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汤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汤鹏

汤鹏

清代铁画家。字天池。安徽芜湖人。以打铁为业,邻居为画师萧云从,自高其技,鹏甚不平,遂闭门构思,苦苦探索,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将铁片、铁线锻打焊接成各种山水、花鸟画,此即“铁画”。山水大幅非积年不能成,流传者多为径尺小景。其继承者有谭司夫、了尖和尚、沈义兴等。

☚ 萧云从   项圣谟 ☛
汤鹏

汤鹏1801—1844

字海秋。湖南益阳人。清宣宗道光三年(1823)进士,授礼部主事,年甫二十馀,时人目为异才。道光十年,充军机章京。旋补户部主事,转员外郎。道光十五年,擢御史,勇于言事,未逾月而三上章。以工部尚书宗室载铨叱辱司官而议处过轻事,上疏抗言,忤旨,罢归户部,转郎中。于是感慨愤郁,著《浮邱子》一书,数十万言,“剖析天人王霸,发抒体用本末”,而实皆关政要。及鸦片战争失败,犹上书三十条,极言防务之要、改革之策。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魏源、曾国藩、姚莹均与之交。诗多愤世嫉俗、刺时议政,及俯仰身世,抑郁沉痛之作,长篇尤纵横恣肆,打破旧格。于道光(1821—1850)间诗名甚大。其集存诗二千馀首,评跋者不下数十人。张际亮以为“其才气之纵溢、骨力之雄奡、声情之激壮、思理之浩窅,出入《骚》、《雅》,包举汉、唐,洵近代之所稀也”。林则徐尤称“其所为琴操、古歌谣,则尤备古人之所不及备,为今人之所不能为”。龚自珍评其“诗与人一”,以为“海秋心迹尽在是”,“要不肯挦扯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以上评语均见《海秋诗集评跋》)。有《海秋诗集》二十六卷行世。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王拯《汤君行状》、姚莹《汤海秋传》、邵懿辰《汤海秋哀词》(《续碑传集》卷二○)。

☚ 张际亮   谢浣湘 ☛
汤鹏

汤鹏

字天池。清顺、熙(1644~1722)间铁画艺人。祖籍徽州,迁居江苏溧水。幼年来芜湖学铁工,及长,自营铁业作坊。初制单枝铁花和饰有内裱绢纸的铁花灯供敬佛之用,后将二者揉合为一体,创制铁画。能揉铁作花竹虫鸟,曲尽生致,又能作山水屏障。铁画问世后,人皆珍爱之。曾从萧云从学习画技,受萧指点,技艺益精,名噪一时。

☚ 奚自   张明象 ☛
汤鹏

汤鹏

字天池,生卒年不详,江苏溧水人。铁画创始人。清顺治九年(1652)流寓芜湖,在铁匠铺当铁工。因与一画家为邻,工暇常观其作画,受到启示,乃苦学绘画。后大胆借鉴国画的章法布局,把笔墨技巧熔于炉锤焊接之中,首次创作出铁画。初仅锤制柳树、芦苇、螃蟹之类小景,后登门求教著名画师萧尺木,萧为其诚所动,乃允为铁画作稿。从此所制铁画别开生面,工艺也大大提高。汤鹏还善飞锤接书,尤以狂草书法著称,其铁字与铁画齐名于世。作品大多散佚,仅有少量存世。为人正直不阿,不愿趋炎附势,晚年潦倒穷困以终。

☚ 梅文鼎   方苞 ☛
汤鹏

汤鹏1801~1844

字海秋。益阳人。道光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军机章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会试同考官等职。1839年 (道光十九年)擢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任内对朝廷宗室工部尚书载铨叱责司官一案,不畏权贵,一月连上三疏弹劾,直声震朝廷。鸦片战争失败后,上疏奏“夷务善后三十策”详论募兵、练勇、修船、造炮、缉奸、设险等事宜。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生平善为文、并工诗。遗著有《浮邱子》、《明林》、《古近体诗》、《七经补疏》、《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杂事》等。

