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沈其益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沈其益沈其益 李庆基 中国现代农学家传第302页 沈其益
沈其益1909——湖南長沙人,1909年 (清宣統元年) 生。1933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獲理學士學位。後在中央大學農學院任助教,一年後,入南京中央棉產改進所工作三年。1937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大學皇家學院。1939年獲倫敦大學科學博士學位。同年任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名譽研究員。1940年回國,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後改任中央大學生物系教授。曾參加中國民主革命同盟,中國科學社,後任中華自然科學社常務理事和總幹事。1946年又任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1949年參加籌備第一届全國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並被推選爲第一届全國政協委員。此後,又被選爲第一、二、三、五届全國人大代表和第六届全國政協委員。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科普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宣傳部部長和《自然科學》雜誌主編,中國科學院出版之《科學通報》副主編,中國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保護學報》主編。後任中國植物保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書記處書記,國家科委農業生物科學組常務副組長,國家科委發明獎評審委員,《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並曾兼任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等職。著有《中國半知菌》、《中國黑粉菌志》、《中國棉作病害》、《小麥銹病》等。 沈其益(1909—2006)近现代善化(今湖南长沙)人,祖籍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西山。沈其震幼弟。曾就读于长沙楚怡小学、雅礼中学。1926 年考入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学校并入中央军校时退学,到茅以升所办汽车修理工厂作修理工。1929 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九一八事变后参加爱国救亡运动。1932 年“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参加中央大学义勇军,赴前线营救伤病员,获十九路军奖章、奖状。次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植物病理学助教,并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参与研究真菌学,曾发表论文《中国两属半知菌》《中国黑粉菌志》等。1934 年入中央棉产改进所,累迁技正,负责棉病研究室工作,发表《中国棉作病害》《中国棉病调查报告》等,提出棉叶切病的防治措施。1937 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及洛桑斯特农业研究实验站师从布朗·格纳特,致力于小麦根腐病研究。1939 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被聘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名誉研究员。次年回国后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1941 年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 年当选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华自然科学社常务理事和总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教务长。1950 年赴抗美援朝战场,任反对美帝细菌战调查团副秘书长,获卫生部荣誉奖状。1956 年任副校长,次年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所长和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后兼任北京农业大学研究院院长及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科委发明奖总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农业生物学组组长,国家科委植物保护农药、机械组组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5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农函大名誉校长,中国科普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世界植物保护大会名誉副会长,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等。曾创建小麦锈病、棉花枯黄萎病全国协作研究组,倡议改造黄淮海平原有重大贡献。主编《中国植物保护学》等。 沈其益1909~植物病理学家、棉花病害专家、农业教育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3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后任中央棉产改进所技正。1937年赴英国深造,1939年获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被聘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名誉研究员。1940年回国后,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1949年以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教务长、研究院院长、副校长,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其为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发明奖总评审委员和农业生物科学组常务副组长,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曾担任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顾问;《植物保护学报》、《自然科学》主编、《科学通报》副主编、国际植物保护大会名誉副会长、中国科协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名誉校长,《当代中国·中国科协卷》主编。1989年被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评选为世界名人,聘为《国际名人录》副主任。 他早年主要从事棉花病害的综合防治研究工作,后扩展到小麦条锈病和真菌分类学的研究。1972年组织全国性棉花枯萎、黄萎病的协作组,研究和防治工作都取得显著成就。80年代以后,致力于植物病理生理和药理学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部级科技成果奖。主要著作有《中国棉作病害》、《棉花病害》,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沈其益1909~植物病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09年12月生,1933年中央大学毕业。1937年赴英国留学,1939年获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博士。同年被聘为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名誉研究员。1940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1949年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校技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农业生物科学组常务副组长,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植物保护大会常务委员、名誉副主席。1989年被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评选为世界名人。早年主要从事棉花病害及综合防治工作,后扩展到小麦条锈病和真菌分类学的研究,致力于植物病理生理和药理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黑粉菌志》、《中国棉作病害》和《棉花病害学》等。 沈其益 沈其益1909~长沙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名誉研究员。1940年回国后,历任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植物保护大会常委委员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荣誉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等。“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沈志云 沈瑞庭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