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汪精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汪精卫1883—1944

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番禺。
汉奸。早年参加同盟会,因参加暗杀清摄政王载沣被捕,武昌起义时出狱。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孙中山逝世后,任国民政府主席、军委主席等职。1927年7月15日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和外交部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妥协。抗战初期任国民党副总裁等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主席。著有《汪精卫文集》、《革命与外交问题》、《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
原名:兆铭
字:季新
别字:季辛、季恂、桂辛
号:精卫
笔名:精卫、王昭民、扑满、民意、守约、李一新、怀璧匹夫、汪癸辛、枝头抱香者、癸辛、家庭之罪人、曼昭
西名:Henri Waung

汪精卫1883—1944

国民党亲日派首领,大汉奸。名兆铭,字季新。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番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民报》主编。1910年在北京参加暗杀清朝摄政王载沣被捕。辛亥革命后受袁世凯收买,参加组织国事共济会,破坏革命,拥袁建立专制独裁统治。袁失败后,又投奔孙中山。1925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至武汉, 7月15日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与蒋介石合流,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外交部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一贯主张对日妥协。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国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1938年12月离开重庆,至河内,在香港发表所谓“艳电”,公开宣布抗战必败,主张“和平反共建国”,投降日本。1939年12月30日和日本签订卖国密约一《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1940年按照日本帝国主义的指使,在南京成立日本傀儡政权伪“国民政府”,任主席兼伪行政院院长、伪清乡委员会委员长。建立伪军和特务组织,配合日军残杀、压榨沦陷区人民,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清乡和进攻。1944年11月10日于日本名古屋病死。

汪精卫

汪主席被迫离职之原因经过与影响
吴稚晖与汪精卫
李之龙汉口中央人民俱乐部1927年印行58页
刘冠悟1927年7月编印78页
反对汪精卫与改组派
汪精卫与共产党
瞿秋白等1929年印行75页
中国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
1930年版160页
汪精卫言行录
汪精卫先生蒙难记
国人皆曰汉奸汪精卫(1—10辑)
时希圣编广益书局1933年2月4版(2册)
北平新报社1935年辑刊91页
正论出版社1939—1940年版
国人皆曰可耻的汪精卫
汪精卫卖国阴谋
汪精卫卖国的理论与实践
卖国贼汪精卫罪状专集(第1册)
冯玉祥等
王伟
钱俊瑞
福州军管区国民军训处1939年印行
民兴出版社1939年版96页
生活书店1939年版150页
大众日报社编印62页
讨汪特刊
通敌卖国的汪精卫
冯玉祥等抗到底半月刊社1939年印行39页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39年编印
227页
汪兆铭通敌求降案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宣传部编印58页
如此的汪精卫吴敬恒等执笔 戚
承先编
独立出版社1939年版66页
照妖镜下的汪精卫
汉奸汪精卫
汪精卫与日本
讨汪锄奸专辑
段麟郊等
高良佐
青韦
重庆独立出版社1939年版74页
重庆求是出版社1939年版58页
1939年8月印行198页
北平民国学院出版委员会编印1940年1
月版23页
汪逆卖国罪案
汪精卫卖国阴谋之总暴露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1940年编印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40年编印
134页
汪逆卖国之铁证 正论出版社1940年编辑出版
汉奸汪精卫
卖国贼汪精卫
新中国领袖汪精卫先生
汪精卫先生年谱
正论出版社
马彦祥
李大立
张江裁
中国文化服务社1941年5月版
青年出版社1941年版
上海新华出版社印行67页
汪精卫先生行实录(附)东莞张氏拜袁堂
1943年校印本
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 东莞张氏拜袁堂1943年1月校印本
汪精卫先生传
汉奸汪精卫——叛党卖国起东京绝命止
汪精卫恋爱史
汪精卫降敌卖国密史
汪精卫卖国秘史
雷鸣
V字编译社编辑
李焰生
龚德柏
古龙
政治月刊社1944年版431页
V字图书公司1945年12月版72页
(香港)万友出版社1961年版256页
(台湾)大立书店1970年版163页
(台湾)文翔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4
月版246页
鲁迅先生、日本、汪精卫(附像片)
关于“塘沽协定”(汪精卫的一段卖国史)
汪精卫之死
胡风
新史氏
胡英甫
新华日报1939年10月19日
新华日报1945年8月28日
人民政协报1983年7月27日,文史通讯
1983年1期
名人录——汪兆铭 国闻周报1925年2卷16期
军阀混战和汪精卫瞿秋白布尔塞维克1930年3卷2、3期

