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官话又称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应山、安陆、应城3县及其东)3省长江以北沿江地带以及江苏长江南岸南京、镇江、江宁、句容、溧水5市县,共84个市县。主要语音特点是:(a)[n- l-]不分,“南、兰”同音。(b)[-ən]与[ ][-in]与[ ]不分。“真、曾”同音,“民、名”同音。(c)一部分舌尖鼻音尾韵转化为鼻化韵。如扬州话“搬[ ]、官[ ]”。(d)有入声,入声韵尾是喉塞音[-ʔ]。声调一般五个,有的地方多达6个、7个。如扬州、南京都是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泰州是六个声调,南通是7个声调。江淮官话还可分为洪巢片、泰如片、黄孝片3个片。 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江北移民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之间的无为、巢县、含山、庐江、和县、肥东以及安庆地区的桐城、枞阳等地,他们说的是江淮官话。江北人迁来后分布最为广泛,东部以郎溪为中心,故这里有“小江北”的称号,又在南陵、青阳、宣州市、宁国等地形成大片的移植方言区,甚至向南一直延伸到歙县。可见,江北移民带来的江淮官话在皖南的势力是相当大的,它正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当地的土著方言和其他移民方言。说江淮官话的人口估计有50余万。 ☚ 中原官话 赣语 ☛ 00004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