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沈葆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沈葆桢1820—1879

清朝洋务派官僚。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进士,授编修,迁御史,娶林则徐女为妻。咸丰五年底(1856年初)任九江知府,时九江已为太平军攻陷,遂从曾国藩办营务,后署广信知府,参加围攻太平军。1858年擢广饶九南道,1861年升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榜、席宝田等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年)俘杀洪仁玕和幼天王等。1866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建造船坞及机械诸厂,募练水勇,建成兵舰二十艘。后受清廷之命巡视台湾,兼理通商事务,奏设台北府、开台北煤矿。光绪元年(1875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大力扩充南洋水师,与李鸿章主持筹建海军,并参与经办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著有《沈文肃公政书》。

沈葆桢1820—1879

字幼丹,清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56年为九江知府,随曾国藩办湘军营务。1861年经曾国藩推荐超擢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榜、席宝田等绞杀太平军。1866年任福建船政大臣,经办马尾船政局。1875年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主南洋通商、交涉事务。有《沈文肃公政书》。

沈葆桢1820—1879

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林则徐之婿。清朝大臣。1847年(清道光七年)考取进士,入翰林院,任过编修、纂修、监察御史等职。1854年(咸丰四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1856年任江西九江知府,后署广信知府(今上饶市)。后随曾国藩管营务。1861年由曾国藩推荐, 出任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榜、席宝田等镇压太平军。1864年捕杀太平天国幼天王、洪仁玕等。1866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占台湾时,被派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海防,筑炮台、练兵勇、备器械,兼办各国通商事务,妥善处理牡丹社事件。日军撤退后,购置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架电线,筑道路,振商务,并在台湾建立吏治和营政。1875年为台湾发生的狮头社事件再次渡台,并建议撤去内地人渡台和汉人进入“番”界的禁令。同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并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1879年(光绪五年)11月病故。“谥文肃”,追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并准在江西及各立功省分建专祠。著有《沈文肃公政书》等。

沈葆桢1820—1879

清末洋务派官吏。字幼丹。侯官(今福建闽侯)人。道光进士。咸丰五年底(公元1856年初),任九江知府,继署广信知府,后随曾国藩管营务。十一年,升江西巡抚。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 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巨,主办福州船政局。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与李鸿章联合办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德、美留学。著有《沈父肃公政书》。

沈葆桢1820—1879

字幼丹。清福建侯宫(福州)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授编修,擢御史。咸丰四年(1855)任江西九江知府。次年署广信知府,随曾国藩管营务,同太平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正月升任江西巡抚,任所内处理南昌教案,与一味讨好“洋人”的官僚有所区别。同治五年接替左宗棠专职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日军借口侵扰台湾,清政府委派他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遂率船舰赴台部署防务。事后购买机器,在台主持开采基隆煤矿。光绪元年(1875)升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任所内创建南洋水师,并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其行世著述有《沈文肃公政书》、《夜识斋賸稿》、《船司空雅集录》等,另有《沈文肃公牍》、《沈文肃家书》未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