汪精卫
自述
石华
汪精卫
公论1931年1卷2期
东方杂志1934年31卷1期,名家传记第
45页,近人自传选第79页
论汪兆铭叛国案
汪精卫卖国的理论与实践
汪精卫赴日记
汪精卫三度访日特辑
姜君辰
钱俊瑞
国民公论1939年1卷5、6期
国民公论1939年2卷5、6期
政治月刊1941年2卷1期
政治月刊1943年5卷1期
黄秋岳与汪精卫
胡汉民与汪精卫(选载)
袁世凯与汪精卫的因缘
我对汪精卫冯玉祥的印象
汪精卫这个人
马五先生
马五先生
林斌
田炯锦
陶菊隐
*中外杂志1969年5卷1期
*中外杂志1969年5卷5期
*畅流1969年39卷9期
*中外杂志1971年10卷4期
*中外杂志1971年10卷6期、1972年11
卷1期,*中外人物专辑第4辑第111
追随汪精卫的一段往事
汪精卫生前身后识小录
袁世凯与汪精卫
汪精卫悲剧终场的前因后果
我的家庭教师汪精卫
汪精卫与陈璧君
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投降派——汪精卫
一个投降派的典型——汪精卫
汪精卫的一生(1—3)
从日方资料看汪逆精卫叛国经过
武汉政权的两个首脑人物徐谦与汪精卫
汪精卫谈归国赴汉途经上海时的情况
刘文焕
胡耐安
林光灏
石康
李景武
陈言
丁贤俊等
丁贤俊 闻少华
费云文
宋越伦
李云汉
*传记文学1973年12卷1期
*传记文学1973年23卷3期
*中外杂志1974年16卷5期
*艺文志1974年111期
*中外杂志1975年17卷2期
*中外杂志1975年18卷1期
理论学习1975年6期
历史研究1976年4期
*中外杂志1976年20卷4—6期
*华学月刊1976年53期
*传记文学1978年32卷5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21期,党史研究资
料第2集第327页
清誉始、悲剧终的汪精卫
汪精卫被刺
韵农*艺文志1980年176期
书林1981年1期
汪精卫叛国投敌原因探讨
河内汪案始末(1—8)
汪精卫勾结袁世凯的一段史实
从刺客到被刺的汪精卫
抗战时期汪精卫集团的投敌
汪精卫——从志士到卖国贼
清末汪兆铭被捕后的供单及有关史料
沈家善
陈恭澍
周新
闻少华等
黄美真 张云
楚任
杭州大学学报1982年2期
*传记文学1982年40卷2期—41卷3期
*传记文学1982年40卷6期
文物天地1982年5期
复旦学报1982年6期
人物1982年6期
历史档案1983年2期
十年内战时期蒋介石与汪精卫的离合变幻
关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上海会谈
汪精卫投敌的消息是怎样披露出来的
汪精卫投敌卖国原因初探
汪精卫与“国事共济会”
汪精卫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叛变活动
汪精卫秘密逃离重庆
论卖国贼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原因
大汉奸汪精卫毙命之真相
汪精卫袍笏登场时的锣鼓
汪精卫投日前后侧记
汪精卫与陈璧君
黄美真
冯春明
瞿边
柳蕴琪
闻少华
刘民山
黄鹤逸
吴德华
蔡德金 李安庆
周道纯
陈曙风
朱庸斋
中国现代史学会通讯(河南)1983年3期
历史档案1983年3期
年轻人1984年11期
贵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
南开学报1985年3期
历史教学1985年4期
名人传记1985年6期
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6期
南京史志1985年6期
南京史志1985年6期
广州文史资料第2辑第139页
广东文史资料第2辑第154页,文史集萃
(全国政协)第2辑第123页
汪精卫常建国 魏杞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432页
汪精卫(1883—1944)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69页
汪精卫贾逸君中华民国名人传(上册)政治第34页

