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汪士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汪士铎1802—1898中国近代学者、汉学家。字振菴,别字梅村,晚号梅翁。江苏江宁(今南京)人。道光20年(1840)举人。初治《三礼》,后精舆地学。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曾留居年余,后逃出。1859年后先后入胡林翼、曾国藩幕,为他们镇压太平军出谋献策,颇为所用。1885年授国子监助教衔。其著作有《汪梅村先生集》、 《汪梅翁乙丙日记》、《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等。其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非道德主义倾向。在人性问题,他赞同告子的“食色,性也”的论断,认为人是完全根据个人利害来处理道德关系的,争夺是人的本性。据此提出要限制人的争夺,就必须以高压手段治国治民。对宋明理学大张挞伐,指名道姓攻击孔孟,认为程朱之徒“诡言无用之道德仁义”和人性本善等“荒唐之言”,只能养奸酿乱、误人家国。因此主张根绝“笃信孔子之祸”,把性理之说同赌博、洋烟、邪教等都列为一类,一并禁止。极力推崇法家,认为治乱世必用严刑峻法,以刑杀之威震慑百姓,甚至建议各级官吏要多杀人,“以多杀为贵”。认为人口多,“地养不足”,是发生动乱的根本原因,因之要减少人口,首先是减少妇女数量。主张用“行溺女之赏”,鼓励妇女出家当尼姑,规定女子二十岁以内死为“正”,严斩妇女再嫁者以及“非富人不可娶妻”等办法,减少妇女、减少人口。汪的伦理思想主要集中在《汪梅翁乙丙日记》二、三卷中。 汪士铎 129 汪士铎1802—1889汉学家。字振庵,别字梅村,晚号悔翁,江苏江宁 (今南京)人。道光举人。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以授徒为生。先后入胡林翼、曾国藩幕,为镇压太平军出谋献策。隐居后著书。其伦理思想自成一派,具有非道德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他认为农民起义、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人多,而造成地不足养,无田可耕,天地之力穷状况。人多是由于女人多,“女多,故生人多,而生祸乱”(《乙丙日记》)卷三)。主张减其民十之七八,则家给人足,要减少人口,就必须减少妇女人数。他认为人多而“气薄”、“赋禀薄”,即质量低,也就必须“愚”和 “好乱”。对农民和妇女特别仇视,认为农民是“天下最愚,最不听教诲,最不讲理者”。对太平天国起义农民要以威断多杀为主。妇女更愚,主张控制和减少妇女的出生,推广溺女之法,广设“清节堂”、“女尼寺”,要妇女早死,严再嫁之律,非富人不可娶妻。他反对儒家道德仁义说,说孔子是“长于修己。短于治世”的迂腐,孟子大言不惭,刚愎自信,德化乃虚谈,礼义是荒唐之言。认为程朱之徒“诡言无用之道德仁义”,视性理说同于赌博、洋烟、巫祝、邪教等,推崇法家严刑峻法。赞同告子的伦理观,批判孟子性善论,认为食、色、名、利、爱、恶为人的天性,把人分为上智、下愚和中人三品。有《汪梅村先生集》、《汪梅村乙丙日记》、《悔翁笔记》等。 ☚ 曾国藩 康有为 ☛ 汪士铎 汪士铎1803—1889字梅村,号悔翁,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清代历史地理学家。先后充当胡林翼与曾国藩幕僚。曾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筹划。主要著作有《汪梅村先生集》、《悔翁笔记》、《汪悔翁乙丙日记》、《南北史补志》等,其中《汪悔翁乙丙日记》是我国古代著述中涉及人口问题较多的一部著述。汪士铎在人口思想方面:提出人口过剩,人多为害的观点。汪士铎认为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二十年至三十年中增长一倍,又信口说,从顺治元年 (1644年) 到咸丰五年(1855年)的二百一十一年间,人口增加了一百二十八倍。土地粮食等生活资料的增长缓慢得多,认为人口过剩,使社会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说:“人多之害”,使得“天地之力穷矣”、“人事之权殚矣”、“马人归农,可田可耕; 驱人归业,无技须人”(《乙丙日记》卷三)。所以,他提出 “民不可过毋少,亦万不容过多”(《乙丙日记》卷三) 的主张。