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江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江南

江南

双月刊。1981年在杭州创刊。现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原为季刊,从1985年1月起改为双月刊。该刊创刊时由高光主编,1984年后由陆再炎主编。主要发表中长篇小说,兼发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在20世纪末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 文学报   中篇小说选刊 ☛
江南

江南

乐府篇名。汉无名氏作。一作《江南可采莲》。《乐府古题要解》以为“江南古词,盖美芳辰丽景,嬉游得时也”,殆汉武帝时所采“吴楚汝南歌诗”中作品。诗中以白描手法,写江南采莲景物与欢乐,清新动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用复叠形式,保存了民歌唱和之迹。

☚ 上邪   陌上桑 ☛
江南

江南

康白情作。1920年2月4日作于津浦铁路车上。初载于1920年《少年中国》第1卷第9期“诗学研究号”。初收于1922年3月亚东图书馆版诗集《草儿》。在初期的新诗人里,康白情被公认是“设色的能手”(梁实秋语),长于描写景物。诗人朱湘说: “康君别的都不能算作功劳,只有他的描写才是他对于新诗的一种贡献。”(《中书集》)这首诗是诗人写景诗的代表作。采用白描的写实手法,抒写从火车窗口望见的雪中景物。全诗分为3个节段,展现了3幅色彩不同的民间风情画。画面的转换,表现了火车正在行进的运动感。诗人不是刻意写景作画,而是以口语化的词汇,读起来爽口、听起来爽耳的自然音节, 自由的诗行排列,表现平凡的景色和人物。这首诗没有深奥的意蕴,描写景物很自然,很新鲜,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美。胡适在《康白情的〈草儿》》一文中说: “白情只是要‘自由吐出心里的东西’;他无意于创造而创造了,无心于解放然而他解放的成绩最大。”

☚ 天狗   卖布谣(一)(二) ☛
江南

江南

汉乐府民歌篇名。始见于《宋书·乐志》,《乐府诗集》收入卷二六《相和歌辞·相和曲》。这是江南人民唱的一首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全诗以游鱼在莲叶之间的穿梭嬉戏为艺术建构的主体,从东西南北四个方面加以铺陈,形象鲜明地描叙出游鱼自由欢快的生态,由此喻托采莲人活泼欢愉的情态和心境。多用双关隐语,七句诗中每句都含一“莲”字,谐音“怜”(爱)。“采莲”即暗示意中人的寻觅,“鱼戏莲叶间”象征着情侣的追逐嬉戏。天然素朴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使本诗呈现出“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胡应麟《诗薮》),清新明朗的风格。

☚ 公无渡河   薤露 ☛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

 〔1〕《江南》是乐府古辞,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
 〔2〕田田:莲叶茂密貌。
 〔3〕以上五句写鱼游之乐,隐写青年男女的嬉戏。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青年男女采莲情景的民歌。在古代民歌中,鱼的兴象与婚姻爱情密切相关,因此本诗写鱼的嬉戏泼刺,实际上隐喻采莲男女在劳动中发展爱情的欢乐。在艺术上作者只换了几个方位词,就描绘出一幅人欢鱼跃、情趣盎然的江南采莲图。

