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汪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汪中/褊箴 ☚ 镜铭 汪中 ☛ 汪中 汪中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人。七岁而父亲死去,母邹氏教以小学、四子书。稍长帮助书商卖书,因而遍读诸史百家。过目成诵,遂为通人。年二十,补诸生。杭世骏与之论学,大为折服。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入幕府。汪中精通经学,古文以汉魏六朝为则。有《述学内外篇》、《广陵通典》等。 ☚ 汪中 褊箴 ☛ 汪中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出身孤苦,自少好学。三十四岁为拔贡生,即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为幕宾。卒于两湖僧舍。学问渊博,识见超群,研讨先秦诸子尤多卓见。其思想大胆进步,曾被统治者视为“名教之罪人”。工诗,尤长于骈文。所作《哀盐船文》,凄丽动人,为杭世骏所推赏,文名由此大盛。其它佳作颇多,均以情感真实、辞语精丽、不傍古人见长。有《容甫先生遗诗》、《述学》内外篇、《广陵通典》等。 ☚ 沈起凤 屠绅 ☛ 汪中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少孤,家贫不能外就傅,其母教其识字,授四书,稍长助书贾鬻书于市,乃得借读经史百家之书,过目成诵,博综典籍。年二十补诸生。杭世骏主讲安定书院,见其著作,深为叹服。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以母老竟不赴朝考。尝有志于用世,故对古今沿革、民生利病皆博问深究。三十以后,专心经术,与李惇、王念孙、刘台拱等为学友,互相讨论切磋,于经学建树颇多。中性情兀傲,凌轹时人,又好谩骂,故不见容于时,人谓“狂生”。晚年贫甚,王昶、毕沅荐于盐政全德,使其掌扬州大观堂所颁赐《四库全书》。后全德移任杭州,又属其兼管西湖《四库全书》,赴杭前,大醉而卒。中一生贫困潦倒,又以博学狂傲闻名于世,其诗多描写自己贫困生活与抒发不遇于时的不平之鸣,如《除夕》云:“凿冰持作糜,朝炊不及夕”,“高言王霸略,衣食苦无策”。《千里》、《述怀》、《吾生》均描写其贫穷、漂泊的生涯。《别母》一诗写其为谋衣食,不得不抛家别母,语浅情深:“细雨春灯夜未分,白头闲坐话艰辛。出门便是天涯别,明日思亲梦里人。”还有一些描写世道艰难的作品,对比他更不幸的人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如《不平》、《悲落叶》、《旅食》等。诗学汉魏,质朴刚劲。洪亮吉言:“汪明经中诗,如病马振鬣,时鸣不平。”(《北江诗话》)也有一些感旧怀人之作,大多写得韵清辞雅,流畅婉丽,如:“忆梅何日下西州,一曲清淮五月秋。水阁画帘人独坐,乌篷阅尽泪双流。”其诗多作于三十岁以前,但现传诗集则多作于三十岁以后。中亦长于骈文,所作《广陵对》、《黄鹤楼铭》、《汉上琴台铭》皆见称于时。著作极富,因去世时子幼家贫,多不传。传于世者有《广陵通典》十卷、《述学·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补遗》一卷、《别录》一卷及《策略謏闻》。其诗收入《容甫遗诗》,凡五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清史稿》卷四八二、《清史列传》卷六八皆有传。其子汪喜孙为撰《容甫先生年谱》一卷。 ☚ 邵晋涵 洪亮吉 ☛ 汪中1745—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清代学者、文学家。“骈文三大家”之一。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后校《四库全书》于浙江之文宗阁。卒于西湖僧舍。著有《述学内外篇》六卷、《容甫先生遗诗》一卷、《广陵通典》十卷等。 汪中 汪中1745—1794清代学者、著名辞赋家。《清史稿》有传。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7岁丧父,家贫不能就学,母以《四子书》授之。