因为 “人多则穷” (《乙丙日记》卷三),同时,人口多就会影响人口质量,即“人多而气分,赋廪而遂薄”(《乙丙日记》卷三),并且说,人多而招使外国的侵略。汪士铎的人多为害的观点虽有可取的因素,但其中随意夸大世乱则女人多,女人多则人多,以及把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归之中国人多等等观点,实属荒唐。他还鼓吹用残暴手段减少人口。汪士铎认为解决人口过剩的办法是大量减少人口。即“使减其民十之七、八”(《乙丙日记》卷三),鼓吹采用严刑峻法大量屠杀。不反对对起义农民斩尽杀绝,而且对赌博等一般犯罪都“皆斩立决”,甚至主张广诛连坐、灭族。主张穷人不准生女,富人只准生一女孩,每家只能生两男孩,提倡溺婴,特别是溺女婴。严格限制婚配,鼓励为僧尼,“凡男子有子而续取,妇人有子而再嫁,皆斩立决”(《乙丙日记》卷三)。凡此,反映了其阶级本性的残酷和野蛮。至于汪士铎提出的晚婚,少生孩子、使用避孕方药等思考,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 ☚ 洪秀全 薛福成 ☛ 汪士铎1814—1889清代晚期历史地理学家。著有《汪梅村先生集》、《悔翁笔记》、《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等。原名鏊,字振庵,又字梅村,号悔翁,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由后人编纂的《汪悔翁乙丙日记》,集中反映了他的人口思想。他认为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人民贫困、社会混乱和人口质量下降的根源。“天下人丁三十年加一倍”,而耕地的扩大和粮食等生活资料的增长却很慢,远远满足不了人口的需要,以致“国家人浮地者数倍”,“驱人归农,无田可耕;驱人归业,无技须人”,“世乱之由人多,人多则穷”。“人多而气分,赋禀而遂薄;又濡染于风气,故人才益难”。“民不可过少,亦万不容过多”,一个国家的人口要适量。为减少人口,主张采用严刑峻法,实行“以威断多杀为主”的残酷政策,同时采取加重多子女的赋税,溺婴,提倡男女独身,严格限制婚配等方法。还提倡少生孩子,并鼓励晚婚和节育,“定三十而娶,二十五而嫁”。生一个孩子后,为妇女“施送断胎冷药”。 汪士铎 汪士铎1802或1814—1889字梅村,号悔翁,清末江苏江宁 (今南京) 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举人。平生未担任正式官职。咸丰三年(1853年)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逃亡安徽绩溪,以授徒为生。1859年入湖北巡抚胡林翼府充当幕僚,继又为严树森幕僚。著有《汪梅村先生集》、《南北史补注》、《乙丙日记》等。在太平天国革命期间所写的《乙丙日记》 中,提出人满为患论: 认为天下人口每30年增加1倍,而耕地面积的扩大和技术进步均已至极限,“天地之力穷矣”,“人事之权殚矣” (同上书,卷三); 又认为人满则贫,人多则愚,并将“世乱之由”归于人多。晚年将列强侵略中国也归于人满之患,认为“远夷航梯来,弊故在利网; 亦闻因人满,幸遂非非想。”(《梅村剩稿·杂言》) 主张以战争,瘟疫,溺女,鼓励独身及出家为僧尼,禁鳏夫寡妇再婚等手段大减其民; 认为“四民之中最易作乱者农”,故“农不可少而真不可重也”(《悔翁乙丙日记》卷三),而“士商机巧无能为”,“巧滑而不乱”,且经商在外,生子女少,因此又主张“减农广商贾” (同上书,卷二)。同时提倡晚婚节育:主张男30而娶,女25而嫁; 生子以一子为好,多不过二子,贫户不准生女,富户只生一女,主张使用药物避孕,免费“施送断胎冷药” (同上)。并主张采用赋税政策来控制人口的增长,“生三子者倍其赋”,“家有两女者倍其赋” (同上书,卷三)。 ☚ 李文学 孙鼎臣 ☛ 汪士铎1804~1889Wang Shiduomodern poet and scholar,also called Meicun.Works: A Collection of Sir Wang Meicun,etc. 汪士铎1802或1804—1889原名鏊,字振庵,别字晋侯、梅村,号悔翁、芝生、无不悔翁。清江苏江宁(南京)人。道光举人。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他不及逃跑,留城中九个月。后至安徽绩溪,居山间讲读五年。又至湖北入胡林翼幕,研究政事。同治三年(1864)天京陷落后,返回原籍。光绪十一年(1885),授国子监助教衔。著述甚多。其中《乙丙日记》多涉及太平天国史事,为研究太天天国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