古代民歌《江南》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乐府古辞,读罢全诗,一幅江南采莲图映入眼帘。在那广袤优美的南国水乡,妖童媛女们于莲丛中嬉戏的欢快情景犹在目前,令人浮想联翩,遐想无限。
 江南水乡,风光秀丽,景致迷人,无数文人雅士对此加以讴歌赞美,或写山之美,或状水之秀。但此诗却别开生面地从江南采莲写起,那情趣盎然的芳晨,生机勃勃的景致,着实迷人。江南是采莲的好地方。你看,荷塘一片田田莲叶,多么密集茂盛啊!鱼儿正在莲叶间平静的水中嬉游。它忽儿嬉游于莲叶之东,忽儿嬉游于莲叶之西,忽儿嬉游于莲叶之南,忽儿嬉游于莲叶之北。可谓其乐融融!在这个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平静的荷塘,田田的莲叶,嬉游的鱼儿。采莲人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境界中,边采莲,边歌唱,形成了一幅多么优美和谐的画面啊!
 开端“江南可采莲”一句是总的概括,交代出了采莲的地点是江南。接着,按照一般的写法似乎应写如何采莲了,但此诗却无一笔写如何采莲,而是把视野移至那硕大润泽、亭亭玉立的荷叶上,以及那在无数荷叶之间嬉游的鱼儿身上。从荷叶的茂盛挺秀,鱼儿戏水的百态千姿,来映衬采莲人的愉悦情致。正是由于采莲人有着愉悦的心情,才能够有心观赏到茂美的塘莲与往返游动的鱼群。鱼儿的嬉戏与采莲人的欢快,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构成了一个极为动人的艺术画面,这也正是此诗绝妙之处,令人赞叹之笔。
 此诗虽无一处雕琢,只是用纯朴的语言进行叙写,但却笔落景生,新意迭出,言外蕴藉无穷。莲,即莲子。隐指怜子(爱你)。古代青年男女常常用采莲来喻指爱情。曹丕《秋胡行二首》中有“芙蓉含芳,菡萏垂荣。朝采其实,夕佩其英。采之遗谁,所思在庭”之句。南朝乐府中的《西洲曲》写道: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江南》诗与之不同的是含义更为空灵。我们既可以把“采莲”作为一种对爱情的追求或寄托,也可以作为爱情已成熟的标志。这样,那明丽鲜艳、风采迷人的荷叶,便是喻指情人了。她(他)是如此美丽动人,至高无比,为此,怎能不引起追求者的喜悦无比、激动不已呢!那么鱼在莲叶间嬉戏,不正是暗示了男女恋人的情感已达到了炽热的程度吗?鱼绕莲叶东西南北地嘻戏,在尽情地享受着爱情的欢快、爱情的甜蜜。这温情,这蜜意,深深地感染着无数读者。
 相和歌本为一人唱、众人相和之歌,此诗的前一层三句为单人唱,后一层四句则是众人相和。当一人将江南美好景致和愉快的心情唱出之后,众人再进一步重复地表达前面的内容:“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众人合唱,将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涨。这时诗篇突然收束。但采莲人的歌声仍回环绕耳,余音不止,这种回旋反复的形式,极好地表现了民歌的特色,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江南》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江南》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欢娱情景的民歌。江南水乡,莲的生长极其普遍。每到夏秋之季,莲子成熟,年轻姑娘们趁着良辰,荡着轻舟,穿行于碧荷绿水之间。一边采莲一边歌唱、嬉戏,宛然一幅采莲游乐图,十分优美动人。

诗的开头两句即表现出采莲女子劳动时的喜悦心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说明江南水乡到处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 “可”字乃正好、适宜的意思。点明江南采莲之优越。 “田田”指莲叶茂美,饱满劲秀,挺立于水面。 “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这里虽然写叶,仍可想见莲花之美。清人张玉榖在《古诗赏析》中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叶肥花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不觉喜上眉梢了。

“鱼戏莲叶间”,歌者用了一个“戏”字总贯下文。以复沓的形式,用东、西、南、北的变换,回环往复地歌咏了鱼儿欢快敏捷地嬉游的情景。明在写鱼,暗中兼有以鱼喻人之意。水面上人的欢笑和水下的鱼儿的畅游相映成趣;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采莲姑娘乐融融的心情情景交融。那如穿梭透衣一般轻快的采莲小舟,在碧荷绿水之间穿行,逗得鱼儿在水中四处翔游,演奏着多么和谐的旋律!

