盘坐,手自然置于腹前,拇指尖掐在无名指的根节处。闭口,将舌尖顶住上腭。上下牙齿如嚼物一样动作,但要轻而缓。如此动作若干次,口津自然溢出,分次咽下,存想缓缓送至“丹田”。
(13) 呼吸运动。双手张开两臂侧平举,使胸部扩张,作深呼吸若干次。坐、站均可进行。
地上运动
(1) 腰部运动。由正立姿势二足分开与肩同宽,二手或叉腰或自然下垂,身体左右摇摆若干次。
(2) 甩足运动。一腿直立,另一足提起轻轻地向内外甩动,要自然。如此二足轮作若干次。
(3) 散步运动。做完上面的运动后,以军事操练正步走的姿势走路,使身体微微的出一些汗。
注意事项
(1) 在作十六式之前,要将心静下来。先在床上做一段“静卧”的功夫。因为是在运动开始之前,又称为 “前式”。静卧时,双目微微合上,调整呼吸,澄清思虑,把思想上随时起伏的意念,引导它归于专一,以专心一意进行动作。
(2) 全身正直,将身体从头顶经过脊骨到足跟,成一垂直线。避免挺胸凸肚,要“拔顶窝心”。
(3) 要“两头封锁”即上闭口,下提肛。
(4)全身放松,身上任何部分不可有不自觉的紧张。要解除身上束缚的东西,务使身上各部分非常舒适,没有丝毫阻碍。
(5) 调整呼吸,呼吸要缓缓而行,也可以在开始前,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如做数息法,有助澄清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