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汤恩伯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汤恩伯1898,一说1899—1959浙江武义人 汤恩伯1898—1959浙江金华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北伐战争时期,在国民革命军任职,投靠蒋介石,为其嫡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和豫鲁苏皖边区总司令等职,率部驻守河南,对辖区人民大肆劫掠、拘禁、残害,造成骇人听闻的“无人区”。1944年日本侵略军进犯河南时,汤率部溃逃,酿成中原大溃退的惨局。旋被调往西南,任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奉派率部抢占上海、江苏地区。后任南京卫戍总司令、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等职。1949年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在上海等地镇压爱国民主运动,箝制社会进步舆论,同年3月,曾禁止香港等地出版的一百八十五种报刊销售。率部依托长江天险,妄图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江、浙相继解放后,率部在上海负隅顽抗。是年5月,所部被歼,逃往台湾。1959年于日本病死。 汤恩伯
汤恩伯
汤恩伯1898—1959浙江金华人。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豫鲁苏皖边区总司令。后曾任南京卫戍总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1949年去台湾。 汤恩伯1899~1954国民党军将领。名克勤,字恩伯。浙江金华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队长、教育处副处长,深得蒋介石赏识。1929年起,历任旅、师、军长等职,率部“围剿”红军。1937年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第20军团军团长、第2集团军总司令、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黔桂湘边区总司令。1945年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指挥所部收复柳州、桂林等重镇。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首都(南京)卫戍司令、陆军副总司令、衢州绥靖公署主任,积极参加内战。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指挥所部在淞沪地区顽抗。5月,所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后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等职。 汤恩伯1898—1954名克勤,字恩伯。浙江金华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6年回国后投靠蒋介石,并成为亲信。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作战科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教导旅旅长、第八十九师师长、粤闽赣湘鄂“剿匪”第十纵队指挥官兼陆军第四师师长,参与镇压福建事变和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军事“围剿”。1935年任第十三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十军团军团长、第一战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豫鲁苏皖边区总司令。曾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和宜枣会战。抗战胜利后,奉命抢占沪宁地区,任京沪卫戍司令、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南京卫戍司令官兼陆军副总司令等职。1949年初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兼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掌管长江下游防线和东南富庶之区。任内,要挟李宗仁,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向蒋介石出卖曾规劝他深明大义、举旗反正的恩师陈仪,致使陈于1949年2月遭蒋杀害。在所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后,于同年10月率部败逃金门,月底去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为陈诚副手。后任台湾国民党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等职。1954年6月在日本东京病逝。 汤恩伯1898—1954浙江金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1926年投靠蒋介石,成为蒋的亲信。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豫鲁苏皖边区总司令等职,驻守河南,推行反动政策,制造骇人听闻的“无人区”。1944年日军进攻河南时,汤闻风逃走,是中原大溃退的祸首。国民党政府垮台后,逃离大陆。1954年死于日本。 汤恩伯 汤恩伯原名克勤,浙江武义汤村镇人。生于1899年9月19日。1916年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后转入私立杭州体育专科学校。1920年去广东入援闽浙军讲武堂,后入浙军(皖系)中任排长,孙传芳进入浙江后,去日本,初入陆军士官学校未成,1922年3月入明治大学法科。1924年回国后得陈仪的推荐和资助再去日本,入士官学校第十八期炮兵科学习。后被陈仪推荐给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随军北伐。后任陆军第一师学兵连连长。1928年底任南京中央陆军学校军事教官,后任军校第六期学生大队长、教育处副处长、军官团副团长。1930年任中央军校教导第二师第一旅旅长。同年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升任第四师副师长兼第十旅旅长。1931年4月参加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12月升任第二师师长。1932年任第八十九师师长,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红军进行“清剿”,并提升为第十纵队指挥官。1933年福建事变后,率第十纵队指挥官参与镇压第十九路军,接着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率部攻克瑞金。1935年9月30日任第十三军军长,4月8日任中将。不久即赴陕北 “围剿”红军。1936年任陕北 “剿共”善后办事处主任。后驻军内蒙集宁,协助傅作义赶走叛乱之德王(蒙古王公),收复百灵庙。抗日战争开始时,率部驻防南口。1937年8月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作战失败后南撤。10月16日任第二十军团军团长。1938年春第二十军团参加台儿庄战役。5月率部撤至归德,任第一兵团司令,6月8日改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负责保卫郑州以南的铁路沿线地区。武汉会战时率部参加外围作战。1939年指挥随枣会战。1940年任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1941年兼任该边区军政分会主任。1942年1月14日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汤部溃败,使日军得以长驱而下。12月任黔桂湘边区总司令。1945年3月5日任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5月率部进入广西,与张发奎合力收复桂林。后任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去上海主持宁沪地区的日军投降仪式。10月在上海负责遣返日本士兵和侨民。12月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2月15日加上将衔。1947年3月任第一兵团司令。5月任首都 (南京) 卫戍总司令。6月29日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1947年5月其部整编第七十四师在山东被歼后引咎辞职。7月复原职,并受命代理陆军总司令。1948年8月5日降职特派为浙江衢州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1月18日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兼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掌管长江下游防线。1949年4月长江防线被突破后,率部南撤。8月到厦门接替朱绍良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厦门警备司令,指挥厦门作战。10月撤退到金门,月底去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50年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1954年5月去日本治疗胃病,6月29日病逝。军阶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曾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著有 《南口血战记》。 ☚ 汤垚 汤惠荪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