碧空蓝天之下,鱼儿清晰可见,湖水清澈涟猗,鲜润的莲叶衬托着盛开的莲花,点缀着姑娘们美丽的衣裳和她们芙蓉般的笑脸,空气中飘来莲子的清香,莲藕深处不时传来欢歌笑语,蓦地,一滩鸥鹭惊起,忽啦啦地飞走了,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图景!

《江南》属汉乐府相和古辞。最早载于《宋书·乐志》和《乐府诗集》。是汉代道地的民歌,也是传世五言乐府之最古者。 “相和曲”含有“丝竹更相和”之意。演唱时,一人独唱,丝竹相和。另外也有“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唱,三人和”(《宋书·乐志》)的唱法。前三句应为领唱,后四句为和声。这样则显得活泼有趣、清新别致。

全诗意境清新、明朗,抒情味浓,动感性强,读之使人如睹其画,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赏心悦目,身心荡漾。别有一种清雅幽远的快感,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神往。


古代爱情诗词《》江南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江南

 

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相和歌是汉乐府民歌之一类。据《宋书·乐志》上说:“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凡相和,其器有笙、笛、节、歌(鼓?)、琴、瑟、琵、琶七种”。大体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有一人唱、众人和,并伴之以丝竹琵琶等器乐的歌体。《宋书·乐志》还说:“凡乐章古词今存者,并汉世街陌之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子》、《白头吟》之属是也。”可见这首《江南》是汉世的民歌。关于这首民歌所咏唱的是什么? 历来说法不一。把它作为一首爱情诗来看,不仅是可以的,而且也是比较适宜的。
 诗题为“江南”,这是古诗文常见的命题方法,即取正文的前一句或几个字来作为全篇的题目。这首诗虽然也是取前二字为题,却正可以把读者的神思引向那迷人的南国天地中去。那里良田沃野,历来为鱼米之乡。那里山明水秀,古今称风光如画之地。大概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里的人物秀美,声音甜润,能歌善舞。大约是由于文化地域的差异,这里的人较少陈腐的道德观念,尤其是青年男女,感情丰富,表达起来真率热烈。总之,这是一片富于热情、充满诗意的土地。至于江南河湖港汉之多,荷莲芦蒲之茂,更是人所共知的。
 作为一首爱情诗,这里所歌唱的是爱的欢乐愉快,而不是游戏轻薄。诗一开始,就以清新甜美的音调,直白地唱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莲,是指莲子,即莲蓬,是荷的果实。田田,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荷叶碧绿鲜明的样子;一是说荷叶饱满挺秀、亭亭玉立的姿态。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总之是在说荷的美丽动人。江南已是采莲的时节,你看那莲叶多么明丽鲜艳,风采迷人。可采莲,一个“可”字,既唱出了江南有莲,有莲方能采摘,也唱出了莲的成熟,已到了可以采摘的时节。何田田,一个“何”字,则把荷的那种美丽迷人的风采说到了无可比拟的程度。的确,在相爱的人儿的眼中心里,对方的美是至高无上,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而这种心理,也只有爱之甚深的人才会有。江南有莲,且已成熟饱满,且又风姿美妙,那么就可以采摘收获,而且这个时候收获是最适时的,不会带半点遗憾,一派全是幸福和喜悦。不会象《诗经·摽有梅》中那女子所感叹的那样,已经过了成熟期,仍没有“庶士”来求取她。而是如同唱《桃夭》的女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正当着最鲜艳丰满、美丽动人的时候,她出嫁了,因而她有抑制不住的喜悦和快乐。“莲”在民歌中常用来谐“怜”,以指相爱的人。在歌者的心目中,他(她)所爱的人,已是无以复加的美好了,她(他)是美丽的,也是成熟的,因而他们的感情也达到了炽热的地步。现在,正当着金风送爽的时节,他们不仅收获了莲子,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当那长久期待的时刻到来之际,他们怎能不倍感愉悦而激动不已呢?他们又将怎样来品味享受这无边的幸福哟! 诗人没有正面回答人们,而将笔锋一转,去写鱼与莲。“鱼戏莲叶间”以鱼在莲叶间自由自在的尽情嘻戏来暗示这一对恋人的情形,这既很自然,也很贴切,鱼和莲同生水中,采莲而见鱼,是十分自然的事。人们常以鱼水之情,比喻夫妇相得,这里正是此一番用意。那种恩爱夫妻之间无所不在、一刻不离,相亲相爱、自由和谐的关系,还有什么比喻能比这更能恰当地表达呢?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是对“鱼戏莲叶间”的进一步描绘和渲染。鱼围绕着莲叶,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尽情地嘻戏着,表现着爱,享受着爱。而莲也坦然地承接着对方的千般情意,万般温柔。对于爱恋中的情侣来说,他们有一千种理由去尽情享受爱的甜蜜,别人没必要摆出一副道学派头来横加指责。因此,说这首诗是“浮荡”“轻薄”或什么的,既不合乎诗意,也是乖乎情理的! 这首诗可以说只前三句就已把意思说完了,后四句是“相和”的部分,除了有音乐上的功用外,它还深化了诗意,烘托了自由欢快的气氛。同时这种反复歌咏,也是对美好爱情的深情赞美。全诗天真纯朴,清新明丽,活泼自由,洋溢着健康热烈的情调。诗的音乐感很强。后面的复沓形式的运用,手法朴素,韵致无穷,令人仿佛亲临其境,看到碧波绿荷丛中,一对恋人追逐嘻戏,听到采莲女子群歌相和,此起彼伏,袅袅无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诗词《江南》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江南:汉代指扬州地区。莲:谐“怜”,爱。“可采莲”暗喻可寻欢求爱。田田:莲叶碧绿新鲜、挺秀茂密的样子。②鱼戏:暗喻采莲男女互相追欢逐爱。
 
