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汪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汪昂1615~?清代著名医家。字讱庵。安徽休宁人。早年业儒,为邑诸生,三十余岁时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前后四十余年,博览诸子经史及各家医籍,撰述较多,其中有:《医方集解》(1682年刊行),乃仿照宋代名医陈言所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及明代吴鹤皋之《医方考》的大意,进而分病列方,并采各家论述及方剂而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1689年刊行),为参考各家之说,对《内经》(针灸除外)分类简注;《汤头歌诀》(1694年刊行),选录常用方剂300余,用七言歌诀编成,附有简释;《本草备要》,为采集诸家本草,简辑而成,将药、证、病因加以联系,并附图400余幅。汪氏于医学之理,主遵《内经》等古典医著,而能兼采诸家之长,其撰述较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多为后世学医者所喜读,流传较广,故对医学普及有一定贡献。他对明末传入我国的西医学的态度较为开明,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之理,但对于形态方面的论述则较为确凿;他还记述有“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忆在脑”等说(见《本草备要》)。 汪昂(1615~?)清代医学家和通俗医学读物作家,字讱庵,安徽休宁人。生于明万历43年。原为诸生。到清代即弃举子业,专心于医学,时已31岁。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书。行文浅显扼要,通俗易懂,因而流行较广,为学医的人所乐读。康熙33年(1694),年已八十,尚存。 汪昂 汪昂约1615—1695明末清初医学家。休宁(今属安徽)人,字切庵。早年习儒,精通经史百家。30余岁弃儒习医,潜心研究医学,从事医药整理工作,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1689)、《本草备要》 (1694)、《医方集解》(1682)、《汤头歌诀》 (1694) 等书。汪昂虽然不以医为业,但他所编纂的医学书却风行海内,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很有影响。《素问灵枢类纂约注》2卷,是作者历30年之久研究《素问》、《灵枢》的经验总结。该书将《内经》原文分为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九类,并予以注释,是目前研究《内经》的比较重要的参考书。《本草备要》4卷,是在《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的基础上,由博返约,收录临床常用药物478种,并引录各家之说,简明实用,为当时临床医生必备之书。《医方集解》3卷,选临床常用方近800首,分21门,引录各家学说阐述方义,并专列救急一章,记述22种意外及突发危证的抢救方法。该书分类合理,注释清晰,对后世影响极大,其后的方剂书籍,注解大都不出该书范围。《汤头歌诀》述方歌200余首,分类依照《医方集解》,把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编成歌诀,深受初学者的欢迎,是一部很好的中医入门教科书。 ☚ 喻昌 叶桂 ☛ 汪昂 汪昂1615~1694?初名垣,字讱庵。寄籍括苍(今浙江丽水)。早年苦读经史。长于文学。明亡,不愿入仕,立志学医。尤喜集医方,整理古代医籍。所著《医方集解》、《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合称“汪氏四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一定影响,至今仍是中医入门必读书。 ☚ 孙逸 朱昉 ☛ 汪昂(1615—?)wāng’ áng清代医学家。字讱庵。安徽休宁人。撰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书, 行文浅显扼要, 流传较广。 汪昂 汪昂汪昂(1615年~?),明末清初医学家。 字庵, 安徽休宁人。明末诸生,精于经史百家,入清时已三十一岁,弃儒习医,笃志方书。著有《医方集解》(1682年),《素问灵枢类纂约注》(1689年),《本草备要》(1694年),《汤头歌诀》(1694年)等书,理法主要宗《内经》等古典医籍,皆浅显扼要,流传较广,不但在当时起到普及推广医学的作用,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其中《医方集解》收常用方剂较完备,且分类合理,注释扼要,影响很大,以后解方之书,大抵不出本书范围。《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二卷,分为九篇,采用唐·王冰、明·马莳、吴昆和清·张志聪的注解,删繁辩误。《本草备要》四卷,选常用药460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由博返约,既备且要,为医家喜用。但因汪氏本人不是临床医生,杂揉诸说,无所折衷,因而难免有承误之失。以后吴仪洛加以重订为《本草从新》,两书都比较流行。《汤头歌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更为初学者欢迎,至今学习中医者,尚多以本书为入门阶梯。 ☚ 李用粹 张璐 ☛ 汪昂1615—?清初医学家。字訒庵,休宁(今属安徽)人。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汤头歌诀》、《本草备要》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