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汤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汤谷丛叔模,号汤谷,明文登人。知识渊博,善书法。诗文流传甚广,万石山千真洞诸石刻,皆其遗迹。 汤谷tāng gǔ(号)丛叔模,明代诗人。 汤谷 汤谷中国古代关于太阳的神话。《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国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成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晡食;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于虞渊之汜,曙于蒙古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 ☚ 江陵士大夫 汤伐夏 ☛ 汤谷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处。汤,同“旸”。《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王逸注:“言日出东方汤谷之中,暮入西极蒙水之淮也。”《艺文类聚》一引晋傅玄诗:“汤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又引晋张载诗:“踊跃汤谷中,上登扶桑枝。” 汤谷yáng gǔ又作“旸谷”、“阳谷”。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王逸注:“言日出东方汤谷之中,暮入西极蒙水之涯也。”《后汉书·张衡传》:“朝吾行于汤谷兮,从伯禹于稽山。”李贤注:“汤谷,日所出也。”《远游》:“朝濯发于汤谷兮。”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山川 > 湯谷 湯谷 yánggǔ 亦作“暘谷”、“陽谷”。神話傳說中日出之處,位於東極。其說始於先秦,廣傳於後世。《山海經·海外東經》:“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又《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孔傳:“暘,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稱暘谷。”孔穎達疏:“以日出於谷而天下皆明,故謂日出之處爲暘谷。”《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於蒙氾,自明及晦,所行幾里?”王逸注:“言日出東方湯谷之中,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歸藏·啟筮》:“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於陽谷。” 汤谷 汤谷汤,亦作“旸”yang,古人认为是太阳出来的地方。“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也作“汤谷”。司马相如《子虚赋》:“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隔海斜望则与肃慎为邻,右面则以日出之处的汤谷为界。左思《吴都赋》:“经扶桑之中林,包汤谷之滂沛。”——经过扶桑林中,包容汤谷洪流。李白《大鹏赋》:“戏旸谷而徘徊。”——在日出之处游戏,缓慢走动。唐丁春泽《日观赋》:“于是渐出旸谷,将离地维。”——于是(太阳)从旸谷逐渐露出,将要离开地面。 ☚ 扬祝融 羊角 ☛ 汤谷即“旸谷”。古代传说太阳升起的地方。《楚辞·天问》:“出自~,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日月出没地 日月出没地日出的地方:日域 日津 扶木 扶桑 浮桑 搏桑 旸谷 汤谷 东隅(日出~) 东汜 另见:月亮 运行2 太阳 升起 落下 ☚ 荒远的地方 尽头 ☛ 汤谷神话地名。《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王逸注:“日出东方汤谷之中。”洪兴祖补注:“《书》云,宅嵎夷曰旸谷,即汤谷也。……《淮南子》曰,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 汤谷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处。《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祀。自明及晦,行所几里?”注:“言日出东方汤谷之中,暮入西极蒙水之涯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