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沈括《活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沈括《活板》

沈括《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1。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3。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4;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5;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5;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8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9

【注释】 1板:同“版”,板印,指雕版印刷。 2冯瀛王:冯道(882——954),五代时唐、晋、汉、周四朝的宰相,死后追封为瀛王。 五经:指儒家经典《易》、《书》、《诗》、《礼》、《春秋》。 3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毕升(?——约1051):北宋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4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字模。 5冒:涂抹,覆盖。 6铁范:铁框。 炀(yang阳):烤,烘。 7砥:磨刀石,这里用来喻其平。 8燔:烧,燔土,烧土,这里指火烧过的胶泥字。 讫:完毕。 群从(zong纵):同族中的兄弟和侄辈。

【今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去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书籍,都是版印的本子。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升,又做成了活字版。他的方法是:用粘土刻成字,薄得象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烘烤使它坚固。先设置一块铁板,铁板上用松脂、蜡和纸灰这类的东西涂盖。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密密地摆上字模,摆满铁框就为一版。拿它靠近火去烘烤,等松脂、蜡稍稍熔化,便用一块平板压在它的上面,于是字模就平得象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那就非常快了。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正在印刷,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这一块才印完,第二块已经准备好了,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象“之”,“也”这些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在一块板内出现重复的字。不用时,就拿纸条贴在字模上,同韵的字作一个标签,用木格贮藏。碰到生僻的字平时又没有准备好的,就随即刻它,用草火烘烤,转眼间就能做成。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象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贵地收藏着。

【总案】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本文是关于这一重大发明的最早的、唯一的记录,是一篇十分珍贵的科学文献。

文章极善剪裁。对过去的版印之术仅作简略介绍,以显见其发展源流;而对活字版的制作方法、使用方法、功效以及有关技术措施,则精描细写,作详尽说明,处理十分得当,重点突出又完整有序,具体明晰。叙事精确。抓住活字印刷“活”和“快”的特点,从活字版与雕版的区别之处着墨,再以泥字模和木字模的优劣作比较分析,用简洁而符合科学性的语言加以表述,准确地反映出这一发明的实际情况及其优越性。


沈括《活板》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沈括《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本文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略有改动。

北宋毕昇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在他之前,印一页书,必须雕一块木板,刻一部大书,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和时间。由于毕昇改刻板为活字,不但节省了材料,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书籍可以得到大量印刷和流传。这比欧洲人发明活字印书要早四百年。活板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篇说明文,就是具体而详细地介绍活字版印刷术的。

全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开头至“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简介活字版发明前雕板印刷术发展的情况,同时交代了“活板”印刷是前所未有的,为下段介绍活板作铺垫。

第二段(“庆历中”至“殊不沾污”),详细介绍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可分四层。

第一层到“又为活板”,交代活字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布衣”点出了发明人是普通平民,从中可认识到劳动人民有无限的智慧、能力和创造精神。“又”字呼应上文,很自然地说明了活板术与雕板术的源流关系,同时又引出下文对活板术的具体叙写。

第二层到“则字平如砥”,介绍活板的制作方法。作者按制字、制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活板制作的方法。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活板制作方面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掌握了较高的技巧。泥字“薄如钱唇”,活版“字平如砥”,比喻形象准确,突现了技巧之精湛。

第三层到“则极为神速”,写活板印刷的效能。“极为神速”,反映了活版印刷的优越性。

第四层到本段结束,叙述活版的使用方法、优点以及有关补充说明。“才毕”、“已具”、“瞬息”、“旋”、等词的连用,突出表现了活版印刷速度之快。“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从解决活字印刷的这一问题的叙述过程中,我们不仅明白了“不以木为之”的原因,而且再次感受到活板的优越性,特别是进一步认识了我国劳动人民反复实践,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高尚精神和丰富智慧。

第三段(“昇死”至文末),交代毕昇所制活字的下落,归结全文。我国劳动人民不但富于创造精神,而且十分重视自己的创造成果,以利发扬光大。作者用“保藏”二字,表现了毕昇的弟侄辈对活板术的珍视及对毕昇的爱戴,也证明了毕昇发明活板一事确凿无疑。

本文详尽地记叙了毕昇创造活板印刷术的过程、使用方法和优越性,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伟大创造精神。

在写作技巧上,这篇文章叙事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所说明的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活板”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是“活”,文章始终扣合此点,依据活板本身的发展过程来安排文章层次,由活字叙至活版,由活板讲到使用,由使用交代下落,顺理成章,眉目清晰。另外,本文语言简洁平实,用词贴切生动。如用“烧”、“炀”、“草火烧”、“稍熔”准确地表现了火力大小缓急的不同。制字过程,只用寥寥十八字就交代清楚了。全文亦仅三百六十多字(包括标点符号),即把这项重大发明创造叙述得十分明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