汪精卫闻少华 丁贤俊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20辑第
99页
汪精卫(美)包华德 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人物传记
辞典第11分册第89页
汪精卫(1883—1944)
新闻界名人介绍:汪兆铭(1883—1944)
张敏孝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213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81页
汪精卫(1883—1944)
汪兆铭
从“银锭观山”谈到汪精卫行刺载沣
溥仪、郑孝胥、汪精卫
汪精卫
汪精卫
汪精卫的故事
汪精卫“建军记”
汪兆铭字精卫
庄葳等
广西统计局
尹润生
徐铸成
吴相湘
厂民
晓恬
曹玄庆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15页
古今广西旅桂人名鉴(旅桂部分)第46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4辑第231页
旧闻杂忆第102页
*民国百人传第3册第361页
当代中国人物志第166页
*当代名人故事第1辑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99辑第181页
名人录第169页
蒋介石与汪精卫的明争暗斗
汪精卫在河内被刺考
从溥仪到汪精卫
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汪精卫
汪精卫误国记
辛亥革命前后的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
汪兆铭
汪精卫——自马赛到武汉
汪精卫反共记——从拥共到反共的个中真相
汪精卫与广州暴动
大革命时代在武汉的汪精卫
汪兆铭(精卫)
汪精卫
蒋汪合流的一段故事
汪精卫
述评武汉时期的汪精卫
杨度与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
顾执中
陶集安
徐铸成
黄美真 张云
邓警亚
黄美真 李华兴
戴晋新
坦荡荡斋
王唯廉
王唯廉
王唯廉
杨玉清
胡𦟥园
余牧人
股光谦
李书亮
吴德华
陶菊隐
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第124页
抚顺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48页
报海旧闻第166页
近代中国人物第312页
辛亥革命回忆录(八)第419页
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第326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20册第200页
现代中国名人外史第17页
现代史料第1集第5页
现代史料第1集第8页
现代史料第1集第11页
武汉文史资料第4辑第50页
*贤不肖传第101页
党国名人传第58页
益阳文史资料第7辑第95页
黄埔军校名人传略第1卷第113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讨论文集第128页
筹安会六君子传第59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第116页

汪精卫

汪精卫传
汪精卫评传
汪精卫评传
汪精卫叛国前后
汪精卫传
汪精卫生平纪事
汪精卫与蒋介石
蒋介石和汪精卫
汪精卫生平
走向深渊:抗战时期的汪精卫
走向深渊:头号汉奸汪精卫(上、下)
评述他的一生,透视他的灵魂——《汪精卫传》
评介
闻少华
李 理 夏 潮
蔡德金
王云高
王关兴
蔡德金 王 升编
王朝柱
陈瑞云
谭天河
蔡德金 刘松茂
秦亢宗
周溯源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340页
武汉出版社1988年版380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493页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版274页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95页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370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512页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42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12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52页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版2册
光明日报1988年7月5日
汪精卫叛逃河内遇刺
吴稚晖与汪精卫的一场笔战
朱执信汪精卫的先人是“绍兴师爷”
汪精卫卖国记(上、中、下)
郭 雄
张学继
舒 湮
史 锋
团结报1989年7月18日
团结报1990年7月4日
团结报1990年9月22日
学习与批判1975年12期,1976年1、2
试论《民报》时期汪精卫的民族主义思想
河内高朗街的枪声——汪精卫遇刺
也谈大革命时期汪精卫的右转
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和汪精卫
汪精卫之死
伪廷幽影录——汪伪情况的回忆与写实
我所知道的汪精卫
千古罪人——汪精卫叛逃与河内被刺经过
汪兆铭其人其事
汪精卫叛逃与龙云
关于《汪精卫日记》
汪精卫日记(1)
饶怀民
王福近
夏 潮
赵矢元等
金 钰
罗君强
杨玉清
吴春泉
关志昌
蔡德金
吴景正 方 铿
华中师院学报1981年4期
名人传记1986年2期
教学与研究1986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4期
名人传记1986年6期
近代史资料1986年总63号
春秋1987年3期
华夏1987年5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5期
档案与历史1988年1期
档案与历史1988年1期
档案与历史1988年1期
汪精卫叛逃经过
汪精卫的伪“三民主义”
试析从九·一八到八·一三前后的汪精卫
读《汪精卫传》
少壮雄飞晚委沙——记汪精卫与陈璧君
胡菊蓉
李德明
朱宝琴
陈铁健
李晚成
南京史志1988年1期
重庆师院学报1988年3期
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88年3期
现代家庭1989年6、8期

