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汪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汪琬(1624—1691)

明末清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徽州(今安徽黄山)人。字苕文,小字液仙,号钝庵、玉遮山樵、尧峰、樵峰老钝、钝翁等,学者称尧峰先生。汪膺长子,袁用宁婿。明附生。复社成员。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进士。观政通政司。历户部主事、员外郎,改刑部,迁郎中,十七年以奏销案降为北城兵马司指挥。复户部主事,榷江宁西新仓,康熙九年(1670 年)病归,隐居尧峰山。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逾年病归。被康熙帝誉为本朝文学砥行之儒之首。卒后私谥文清,祀吴郡名贤。发明经义,精研史学,倡言朴学,精于考据。诗以清丽为宗,古文辞尤有盛名,与侯方域、魏禧合称“国初三家”。曾辑编《震川年谱》《历朝文钞》等。著有《诗问》《易经解》《春秋杂义》《古今五服考异》《尧峰文钞》《归文考异》《震川诗注》等。

汪琬/座右箴二首

☚ 汤子四戒   汪琬 ☛

汪琬

汪琬

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钝翁,晚号尧峰,又号玉遮山樵,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户部主事,屡迁刑部郎中,因奏销案降北城兵马司指挥,再迁户部主事,因病请归,结庐尧峰,闭户著书。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一等,授翰林编修,纂修明史。其文灏瀚疏畅,其诗则兼范成大、陆游、元好问之胜。有《钝翁类稿》、《尧峰文钞》等。

☚ 汪琬   座右箴二首 ☛
汪琬

汪琬1624—1690

字苕文,号钝庵,晚号尧峰,又号玉遮山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进士,由户部主事累官刑部郎中。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旋乞病归,结庐太湖尧蜂山,闭户著述,学者称尧峰先生。论文要求明于辞义,合乎经旨。所作多学欧阳修、归有光,力求有所创新,自成面目,风格疏通畅达。有《钝翁类稿》、《尧峰文钞》等。

☚ 魏禧   陈维崧 ☛
汪琬

汪琬

汪琬 (1624—1690) 字苕文,号尧峰,又号钝翁,江苏长洲 (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官户部主事。康熙九年 (1670年)冬,隐居洞庭湖之尧峰,十八年 (1679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性情狷急,平生善骂,特别诋斥钱谦益诗文,与虞山派对立,又与王士禛相忤,同阎若璩议礼相诟。以诗与古文著名,与魏禧、侯方域并称 “三大家”。其诗先摹初唐,折而入宋,得力于陆游、范成大,时有秀语,亦多轻率之作,已开袁、蒋、赵、张之先河。著有《尧峰文钞》50卷、《钝翁前后类稿》62卷等。

☚ 落叶编(其三)   拈花颂呈圣禅师 ☛
汪琬

汪琬1624—1690

字苕文,号尧峰,一号钝翁。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再迁刑部郎中。江南“奏销案”起,谪为北城兵马司指挥,复为户部主事。以病归家,结庐于洞庭山尧峰之麓,以著书自娱。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辞科,授翰林编修,参预《明史》编纂。次年,告归。卒后,门人私谥文介。琬诗初学晚唐,注重字句色泽。在京时,与王士禄、王士禛兄弟并称。此时作品除酬赠题咏外,多流露出徘徊于仕、隐之间的矛盾心情,如《史馆有感》,“痴蝇争暖栖难稳,小柳含风卧未成”,反映出其经“奏销案”后尚有馀悸的心态;有时甚至想以韬晦之术退出在朝汉族士人争斗的核心,如《小游仙词》云:“天上材华又一新,几多牛鬼与蛇神。修文老吏迂疏甚,不是琼楼作记人。”其归隐后诗则学南宋陆游、范成大。郑方坤言:“淮上阎百诗(若璩)每肆讥评。谓仅可妆点山林、附庸风雅,比于山人清客然者,语涉轻薄。今三复其集,大致脱去唐人窠臼,而专以宋为师,于宋人中所心摹手追者,石湖居士而已。取径太狭,造语太纤,且隐逸闲适话头,未免千篇一律。”(《国朝名家诗钞小传》)琬擅长古文,尤工于史传之文,自称平生有文五六千篇。其文华而不纤,质而不俚,海内翕然推之。与魏禧、侯方域并称。生前刻有《钝翁类稿》,凡诗稿十二卷、文稿三十八卷、外稿十二卷;《续稿》刻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凡诗稿八卷、文稿二十二卷、别稿二十六卷。晚年重订诗文为《尧峰文钞》五十卷,其中诗十卷、文四十卷。另有《说铃》等。《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有传。陈廷敬为撰墓志铭。

