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江南旅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江南旅情祖 咏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古代的人,在成年以后,往往不能长期家居,而要到外方去寻求实现“四方之志”的机会。或通过观光以增长见识,或四处访友以扩大交游,或往来游学以提高艺业,或凭借仕宦以求得进身,总之,都要离乡背井,周游外方。在以上的活动中,当然也有得意的时候,但更多更普遍的是失意潦倒,艰难狼狈。于是,他们感从中来,奋笔抒写旅途上的孤寂,叙说思念乡土的情怀,这样,便产生了大量旅况类的诗作。祖咏的《江南旅情》就是这样一首旅况诗。 首二句点题。中四句写旅情。结二句写思乡。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极,遍;但,只。诗人说,他漫游到这吴头楚尾 (今湖南至江西沿江一带) 的荆楚地区,楚山楚水势所不能穷极,而归乡之路,但有萧条,因此进退维艰,迟疑不决。这两句中的“不可”和“但”宇,表现出感情十分沉重。“楚山”正面落实题中的“江南”,“归路”反面逗引题中的“旅情”。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这四句,承上“萧条”意写旅情。因为欲进欲退,迟疑不决,所以就滞留当地。想要拣一个风日晴和的日子,登程归乡,但却总是等不到。江南地区,湖泊很多(海就是湖),地气卑湿,说晴又是雨,说雨又是晴,没有好天气。寄宿在驿馆中,凭着听潮水的涨落,来判断是否可以雇舟启行。夜里看见南斗星近在天边,因而意识到自己已经来到“龙光射斗牛之墟”的吴地。清晨,步出驿馆,扑面迎来从家乡方向吹来的北风,这是乡风啊!赶快写一封问候的信寄回家去…… 以上四句,是羁旅情怀,也就是题中的“旅情”二字。这四句诗,每句都贴着“江南”。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为报”,为我传达之意。“空”,净。“潭橘”,昭潭之橘。“空潭橘”,意思是:湘江昭潭附近的橘子都已成熟而且收获净尽了。“为报”以下八字,一气读下,这是书信中的内容。“媒”,使者。“洛桥”,洛阳有天津桥,洛桥即指诗人的家乡洛阳。合起来讲,这最末两句的意思是:家书啊家书,你替我传达,南国的金橘已经成熟收获,我想要捎带些回去,但却没有一个信托的人。 诗的结尾,因寄赠嘉橘而致达思乡的殷切情意,诗意婉转而深长。 古人作诗,特别重视诗题的命定,叫做“制题”。诗题用字不仅要尽可能地简括,更重要的是要覆盖全诗的内容;诗题和诗文,要做到铢两相称,契合无间。此诗题标“江南旅情”四字,而八句诗文,句句贴“江南”,又句句贴“旅情”,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制题,又善于写题了。 江南旅情杨荣 客梦家千里,乡心柳万条。片云遮海峤,一雨送江潮。恋阙绨袍在,怀人尺素遥。春光看又晚,何处灞陵桥。 作者系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后官至工部尚书。这首《江南旅情》是他官达之前的作品,写作者旅食江南思乡感离的情绪。 此诗一起便用对仗:“客梦家千里,乡心柳万条。”紧扣题面写思家情怀。纯粹诗的语言,使此十字容量很大,正因为在千里之外,有家难回,才有此魂牵梦萦之事。所谓“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上句的“梦”字是关键,下句则以“柳”字为枢纽。它不仅显示出这是在一个春天,而且是牵引起“乡心”的一个契机。“柳万条”便使人想起离别之事,而平添愁绪,所谓“无事将心系柳条”(李益),这句直启“旅情”,遥接篇末“灞陵桥”云云,读时应予留意。 “片云遮海峤,一雨送江潮”。此联写景,为诗中警策语。估计诗人是在钱塘江上,这里离闽中建安约千里之遥,且有著名的钱塘潮,在江上景物中,诗人仅选择了“片云”、“一雨”、“江潮”这些能显示气候的意象,可谓大处落墨,淘冶尽净。由“片云”联想到“遮海峤(此指闽峤,即诗人故乡)”,暗示了诗人的视线方向,和思故乡望当归的殷切心情。“江潮”本是应时而至,与晴雨无关;但刚才过雨,江中水量较平时为多,故潮水显得特别大,故云:“一雨送江潮”,可谓妙于写景。同时江潮有信,古人往往用来反形游子归家无期,故此景中仍含有意味,妙在水中著盐,无迹可求。 “恋阙绨袍在,怀人尺素遥。”这两句给读者暗示了作者羁旅不归的原因,是因为渴望功名,感人知遇之恩。虽然他所怀之人不易详考,但可以肯定对方是一位先达的友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范睢与须贾积怨后入秦为相,遇须贾出使秦国,范睢便装成穷人去见他。须贾动了恻隐之心,赠之以绨袍(粗厚的丝绸官袍),遂释前嫌。后人常用“绨袍”典故指贫寒中受人接济。“尺素”是一尺左右的绢帛,古人用作书写文具,故常为书信的代称。这两句在诗中作为与乡思相对的思想感情,它的加入十分重要。它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抒情主人公性格更加温润。 “春光看又晚,何处灞陵桥。”最后两句仍挽合到旅情上来,与“乡心柳万条”句呼应。《三辅黄图》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古诗词中常代用为送客远行之处。这里诗情由乡思转移到伤离,而这“灞陵桥”应指在当时南京与故人分手的地方。综上四层,读者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是热心仕宦功名的,但还没有找到归宿,所以有些惶惶不可终日之态;他很想念故乡,偏偏又不安心回去;他希望能得到援引,故又十分恋旧。“春光看又晚”就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他那唯恐后时的心理。全诗情真语工,不失为五律佳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