汪精卫谋炸摄政王
权奸民贼之末路——读蔡德金著《汪精卫评传》
志士·元凶·汉奸(5)——汪精卫的一生
王光远等
姜华宣
北京档案史料1990年1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2期
老人1990年2期
汪精卫是日本人害死的吗?
汪精卫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孙中山、汪精卫答《顺天时报》记者问(1924年)
汪精卫与“重光堂会谈”
试论抗战开始后蒋、汪矛盾激化分道扬镳的原
闻少华
王 升
俞漪雯 张志诚译
孟端星
王树荫
江汉论坛1990年10期
近代史研究1991年1期
党的文献1992年2期
华中师大学报1992年2期
民国档案1992年2期
河内刺杀汪误中副手质疑
论一二八事变前后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围绕
对日政策之争
谭天河
李松林 史桂芳
学术研究1992年3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9期
细说汪伪(上、中、下)
汪精卫从和平运动到投日
汪精卫叛国出逃探微
汪精卫叛国投敌原因再探
内戚说汪伪集团内幕(上、中、下)——(“细说汪
伪”之三)
罗君强
蒋永敬
刘华明
苏宗辙
陈春圃遗作
*传记文学1993年62卷1—3期
*传记文学1993年62卷2期
民国档案1993年2期
民国档案1993年3期
*传记文学1993年62卷5—6、1993年63
卷1期
论汪精卫与吴佩孚对日寇投降的不同态度及其
原因
刘松茂湘潭大学学报1994年1期
汪精卫到底为何从重庆出走
汪精卫降日卖国的“东亚联盟”理论剖析
从国民党改组到孙中山逝世前后的汪精卫
也谈汪精卫为何从重庆出走——与叶岗同志商
叶 岗
陈戎杰
朱宝琴
王士花
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3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3期
民国档案1995年3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2期
潘汉年晋见汪精卫与日本军头
汪精卫脱逃与蒋介石的处置
汪精卫出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原因探析
“九一八”事变后汪蒋妥协内幕
南京图书馆所藏汪精卫著述考录
试析汪精卫沦为汉奸的个性因素
日本与汪精卫
日本有关汪精卫及汪伪政权之研究状况
关于抗战时期汪精卫与汪伪政权的几个问题之
我见
王朝柱
蔡德金
郭 雄
姜 豪
夏晓臻
肖树椿
张振鹍
许育铭
蔡德金
*传记文学1996年69卷2期
江苏历史档案1996年3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2期
档案与史学1998年1期
民国档案1998年2期
民国档案1998年3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1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1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1期
汪精卫与“低调俱乐部”
汪精卫的“恐共”与“投日”
汪精卫之死
论汪精卫——1932—1933年的政治病与国民党
派系权力斗争
胡春慧
蒋永敬
李一匡
张 皓
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1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1期
*传记文学1999年75卷6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3期
析汪精卫的《最后之心情》
汪精卫叛国投敌心理探究
英国外交档案有关汪精卫“和平运动”及汪政权
的部分历史档案
谢晓鹏
蔡双权 杨秀林
(加拿大)大卫·巴
雷特
史学月刊2000年3期
民国档案2000年4期
民国档案2000年4期
汪精卫:“主子”试验品
汪精卫(1883—1944)
汪精卫
汪精卫的三步曲: 反清斗士——改组派首
领——卖国巨奸
文 同主编
范济国
闻少华 丁贤俊
蔡德金
人类档案——中外名人之死第320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146页
民国人物传(七)第284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3卷第666页
汪精卫(1883—1944)
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
汪精卫(1884—1944)
马洪武等编写
黄美真
廖盖隆等主编
陈予欢编著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544页
汪伪十汉奸第1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424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827页