☚ 魏禧   李柏 ☛

汪琬1624—1691

字苕文,号钝庵、尧峰、丘南小隐、尧峰樵逸、樵峰老钝、玉遮山樵。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初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国初三家”。顺治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屡迁刑部郎中。以疾告归,结庐太湖之尧峰山,闭门著书,人称尧峰先生。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编修,预纂《明史》,后乞病归。著有《钝翁类稿》六十二卷、续稿三十卷,《尧峰文钞》五十卷。
索引:汪琬,苕文,钝庵、尧峰、丘南小隐、尧峰樵逸、樵峰老钝、玉遮山樵、尧峰先生;容安轩、皆山阁、苕华书屋、御书堂、樗散斋、尧峰山庄、嗜退轩、兰室、石屋山房。

汪琬

汪琬1624—1690

清代文学家。《清史稿》有传。字苕文,号纯庵,晚号尧峰、玉遮山樵。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汪琬7岁而孤,发奋求知,深于经学,锐意于古文辞。狂狷不合于世。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迁刑部郎中。十八年因“奏销案”降为北城兵马司指挥。再迁户部主事。以疾辞归,隐太湖尧峰山钻研六经。康熙十八年(1679)试“博学鸿儒”,为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参修《明史》。在史馆60日,撰史稿175篇。诗文灏瀚流畅。文宗南宋诸家,诗学范成大、陆游、元好问,尤喜叙事。当时公卿名家志铭表传,多出其笔。与魏禧、侯方域并称三大家散文。汪氏作赋不多,《尧峰文钞》仅存辞、赋各1篇。但其《反招隐辞》、《丑女赋》或重情境,或摹奇趣,实为清初赋坛重要作家之一。汪琬自辑有《尧峰类稿》等。另有门人辑补《尧峰诗文抄》等。

☚ 汪中   汪克宽 ☛
汪琬

汪琬1624—1691Wang Wan

清代散文家。字苕文,号钝庵,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学者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历官至刑部郎中。康熙九年(1670)因病辞归。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编修,与修明史,因受排挤,在馆只60余日,便称病回尧峰山隐居。
汪琬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他论文的观点比较保守,反对新奇,反对公安、竟陵的自由之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要以经史为旨归。《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他“学术既深,轨辙复正,其言大抵,原本六经。”他一生写过许多古文,大都驳杂不精,但也写过一些简劲雅洁,结构严谨的散文,如《送王进士之仕扬州序》,全文不足两百字,写得波澜起伏、含蓄不尽。汪琬最善于叙事,其碑传文和人物传记写得较好,如《侯记原墓志铭》、《陈处士墓表》、《江天一传》、《岳先生传》、《忘庵王先生传》等,这类文章层次分明,脉胳清晰,语言朴实,结构严谨,尤注意事迹的考核。
汪琬诗早年学六朝初唐,中年后学宋诗。其诗以清丽为宗,但写得比较轻率,故成就不大。
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晚年自删为《尧峰文抄》50卷。

☚ 魏禧   朱彝尊 ☛
汪琬

汪琬1624~1691

字苕文,号尧峰。江苏长州(今苏州)人。清代古文家兼诗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后因病辞职回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汪琬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他主张才气要归于节制,以呼应开阖,操纵顿挫,避免散乱。其文风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京诸家。代表作有《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江天一传》等。汪琬也善写诗,以清丽为宗,成就及影响不如他的散文。著作有《钝翁类稿》、《续稿》。晚年自删为 《尧峰文抄》 50卷,包括诗10卷、文40卷。

☚ 吴嘉纪   陈维崧 ☛

汪琬1624—1691

清初散文家。字苕文,号钝庵,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顺治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康熙间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曾结庐居太湖尧峰山,世称尧峰先生。其文疏通畅达,气体浩瀚。与魏禧、侯方域并称“清初三大家”。又深于经术。有《钝翁类稿》六十二卷、续稿三十卷,《尧峰文钞》五十卷。