稍长,因助书商贩卖书籍,得以观遍经史百家之言,卓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贡生。以母老不应试,绝意仕途。毕沅任湖广总督时,曾召其为幕僚。性刚烈,清苦一生。后校《四库全书》于浙江文宗阁,卒于西湖僧舍。汪氏精于史学、学制、文字、训诂、度数、名物等,人称“千秋绝业”。工诗,古文宗汉魏六朝,尤善骈文。所作《哀盐船文》、《经旧苑吊马守真文》等,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清代骈文一大家。有《述学》、《容甫先生遗诗》、《广陵通典》等。 ☚ 邹迪光 汪琬 ☛ 汪中公元1745——1794字容甫。清江苏江都县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间拔贡生,因母年迈不赴朝考。初游毕沅幕下,后至浙江文澜阁校《四库全书》。博闻广识,工骈文,善诗赋,于经史、金石皆有研究,而于史学兴趣尤大,用功亦最深。曾通考先秦典籍,研究古代学制的兴废,立论以成新说。如推崇墨学,以孔、荀(卿)并提,否定宋儒的“道统”说等。主要撰述有《墨子序》、《荀卿子论》、《经义知新录》、《大戴礼记正误》、《春秋述义》、《春秋列国官民异同考》、《左氏春秋释疑》、《国语校文》、《说文求端》、《尚书考异》、《广陵通典》、《金陵地图考》、《黄鹤楼铭》、《释三九》等,另校《尔雅》、《仪礼》诸书,均存于世。其《释三九》,指出古代典籍中一些以三和九所表之数,并非表实数,而是概数,或言其多,或言其少,最有见地,为人称道。 汪中 汪中1744—1794Wang Zhong清代学者、骈文家。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贡生,后绝意仕进。曾当了22年幕僚,备尝人间酸辛。他思想比较进步,不合于时俗,因而受到权贵的迫害,一生过着屈辱困苦的生活。 ☚ 翁方纲 洪亮吉 ☛ 汪中1744—1794清学者、文学家。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少孤,家贫好学,因助书商贩书,得览经史百家之书,遂成通人。34岁拔贡,后不再应举,一生“未尝有生人之乐”。他治经不守宋儒“道统”,不言孔、孟,而并提孔、荀,又为墨子翻案。精史学。又工诗。骈文尤具独特风格,不屑模拟古人。有《述学》内外篇六卷、《广陵通典》十卷、《容甫先生遗诗》一卷等。 汪中 汪中1744—1794清代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乾隆二十四年(1777)贡生,具时年34岁。汪中出身孤苦,幼年无力求学,后随书商为佣人,才有机会阅读经史百家书籍。他禀性耿直,疾恶如仇,敢于讽喻权贵,标新立异,当时被视为狂徒,受到种种冷遇和迫害。汪中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对骈文颇有功夫,所写骈文很受名人赞赏。他27岁时所作《哀盐船文》对江面渔船失火作了极其形象的描述,对船民的不幸深表同情,被人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汪中著作有《广陵通典》、《述学》、《容甫先生遗诗》等。 ☚ 翁方纲 李玉 ☛ 述学内外篇/汪容甫先生遗文/汪容甫文笺 ☚ 章实斋文钞 述学内外篇 ☛ 汪中 汪中1745—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述学》等。他是汉学家中的皖派一系的重要人物,主张“经世致用”之学。他论定孔子思想的真正继承人是荀子。他以孔荀而不是以孔孟并提,以否定理学家的“道统”说。他的许多学术论著,合学术与文章为一,别具一格。朱熹的《四书注》当时被尊为孔子之道,捧上了天,他却不以为然,提出了“孔子之道,莫若《左氏春秋》”的观点。并指出,出自程朱之手的《四书》根本不是孔子的思想,而是那些理学家们把他们的私货硬塞进孔子学说里,拉孔子的大旗以营私,完全违背了孔子学说的原意。这些观点都反映了他的强烈的反叛精神。对尊奉理学的方苞,他极端鄙视,认为不屑一骂;对桐城派文人的“八股文与古文无区别”的论点,他也认为不值一驳。他自己作文,弃“欧苏曾王”于不顾,而师法汉魏六朝,“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他自称:“为文恒患意不逮文,文不称物,不专一体。”他的《哀盐船文》的文风近于汉赋及鲍照,其《自序》则颇似齐梁人的文章。他所作骈文,在清代,被誉为格调是最高的。在我国骈文史上,他的一席地位不可忽视。 ☚ 章学诚 洪亮吉 ☛ 汪中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人。乾隆贡生,后绝意仕进。禀性耿直,然一生坎坷,怀才不遇。私淑顾炎武,为经世致用之学,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一定成就。文章尤工骈文,为清代骈文一大家,论者评其格调最高。王引之评其文说:“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汪中行状》)著作有《述学》《广陵通典》等。 ☚ 彭绩 崔述 ☛ 鬻书市肆/难得吾骂 ☚ 学品兼备 鬻书市肆 ☛ 汪中 汪中1745~1794字容甫。祖籍歙县,生于江苏江都县。少孤贫好学,遍读经史百家。20岁补诸生,34岁拔贡,因母老不赴朝考。初为两江总督毕沅幕僚,后校《四库全书》于浙江文澜阁。卒于西湖。生平悉心研究经史、金石,于史用功尤深。曾作《墨子序》、《荀卿子通论》,肯定墨学和荀卿子之学。工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另著有《经义知新录》、《大戴礼记正误》、《春秋述义》、《春秋列国官名异同考》、《左氏春秋释疑》、《国语校文》、《说文求端》、《尚书考异》、《广陵通典》、《秦蚕食六国表》、《广陵对》、《汉上琴台铭》、《金陵地图考》、《黄鹤楼铭》,均传于世。校有《尔雅》、《礼仪》诸书。 ☚ 巴慰祖 胡长庚 ☛ 汪中 汪中1745~1794清代学者、骈文家。字容甫。原籍安徽歙县,曾祖时迁居江都(今江苏扬州)。少孤贫好学,34岁拔贡,后绝意仕进,清苦终身。曾校《四库全书》,于浙江文澜阁,卒于西湖僧舍。有《述学》、《容甫先生遗诗》、《广陵通典》等。平生博究群籍,于先秦诸子尤有得,开近代诸子研究先声。又擅骈文,以感情真实、词采富丽特出一时,名篇如《哀盐船文》、《吊黄祖文》、《狐父之盗颂》等,或写盐船失火惨状,寄同情于笔下,或借古人坎坷际遇,抒不平于纸端,或为大盗歌功颂德,寓愤慨于言外。也能诗,于古朴中见才华,自成一格。 ☚ 翁方纲 黄景仁 ☛ 汪中1744~1794Wang Zhongscholar,poet and literator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Relating about Learning,etc. 汪中1744—1794清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字容甫。江苏扬州人。少孤贫好学,三十四岁为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为幕宾。曾作《琴台铭》、《黄鹤楼记》一时传诵很广。晚年校《四库全书》于浙江之文宗阁,卒于杭州西湖僧舍。在清代学者中佩服顾炎武、阎若璩、梅文鼎等。古文以汉魏六朝为则,不取韩欧。诗风朴茂, 自成一格。尤精史学,尝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颇有见地。经学推崇墨子、荀卿,否定宋儒的“道统”说。著有《广陵通典》十卷及《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疑》、《述学内外篇》等。 汪中1745—1794清朝学者。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少孤家贫,从母学习。稍长,以卖书为业。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后再未与试。他对经史诸子皆有精深研究。有《尚书考异》、《春秋述义》及《仪礼》、 《大戴礼记》、 《尔雅》校本。又博考三代典礼及文字训诂、名物、撰述学。在史地方面,有《广陵通典》、《金陵地图考》。又工诗文,所著《广陵对》、《黄鹤楼铭》称颂一时。 汪中汪中書 (局部) (清·乾隆九年——乾隆五十九年1745~1794)江蘇江都 (今揚州)人。字容甫,號容夫,又號思復。乾隆三十年(1765)拔貢,以母老而未仕,屢召不應,絶意進取。精研經學,自成一家。後入兩湖總督畢沅幕中,又在浙江文瀾閣批校《四庫全書》。中於六書、《說文》、金石造詣頗深,詩章、書翰,無所不工,尤以行草見長。性傲慢寡合,雖有天才而生涯不遂。卒於兩湖僧舍。著有《述學》内外篇九卷、《廣陵通典》、《周官徵文》、《左氏春秋釋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