1

(曲)近现代·汪精卫

兴至哉,一灯一火一楼台。

醉里春秋多挂碍,少酒难开。

看天地总无奈,趋不尽的名利客,一梦淡抒怀。

天外来我,我来天外。


1

(词)近现代·汪精卫

问我近来事,郁郁不能言。

千头万绪,表里盘绕困肠肝。

一自归来又去,几日黄菊醴酒,握手可红颜。

人同魔共舞,义与利纠缠。

皓皓乎、皆往事、计从前。

高栏中有风雨,惊梦已阑珊。

杜撰风流魏晋,会意田园王孟,看水倍看山。

春秋如画手,寸寸染心丹。


1

(词)近现代·汪精卫

行吟未罢,乍悠然相见,水边林下。

半塌东篱,淡淡疏疏,点出秋光如画。

平生绝俗违时意,却对我、一枝潇洒。

想渊明、偶赋閒情,定为此花萦惹。

正是千林脱叶,看斜阳阒寂,山色金赭。

莫怨荒寒,木末芙蓉,冷艳疏香相亚。

不同桃李开花日,准备了、霜风吹打。

把素心、写入琴丝,声满月明清夜。


4

(词)近现代·汪精卫

啼鴂催山醒。

转幽深、沈沈雉堞,柳荑摇暝。

揽得清辉凝眸处,身在万桃花顶。

正丽色澄空相映。

漠漠轻烟开渐淡,拥千鬟、一水明如镜。

还照取,莺飞影。

桃源不在虚无境。

在人间、林鸮音好,巷尨声静。

君看柴门春风入,菜甲麦芒齐迸。

且放下老农镵柄。

难得饭馀当户坐,愿春光、烂熳从渠领。

歌一曲,水泉听。

(词)近现代·汪精卫

乱发风而已。

便由他、依山啸穴,盘旋张弛。

扫却胸中新块垒,还个乾坤不二。

莫定义、回头即止。

俯视苍生皆化蚁,纵穿林、成就东坡志。

唯劲草,仍无悔。

曾经萧瑟荆高市。

送易水、征程一段,知音有几。

当季鹰扬于野惑,恐惧人间利器。

黄土卷、沧桑都异。

随手翻声铿似曲,问百年碌碌如何拟。

我欲醉,竟催涕。

(词)近现代·汪精卫

绿遍池塘草。

更连宵、凄其风雨,万红都渺。

寡妇孤儿无穷泪,算有青山知道。

早染出龙眠画稿。

一片春波流日影,过长桥、又把平堤绕。

看新冢,添多少。

故人落落心相照。

叹而今、生离死别,总寻常了。

马革裹尸仍未返,空向墓门凭吊。

只破碎山河难料。

我亦疮痍今满体,忍须臾、一见欃枪扫。

逢地下,两含笑。

(词)近现代·汪精卫

序:余居北京狱中,严冬风雪,夜未成寐。忽狱卒推余,示以片纸,摺皱不辨行墨,就灯审视,赫然冰如手书也。狱卒附耳告余,此纸乃传递辗转而来,促作报章。余欲作书,惧漏泄,仓猝未知所可。忽忆平日喜诵顾梁汾寄吴季子词,为冰如所习闻。欲书以付之,然“马角乌头”句,易为人所駴,且非余意所欲出,乃匆匆涂改以成此词,以冰如书中有“忍死须臾”云云,虑其留京贾祸,故词中峻促其离去。冰如手书,留之不可,弃之不忍,乃咽而下之。冰如出京后,以此词示同志,遂渐有传写者,在未知始末者见之,必以余为剿袭顾词矣!此词无可存之理,所以存之者,亦当日咽书之微意云尔。

别后平安否。

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

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离愁万斗。

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

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

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

留此馀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

愧戴却、头颅如旧。

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

肠已断,歌难又。


2

(词)近现代·汪精卫

蔚蓝不被纤云染,轻飙捲来秋爽。

远岫如烟,平沙似雪,人与白鸥同放。

渔歌晚唱,看一棹归来,钓丝微漾。

残日犹明,盈盈新月已东上。

沧波澹然相向。

似依依绘出,当日情状。

草径全荒,松围尽长,只有青山无恙。

临风怅惘,尽马策挝门,尘封蛛网。

落叶萧萧,乱蝉空自响⑴。

(词)近现代·汪精卫

海波浮簸山如动,孤舟已悬天半。

云幕周遮,星铓摇漾,月黑冷燐零乱。

狂澜正卷,怎海若频翻,鱼龙未厌。

梦入空濛,射潮强弩倩谁挽?