☚ 江忠源   刘典 ☛
汤鹏

汤鹏1801—1844

清代学者。字海秋,自号浮邱子,益阳人。刻苦好学,善时文。道光二年 (1822)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军机章京、户部主事,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勇于言事,任御史未逾月三上章,后以言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 “非国体”,道光帝以其偏执,降其职。作《浮邱子》91篇,论治国之道与学术思想; 《明林》16卷,总结前代得失。鸦片战争失败后,又撰《夷务善后三十策》,详论募兵、练勇、修船、造炮、缉奸、设险诸事宜,乞尚书转奏。当事者视为书生之见,不予理睬。著述还有《止信笔初稿》、《杂记》、《七经补疏》等。

☚ 谭爱莲   万年醇 ☛

汤鹏

汤鹏1801—1844

散文家。字海秋,自号浮邱子。益阳人。道光三年 (1823) 中举,后进士及第,历官礼部主事、户部员外郎、郎中。一度选入军机章京,任山东监察御史。以勇于言事,触怒清廷,不一月仍回户部供职,长年待职闲曹。他的著述有: 《浮邱子》十二卷,《七经补疏》七卷,《明林》二十四卷,《杂记》,《见闻杂事》,《海秋制艺》前后集,《海秋诗集》前后集,《信秉初稿》等。汤意气慷慨,诗多悲愤沉痛之作,龚自珍评其诗:“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 此乃益阳之诗。”

☚ 皮锡瑞   毛国翰 ☛
汤鹏

汤鹏1801—1844

字海秋,清末湖南益阳人,道光二年 (1822年) 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敢于言事”著称,因上书弹劾皇族权贵遭排挤,降职为户部员外郎。著作有 《浮邱子》、《四书艺》 和《古今体诗》等。鸦片战争时间,上书反对英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对鸦片大量输入引起的“银荒”,主张以赋税征收实物的办法来解决,认为“毋弃民所有,则粟不贱; 毋苛民所无,则银不贵。”(《浮邱子·医贫》) 并以古代赋税征粟而不征银的情况对自己的主张进行论证:“古之征于民也粟,今之征于民也银,是故银势积重,粟势积轻。” (同上) 关于对外贸易及经济往来,主张应“严中外之防”,毋贪荒服之利而苟取之,毋损中华之利而苛与之。” (同上) 甚至认为“毋苟取,则能直其词以锄不顺; 毋苟与,则能大其坊以塞无厌”,“锄不顺则榛梗化”,“塞无厌则觊觎消” (同上),表明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认识还极其肤浅。认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患贫”,从古代儒家关于“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理财思想出发,认为当时中国所以患贫,在于生产者少而消费者众,主张尽量使“浮民”参加农业生产。将出现大量浮民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土地兼并,据此提出“申名田之限以黜兼并”(《浮邱子·尚变》) 的主张,认为“限民田则均贫富,均贫富则抑兼并,抑兼并则鲜流亡。如是者国无贫。”(《浮邱子·医贫》)反对封建政府经营商业,强调“货出于市,毋出于官”(同上),要求废除当时官商勾结垄断食盐的“纲盐”制度,而代之以一般商人领票纳税后自由贩销食盐的“票盐”制度。也反对官府及贵族官僚经营高利贷,要求他们“毋收责,毋率贷” (同上)。主张减轻或废除各种工商税,以利于私人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医贫除增加社会生产外,还须去奢崇俭,节制消费,处在封建社会不同等级的人,应有严格不同的生活消费标准,超越标准的行为不但是经济上的“奢”,而且是政治上的“僭”,应予坚决制止。对封建上层统治阶级人物,也要求适当予以约束,使“宫禁之用毋滥,官封之用毋滥,兵卫之用毋滥,边鄙之用毋滥,凶荒之用毋滥,仓促非常之用毋滥。” (同上)

☚ 王茂荫   徐鼒 ☛

汤鹏1801~1844Tang Peng

modern poet. Works: Words from Floating Hill,etc.

汤鹏1801—1844

清官员。字海秋。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官户部员外郎、御史。勇于言事,因劾工部尚书宗室载铨,罢回户部,寻迁郎中。因用药不当,暴卒。著有《浮丘子》、《海秋诗文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