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沈钧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沈钧儒1875—1963

原籍浙江嘉兴,生于苏州。
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民主革命家。1935年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先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等职。著有《宪法要览》、《家庭新论》等。
字:秉甫
号:衡山、隐佛
晚号:民主老人
化名:沈湘公

沈钧儒1875—1963

沈钧儒


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字秉甫,号衡山,原籍浙江嘉兴,生于江苏苏州。清光绪进士。1907年于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回国,曾任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从事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浙江都督府警察局长,加入同盟会。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法运动。五四运动期间,曾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1924年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北伐时,任浙江省临时政府政务委员兼秘书长,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曾被拘禁,后经营救获释。1928年任上海法科大学(后名上海法学院)教务长,同时执行律师职务。1932年参加宋庆龄、鲁迅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1935年和其它爱国人士一起先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11月22日,与邹韬奋等七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是为有名的“七君子”之狱。抗战爆发后出狱,继续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创办《全民》周刊。从事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2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任民盟中央常委。抗战胜利后,作为民盟代表之一,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1947年10月,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时,坚决反对向国民党妥协投降,后即秘密赴香港,进行恢复民盟总部的活动。1948年在香港主持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恢复领导机构,声明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同年9月到东北解放区,代表民盟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1963年6月11日在北京病逝。

沈钧儒

爱国老人沈钧儒
沈钧儒纪念集
沈叔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170页
三联书店1984年9月版368页
哭沈衡山先生
董必武副主席在首都各界公祭沈钧儒副委员长
大会上的悼词
陈叔通光明日报1963年6月12日
人民日报1963年6月15日,新华月报
1963年7期
哀悼沈衡老
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
忆衡老二三事
悼念沈衡老
“我是中国人”——沈钧儒和“救国会”
忆张澜、沈钧儒先生
永留典范在人间——纪念爱国老人沈钧儒先生
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黄炎培
余志恒
范长江
史 良
沈金路
王志之
史 良
光明日报1963年6月15日
光明日报1963年6月15日
光明日报1963年6月15日
光明日报1963年6月18日
文汇报1984年1月5日
人民日报1984年4月20日
人民日报1985年1月2日
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回忆沈钧儒先生二三
曹美成长江日报1985年1月6日
“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我所知道的沈
衡老
史 良人物1980年1期
沈钧儒(1875—1963)关国煊*传记文学1981年39卷1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5册第95页
中国民主同盟四届主席传略:沈钧儒
鲁迅与沈钧儒的友谊
一身兼负慈母任——沈钧儒的婚姻家庭
“我要救中国”——怀念沈衡老
气如虹 坚如石——民主人士的楷模沈钧儒
青年老人沈钧儒
沈钧儒
沈钧儒
文恩实
徐重庆
赵长安
吴大琨
宇棠
林之椿
戚再玉主编
周天度
人物1981年5期
文科教学1981年13期
老同志之友1984年1期
海石花1984年3期
纵横1985年4期
人物杂志三年选集第26页
上海时人志第61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5辑第
9页,民国人物传第2卷第321页
沈钧儒(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9分册第66页
沈钧儒(1875—1963)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67页
沈钧儒(1875—1963)
沈钧儒(1875—1963)
沈钧儒与救国会
父亲沈钧儒与我的绘画
南社社友事略:沈钧儒
沈钧儒
鲁迅和沈钧儒
沈钧儒
林亨元
张敏孝
胡紫萍
沈叔羊
郑逸梅
魏桥等
彭定安 马蹄疾
读者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第526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215页
中国政治人物第139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7辑第102页
南社丛谈第159页
浙江人物简志(下)第63页
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上卷)第132页
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7页