关河此时日远。

镇无言徙倚,清泪如霰。

万里波涛,百年身世,一样苍茫无畔。

幡然意涣,羡浴羽鱼闲,眠窝燕懒。

蓦地忧来,奈何空自唤。


2

(词)近现代·汪精卫

澹月流波,明霞浴水,钓丝微漾风前。

水远天垂,遥怜远树如阡。

归心已逐征帆⑴去,怎离魂、转更凄然。

最难忘,话雨灯阴,听水栏边。

年来聚散浑如梦。

尽思随恨积,愁与情绵。

阅尽悲欢,鼓山无限云烟。

西窗剪烛曾相约,好凝眸、天际归船。

且安排,剪了园蔬,引了流泉。

(词)近现代·汪精卫

风叶书窗,霜藤绣壁,萧疏近水人家。

初日钩帘,遥青恰映檐牙。

湖山已似曾相识,况旧游人倚平沙。

最勾留、泉冷风篁,石醉烟霞。

湖光不被芳堤隔。

但东西吹柳,远近浮花。

水澹山柔,轻烟晕出清华。

夷犹一棹凌波去,乱野凫、飞入蒹葭。

夜如何?

皓月当头,照澈天涯。


2

(词)近现代·汪精卫

远接青冥近画阑,鸥飞渺渺不知还。

陵高弥觉碧波宽。

玉宇鲜澄新雨后,翠岚融冶夕阳间。

果然人世有清安。

(词)近现代·汪精卫

小艇依然系水门,门前落叶正纷纷。

饥鸦病雀不能言。

衰柳镇怜今日影,寒潮苦觅旧时痕。

静中摇动寂中喧。


2

(曲)近现代·汪精卫

有花凭插,装一个少庄家。

笑时人触须大,炎凉下面说闲话。

有油水喜上眉头,无毛血皮都拉下,下石落井再回头耍。

你哪里去怪他,你哪里去怨他,也只细数着当个虫儿骂。

(曲)近现代·汪精卫

掀翻了这名上纱,捣碎了那利下瓦,我这里风中来去由自家。

相思里懒将那情字儿挂,就无心也不怕。

梦里春秋,今古闲话,究真地里都是假。

你就说我拖沓,你就笑我泼洒,且借着那芒杖儿,挑着月、天大地大。


1

(词)近现代·汪精卫

柔蒂和烟亸,幽花带雪融。

欲开还敛閟芳容,得似蝤蛴微俛意惺忪。

格澹光弥艳,神清态转秾。

珠帘不约晚来风。

吹起一庭香月照玲珑。


1

(曲)近现代·汪精卫

生就的独木桥,容我过一遭,须不是自打嘴来自相饶。

将世情儿嘲,将欢兴儿闹。

这一遭,语不尽的妙。


1

(词)近现代·汪精卫

人生何苦催头白,知也无涯,忧也无涯,且趁新晴看落霞。

春光酿出湖山美,才见开花,又见飞花,潦草东风亦可嗟。


1

(曲)近现代·汪精卫

梦心月,泪里圆,透脂处不容人轻见。

今宵为伊不去眠,替君收取一半怜取一半。


1

(词)近现代·汪精卫

月色轻黄,花阴淡墨,寂寂春深庭户。

自下重帘,不放游丝飞去。

博今宵、絮语西窗,拚明日、销魂南浦。

最怜他、儿女灯前,依依也识别离苦。

苍茫烟水万里。

好把他乡风物,自温情绪。

柁尾低飞,空妒煞、闲鸥鹭。

当海上、朝日生时,是江东、暮云低处。

正愔愔梅子初黄,小楼听夜雨。


1

(词)近现代·汪精卫

序:太平公园在四围山色中,随水结搆,极自然之美。余游记中有句云:“坡峦起伏,水流随以萦回;花木疏明,波光为之映带。”盖纪实也。是日大雨,衣屐尽湿,而游兴转胜,为赋此词。

