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汴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汴渠古代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骨干运河。也称“汴河”、“通济渠”。古汴河是鸿沟的一支,从今郑州西北引黄河水,经今开封、商丘、虞城、砀山、萧县,至徐州入泗水,再入淮水,在汉代和南北朝时都是重要河道。隋大业元年(605年)开通济渠,自洛阳起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又自河南板渚(今河南荥阳氾水)引黄河水与古汴渠合,至开封以东改道向东南,经今商丘南再东过今永城、宿县、灵璧、泗洪至当时的泗州(今安徽盱眙)入淮。一直是隋、唐、北宋最重要的运道,常常进行维修和疏浚。唐代每年漕运江淮粮食400万石至洛阳、长安。宋代每年漕运600万石至东京,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南宋时湮废。 汴渠 汴渠又称“汴水”。济水向东南入泗水的一个支流。与鸿沟同以一个口门受黄河水补给, 它西北受河,东南接泗水, 成为汉代特别是东汉以后漕运的骨干水道。西汉武帝至宣帝间, 一般每年漕运关东谷400万石至关中,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过鸿沟和汴渠。西汉末年, 黄河四处决溢,特别是王莽始建国三年(11)黄河大改道之后, 汴河水运更受其害, 衮州(相当今河南北部、山东西部一带)、豫州(相当今豫东南、皖西北)受害尤重, 都城洛阳和淮河流域间的水路也被阻塞, 东汉初年数次整修治理,遂使黄河顺轨, 汴渠畅流, 重又发挥漕运的作用。 ☚ 平虏渠 浚仪渠 ☛ 汴渠魏晋时中原通往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水运干道。自今河南荥阳县北接黄河,东南经今河南开封市南、民权县与商丘市北,又东南经今安徽砀山、萧县北,至江苏徐州市北入泗水。上游称鸿沟或狼荡渠,中下游又称汳水、获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