沈钧儒

沈钧儒年谱
沈钧儒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沈钧儒
先生昨日在京逝世
沈 谱 沈人骅编
沈人骅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413页
群言出版社1998年版362页
人民日报1963年6月12日
怀念衡老
学习沈老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
在纪念沈钧儒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
的讲话
孙晓村
沙千里
习仲勋
光明日报1963年6月14日
光明日报1963年6月14日
人民日报1985年1月9日
恂恂长者,谆谆教诲——忆伯父沈钧儒
洒向人间都是爱——沈钧儒事略
《沈钧儒文集》序
邹韬奋与沈钧儒
论沈钧儒一生的三次重大转变
沈钧儒反对查封生活书店的一件“提案”
“还我河山”引起我的无尽思念——兼纪念父亲
沈钧儒诞辰120周年
沈 诒
金大业
黎 澍
文 声
李 薇
陈 陵
沈 谱
文汇报1987年6月9日
名人传记1986年1期
群言1987年6期
名人传记1988年6期
辽宁师大学报1993年5期
学海1993年5期
新文化史料1995年4期
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七君子”
之一沈钧儒《七君子传》出版
李方诗等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197页
已故民主同盟主席沈钧儒铜像揭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党、政、军领导人:沈钧儒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2)第206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10页
纪念人物: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创始人沈钧儒、
沈钧儒纪念馆在嘉兴建成开放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418页
沈钧儒(1875—1963)
沈钧儒(1875—1963)
“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沈钧儒
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沈钧儒
民主人士的左派旗帜沈钧儒
汪 新主编
范济国
赵人俊
黎 霞
陈一鸣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172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147页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124页
民国社会名流归宿第113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3卷第125页

沈钧儒(1875—1963)
沈钧儒(1875—1963)
沈钧儒(1875—1963)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京 声 溪 泉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94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431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291页

沈钧儒(1875—1963)

近现代嘉兴(今属浙江)人,生于苏州(今属江苏)。小名阿尼头,字秉甫,号衡山。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进士。次年留学日本东京私立法政大学。三十三年回国,参加立宪运动,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宣统元年(1909 年)当选浙江咨议局副议长。三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浙江省警察局局长、浙江省教育司司长。1913 年参加反袁“二次革命”。曾任国会参议员,中华民国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1926年北伐军攻克浙江后,任浙江省临时政府政务委员兼秘书长。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被捕,经营救获释。1928年出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并执业律师。1933 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 年参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宣传团结抗日救国。次年与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逮捕入苏州监狱,时称“救国会七君子”。抗战爆发后获释,组织平民法律扶助会,于汉口筹组抗日救亡总会。1941 年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6 年拒绝参加行宪国大,主持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1949 年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著有《宪法要览》。

沈钧儒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字秉甫,浙江嘉兴人。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参加新文化运动。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曾一度被拘禁,不久获释,出任上海法学院教务长,同时任律师。1932年参加宋庆龄、鲁迅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先后发起成立了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是有名的“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为坚持抗日、团结、进步而斗争。1941年倡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来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7年民主同盟被国民党解散,1948年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坚持同共产党合作的方针。同年赴解放区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当选为民盟主席。1963年11月在北京病逝。

沈钧儒1875~1963

中国当代法学家。字秉甫,号衡山。原籍浙江嘉兴,生于江苏苏州。1905~1907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在浙江曾与褚辅成等组织立宪国民社,推动宪政。宣统元年(1909)当选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1910年为浙江法政专门学校维持员之一。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浙江光复时任都督府警察局长。1912年任浙江临时省议会议员,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运动。1918年被递补为国会议员。五四运动中曾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1920年任护法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1921年为宣传法治,编有《制宪必携》及论述宪法的小册子 。 1922年著有《宪法要览》,并撰有《普及政法教育》等论文。国会恢复后被选任参议院秘书长及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曾遭逮捕。1926年北伐军攻克浙江后,任国共合作的浙江省临时政府政务委员兼秘书长。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曾遭逮捕,经营救获释。后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同时执行律师职务。其间以保障人权为己任,在营救被迫害的共产党员及爱国人士方面做过许多工作。1931年当选为上海律师公会执行委员。1933年参加宋庆龄、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上海分会执行委员兼法律委员。1935年12月间与马相伯、邹韬奋、陶行知、李公朴等上海文化界爱国人士响应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号召,发表救国运动宣言,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次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省委员,积极领导开展全国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夏,与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与共产党联合抗日。同年冬,竟因救国有“罪”,与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六人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时称“七君子事件”),在囚禁中坚贞不屈,并利用反动派的法庭作合法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1938年代表救国会受聘为国民党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与张澜、黄炎培等倡议,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央常委,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支持并参加工人、学生反内战、反饥锇、反迫害运动。1947年冬因国民党政府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被迫解散民盟总部,秘密转赴香港,继续领导盟员进行斗争。1949年北平解放后,代表民主同盟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并在拍林召开的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沈钧儒1875—1963

中国近现代法学家。字秉甫,号衡山。原籍浙江嘉兴,出生于江苏苏州。光绪进士。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参加立宪运动。曾当选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并任浙江法政专门学校维持员。辛亥革命后,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先后任过护法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上海律师公会执行委员会、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分会执行委员兼法律委员、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重庆律师公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民主同盟副主席、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等职。曾出席在柏林召开的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著有 《制宪必携》、《宪法要览》等书。