才轻雷送雨便萧然,晚凉满人间。

看疏林风澹,平原暝合,远水烟涵。

是处鸣鸠相和,底事语关关。

罨画西山里,蓑袂人闲。

梦里游踪曾记,试临流照影,绿上眉弯。

笑遥岑沈醉,依约亸云鬟。

轻飔微飐枝头露,似桃波靧(靧:音惠,洗脸)面欲生寒。

归来后,一钩新月,初上阑干。


1

(曲)近现代·汪精卫

恰一似这鸳鸯分散那同时伴,恰一似这比目鱼捅残了一只眼,恰一似那大风卷走了同心扇,恰一似那冰雹打碎了并蒂莲。

前本不着村,后本不着店,直揣就情字匆匆急路上赶。


1

(词)近现代·汪精卫

叹护林心事,付与东流,一往凄清。

无限流连意,奈惊飙不管,催化青萍。

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经。

有出水根寒,拿空枝老,同诉飘零。

天心,正摇落,算菊芳兰秀,不是春荣。

摵摵萧萧里,要沧桑换了,秋始无声。

伴得落红归去,流水有馀馨。

尽岁暮天寒,冰霜追逐千万程。


1

(词)近现代·汪精卫

风惜残红,雨培新绿,又是一番天气。

浅草鸣蛙,浮萍聚鸭,各有十分生意。

谁道春归了,看满眼芳菲如此。

空怜啼鴂多情,声声为春憔悴。

省识清和味好,况野色晚来,恰称新霁。

薄霭收霏,流虹散彩,玉宇天然无滓。

一点溪山月,曾照我杏花阴里。

只愿清辉、湛然不令心起。


1

(曲)近现代·汪精卫

我也不闹什么瘦与肿,我也不算什么私与公,我也不解什么穷与通。

说懵懂处且多懵懂。

梅兰竹石里寻一个痴聋,浮光波影间博一个虚庸,电闪火石里剩一个活无用。

汪精卫

 大汉奸。名兆铭,字季新。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广东番禺。1904年去日本留学,1905年在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6年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回国后,曾于1910年因暗杀清摄政王载丰(未遂)而坐牢,辛亥革命时被释放。孙中山逝世后,汪靠追随孙中山的政治资本,当上广东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7年7月15日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妥协投降。1932年1月任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1938年12月潜离重庆到河内公开投敌叛国。1940年3月成立伪国民政府于南京,任代理主席、行政院院长,1944年11月死于日本。
汪精卫

149 汪精卫1883—1944

国民党早期领导人,汪伪政权首脑。名兆铭,字季新,广东番禺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长,曾任《民报》主编。1910年因行刺清摄政王载沣,被捕。辛亥革命后拥袁窃国。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次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1926年国民党左派在武汉成立以汪为首的政府。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与蒋介石南京政府合流,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外交部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主张对日妥协。1938年离开重庆至河内,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与日本签订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主席兼行政院长。后死于日本。

☚ 宋教仁   谢觉哉 ☛
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Wang Jingwei

投机政客、大汉奸。名兆铭, 字季新, 原籍浙江山阴 (今绍兴), 生于广东番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曾任 《民报》主编。1910年谋杀清摄政王载沣被捕, 武昌起义后获释。后参加组织国事共济会,破坏革命,拥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失败后去欧洲。1917年回国投奔孙中山。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1925年2月为孙中山起草遗嘱, 由此获得政治资本。1925年7月任广东国民政府主席。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 被迫离粤去法国。1927年4月回国, 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同年7月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8年冬, 陈公博、顾孟余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奉之为改组派首领。1930年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派联合反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与蒋介石合作,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主张对日妥协。1935年11 月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被刺伤。1936年2月辞职出国。西安事变后回国,继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抗战爆发后, 组织“低调俱乐部”, 鼓吹 “抗战必亡” 的谬论, 并暗中与日本政府进行秘密投降活动。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副总裁。此外,还担任国民参政会议长、最高国防会议副主席等职。同年12月, 由重庆逃到河内,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12月在上海与日本签订卖国密约 《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主席。充当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的工具。1944年3月去日本就医,11月病死在名古屋。

☚ 胡汉民   廖仲恺 ☛
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Wangjingwei

大汉奸。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1883年(光绪九年)5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受袁世凯收买,参加组织国事共济会破坏革命,拥袁窃国。袁世凯失败后,又投奔孙中山。1925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后历任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外交部部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1938年12月离开重庆,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底和日本签订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主席。1944年11月11日死于日本名古屋医院。

☚ 冯玉祥   阎锡山 ☛

汪精卫1883—1944

名兆铭,字季新,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番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25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妥协。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党副总裁。1938年底公开降日,1940年在南京成立傀儡政府(伪国民政府),任主席。死于日本。

