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望山1号墓竹简战国楚简。1965年出土。竹简置于边箱东部,多数残断,经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拼合成200号。其中第34号为全简,全长60厘米(脱水后实物为59厘米)。据简报,竹简出土时“最长的一简为39.5厘米(实为42.5厘米),最短的为1厘米余,一般多在10厘米以下,宽1厘米左右,厚约0.1厘米。出土时简呈深褐色,保存情况不佳。简文共约千字左右(或统计为1 093字),墨书于竹黄上。书写颇工整,但笔法不甚一致,似出诸多人之手”。现已知有27个简首,30个简足,估计原来整简当为30支左右,满简书字约在40个上下。有的竹简上下有编简的缺口和残留小段绳痕。简首文字顶天,简足文字着地或不着地。竹简可能是在几个月内陆续书写、记录,最后统一编连的。从简足尚留缚绳看,这批竹简是纬编四道。据简文,知墓主为悼固,患有疾病,历时3月,反复向先王、先君、上下神祇举行祷祝。又记有月名、人名、神名、地名、国名、牺牲、占卜用具等,内容多为史书所不载。时代为战国中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