沈钧儒

中国政治家。1875年1月2日生。1905年赴日留学。1907年回国。1909年任浙江咨议局副议长。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警察局局长、教育局局长。1926年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1927年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同时执行律师业务。1936年5月与宋庆龄等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1月22日与章乃器等人被国民党逮捕入狱,成为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1937年12月参与筹组抗敌救亡总会(1945年改称中国人民救国会),被选为主席。1948年1月在香港主持民盟三中全会重建领导机关,恢复民盟活动。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政协副主席。10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54年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6年任民盟主席。1963年6月11日去世。

沈钧儒

146 沈钧儒1875—1963

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清光绪进士。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1907年回国后从事立宪活动,曾任浙江谘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时,参加浙江光复工作,任浙江都督府警察局长,加入了同盟会和南社。袁世凯窃国后,任浙江教育司司长,国会议员,反对复辟帝制。后参与护法运动,反对曹锟贿选。五四运动时期,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1926年,任浙江省临时政府政务委员兼秘书长。1928年后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律师协会理事长等职。1935年发起救国会,力主抗日。次年与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为“七君子”之一。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参政员和政协代表,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府,并和黄炎培等创建并领导了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他代表民盟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国民党下令召开的国民大会。1948年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力主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等职。

☚ 张澜   陈独秀 ☛

沈钧儒

158 沈钧儒1875—1963

社会活动家、法学家。字衡山,浙江嘉兴人。清光绪进士。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1907年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历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领导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参与领导“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同年冬,因参加和组织抗日救亡活动而与章乃器、史良等一起被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平民法律事务所,附设平民法律扶助会,为抗日军人家属及进步书刊义务辩护。1941年创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转至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促使民盟走上革命道路。同年代表民盟及中国人民救国会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府筹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主同盟主席等职。著有《宪法要览》等。

☚ 梁启超   程树德 ☛

沈钧儒1875—1963

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早年参加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后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爱国民主运动,曾发起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沈钧儒

沈钧儒1875~1963

字兼甫,号衡山。原籍浙江嘉兴,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著名爱国人士,当代法学家、教育家,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曾中举人、进士。1905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并在教育部门任职。1935年,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与邹韬奋、李公朴等7人被国民党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出狱后抗日战争爆发,为坚持抗日曾在汉口等地组织“抗敌救亡总会”。1941年倡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他任中央常务委员。抗日战争后,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著作有《寥寥集》等。沈钧儒一直很健康,年过80以后,仍没有明显衰老表现,腰部挺直,走路脚步轻快,动作灵活,听力、视力也很好,牙齿也没脱落,很少生病,除了毛发变白外,无其他老态。沈钧儒一向重视体育锻炼,他常说:“要运动,一个人总要动,要锻炼自己,做自己身体的主人”。他早年对静坐、按摩、拳术等均有研究,并独创了一套共42式的锻炼方法。内容包括静坐、呼吸、叩齿、活动颈、肩、上肢、胸腹等部位。每天早晨起床前、起床后、入睡前,根据不同时间的需要做相应的动作,持之以恒,寒暑无间。除运动以外,他身体的健康还得力于修养。他说:“要求得健康,单靠运动是不够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而应是身心俱健”。所谓心,就是指思想修养,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而修养就是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要静。所谓心静,就是要澄清思虑的意思。澄清思虑的方法,首先要去除名利的念头,眼光要看得远,不要只看到自己个人,要看到朋友,看到人民和祖国,看到社会主义。”沈钧儒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作息有一定时间,下午一定要小睡1~2小时。他认为不论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后,都要靠睡眠来恢复,睡眠一定要充足。他一日三餐也是定时、定量,不求太饱。在三餐之外,很少吃零食。不吸烟、不饮酒。排便也养成定时习惯,很少发生便秘的毛病。

☚ 帅孟奇   邓小平 ☛

沈钧儒1875—1963

浙江嘉兴人。清末曾考中进士。1905年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1912年5月加入中国同盟会。1926年北伐军攻克浙江,任省临时政府政务委员兼秘书长。1927年后在上海任律师,曾掩护和营救许多受迫害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1935年与邹韬奋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曾经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抗战期间,他真诚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政策。1941年1月,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以沈钧儒为首的救国会的几位参政员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抗议国民党的反共暴行。并与张澜等倡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名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63年6月11日在北京病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