汪精卫1883~1944

大汉奸。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番禺。名兆铭,字秀新。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次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员,是《民报》的主要撰稿人。1910年在北京因参加暗杀清摄政王载沣而被捕。辛亥革命爆发后获释。参与南北议和。不久被袁世凯收买,组织国事共济会,破坏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法国攻读社会学及文学。1919年回国,追随孙中山,代理大元帅府秘书长。1924年入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次年孙中山病危,代理起草总理遗嘱。同年7月任广东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被迫辞职赴欧洲。次年回国,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不久,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8年与陈公博等在上海成立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推其为首领。1930年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派联合,反对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流,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院长和外交部长等职。一贯主张对日妥协。西安事变后,任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1938年12月,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次年与日本签订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1940年3月在南京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1944年11月10日病死于日本。

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

现代著名的宣传家,后成为大汉奸。名兆铭,字季新。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番禺。1905年参加同盟会,被选为评议部评议长。《民报》创刊后,几乎每期都有他写的文章,与保皇派论战,名噪一时,最后两期由他主编。此后,有一段时期随孙中山在南洋一带从事宣传、组织工作。1908年任新加坡《中兴日报》主笔,与《南洋总汇报》论战,还常为香港《中国日报》撰文。1910年在北京因参加暗杀清摄政王载沣被捕。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收买,参加组织国事共济会,破坏革命,拥护袁世凯。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任上海《民国新闻》反袁专刊《公论》的编撰。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外交部长等职。因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1928年底和陈公博、顾孟余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贯主张对日本妥协。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国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1938年12月逃出重庆在河内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年底和日本签订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主席。1944年死于日本。

☚ 汪康年   沈荩 ☛

汪精卫1883—1944

名兆铭,字季新。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番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任《民报》主编。1910年,因参加暗杀清摄政王载沣被捕。辛亥革命后,受袁世凯收买,参加组织国事共济会,破坏革命,拥袁窃国。袁世凯失败后,又投奔孙中山。1925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此后,历任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外交部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本妥协。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1938年12月离开重庆,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底,和日签订卖国密约( 《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主席。1944年死于日本。

汪精卫

汪精卫

名兆铭,字生新,号精卫,原籍浙江山阴,1883年生于广东三水。1901年中秀才。后曾任家庭教师。1903年入日本法政速成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任评议员、《民报》主编。1906年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后赴南洋吉隆坡等地筹设同盟会分会。1907年至越南河内设立同盟会分会,并任南洋《中兴日报》主笔。1907年至1908年参与筹设仰光同盟会分会和在新加坡创设同盟会南洋支部。1910年3月谋刺载沣不成被捕处终身监禁。1911年11月获释出狱。1912年1月任南北议和参赞。1913年6月到上海谋和平解决讨袁问题。二次革命失败后去法国。1917年赴广东从事党务和政治工作。1921年任广东教育会会长、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宣传部部长;同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1925年7月任广东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7年3月任武汉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7月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 9月任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 12月再度赴法国。1929年底回任广州政治分会主席。1930年8月赴北平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任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 11月在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上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联合反蒋各派,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委、监委非常会议,另组广东国民政府。1932年1月任行政院院长,后兼外交部部长;同年2月任内政部部长,并暂兼铁道部部长。1933年3月复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35年11月被刺受重伤,次年赴德就医。1937年9月任国民党中央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1938年3月当选国民党副总裁; 6月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议长; 8月兼署外交部部长; 12月18日与陈璧君等由重庆飞往昆明,次日逃往河内,29日发表艳电,公开叛国投降日本。1939年元旦,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决议永远开除其党籍,并撤销其一切职务;同年4月去海防; 5月返上海; 8月在上海秘密召开汪伪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推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2月任汪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团团长。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代理主席和行政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代海军部部长;同年6月任汪伪宪政实施委员会委员; 同年11月29日正式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1941年3月兼伪清乡委员会委员长;9月任汪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42年1月任汪伪国民政府时局策进委员会委员长; 6月任汪伪国民政府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委员长。1943年1月任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最高国防会议主席; 5月任汪伪苏北绥靖主任公署主任。1944年3月赴日本治病;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病逝。著有 《汪精卫文存》 等。

☚ 汪锟   汪彝定 ☛
000032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