钝翁类稿/钝翁续稿/尧峰文钞/尧峰文钞/汪钝翁文钞/汪文摘谬

☚ 勺庭文钞   钝翁类稿 ☛

汪琬

汪琬1624—1691

字苕文,号钝庵,又号尧峰,江苏长洲人。清初散文家。他与魏禧、侯方域共称“三大家”,著有《尧峰文抄》50卷。他的散文创作本于六经,接迹于明代的唐宋派,继承了我国正统散文的传统而循轨前进,尝谓“琬亦尝好学深思,力期从事于此,因不敢自安于不贤,而气昏惰,虽欲勉进贤者之域,以求溯孔子之斫谓‘文’,而终不能逮也。”在文学理论上,他曾对“文以载道”和“文者贯道之器”的说法有所怀疑:“尝闻儒者之言曰:文者载道之器。又曰:未有不深于道而能文者。仆窃谓此言亦少夸矣。” (《答陈霭公论文书》)看来,他认为“文”是难以“载道”的,所以他又说:“傥又能因之以窥见大道之端倪,则虽以仆之陋劣衰耗,且将欣然执鞭之不暇。”(同上)在《王敬哉先生集序》一文中,他还追述了这种“道”的发展过程,对各朝儒家代表人物给予了评价,在《答陈霭公论文第二书》列举的许多人物里,大都为唐宋派的代表,可见他是宗经重道的。同时,他也很注重才气,“惟其才雄而气厚,故其力之所注,能令读之者动心骇魄,改观易听,忧为之解颐,泣为之破涕,行坐为之忘寝与食,斯已奇矣。”(《答陈霭公论文书》)当然,这样的“才气”,是与作家自身的修养分不开的。他很推尊韩愈、欧阳修、归有光,认为后代作家取得的成就是接受了他们积极影响。他还特别讲究文章的构架、布局谋篇及表现手法:“以文言之,大家之有法,犹奕师之有谱,曲工之有节,匠氏之有绳度,不可不讲求而自得者”,并批评说:“后之作者,惟知其字而不知句,知句而不知篇。于是有开而无合,有呼而无应,有前后而无操纵顿挫,不散则乱。”(《答陈霭公书》)这些看法即使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 黄宗羲   叶燮 ☛

汪琬

汪琬1624—1691

字苕文,号钝庵,人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与修《明史》。以病辞,隐居尧峰山,专心著述。通经学。善古文,与魏禧、侯方域齐名。论文重才气又强调法度,崇尚古文艺术并主张维护唐宋古文雅正的传统,对于稍后的桐城派文论颇具影响。创作上“为文原本六经,疏畅类南宋诸家,叙事有法”(《清史稿·汪琬传》)。著有《钝翁类稿》《尧峰文钞》等。

☚ 魏禧   计东 ☛

思起文衰/帝赐一轴书

☚ 洗刷古人病处   思起文衰 ☛

汪琬Wang Wan

poet and litterateur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Sir Yaofeng. Works: Collected Works of Yaofeng,etc.

汪琬1624—1690

清散文家。字苕文,号钝庵,又号尧峰、玉遮山樵。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治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康熙时,举博学宏词科, 授编修。因病乞归,结庐尧峰山,闭户著书。与魏禧、侯方域齐名,称“三大家”。有《钝翁类稿》等。

汪琬1624—1691

字苕文,一字液仙, 又字钝庵,世人多以钝翁称。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治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因指斥满族官吏营私舞弊,屡遭打击。康熙九年(1670), 告病还乡。十八的(1679),参加博学鸿词试,名列一等,授编修,参加纂修《明史》。后辞职返籍,蛰居读书,直到去世。工诗词和古文,与王士禛、魏禧、侯方域齐名。有《尧峰文钞》。

汪琬


汪琬七言律詩 (局部)


(明 · 天啟四年——清·康熙二十九年 1624~1690)長洲人。字苕文,號鈍翁,又號鈍庵,别署玉遮山樵、岳南小隱、樵峰老鈍。晚居堯峰,因號堯峰、樵逸。順治十二年(1655) 進士,舉博學鴻詞,官翰林編修、户部主事。通詩文,善書法,詩與王漁洋(王士禎) 齊名,時有 “汪王”之目。復興古文,開 “桐城派”之先路,列入 “清初三家”。書法遒勁。著有《純翁前後類稿》、《堯峰文鈔·詩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