 【译文】 秀丽的江南正好采莲,莲叶何其挺秀,何其新鲜!鱼儿在莲叶之间嬉逐。一会儿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在莲叶北面。
 
 【集评】 唐·吴兢:“江南曲古辞,盖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明·钟惺:“章法奇。”(《古诗归》卷五)
 清·王尧衢:“‘田田’,叶在水面也。江南之俗,采莲为戏,即其莲叶之浮水,群鱼之戏波,而叠语以咏叹之。存其章法,以见一格。”(《古唐诗合解》卷一)
 清·顾茂伦:“声奏丁冬零杂然。”(《乐府英华》卷五)
 清·陈祚明:“起三句,已足排;演四句,文情恣肆。写鱼飘忽,校诗‘在藻’、‘依薄’尤活。”(《采菽堂古诗选》卷二)
 清·张玉谷:“此采莲曲也。前三叙事,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鱼戏叶间,更有以鱼比已意,诗旨已尽。后四,忽接上‘间’字,平排衍出东西南北四句,转见古趣。”(《古诗赏析》卷五)
 清·方玉润:“鱼戏莲叶数语,初读之亦毫无意义,然不害其为千古绝唱,情真景真故也。”(《诗经原始》卷一)
 
 【总案】 这首诗始见《宋书·乐志》,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诗写江南人民采莲时的欢快场景和愉悦心情,语言活泼,音调轻快,画面明丽,气氛热烈。采用了以物衬托。以景寓情手法,只写莲叶,不写莲花,然叶既可爱,花之美艳自可想知。只言鱼戏,不言人嬉,然鱼戏既乐,则采莲男女互相追逐调笑之乐也自可知。有浑朴天成、婉蓄机趣之妙,值得细加体味。

乐府诗《江南》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江南

 

[汉]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属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辞》。 《乐府解题》说: “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它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采莲活动的嬉游乐趣。以其明朗欢快,隽永清新的情调,显示着南方民歌的另一种风貌。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是第一部分,为一人领唱;后四句是第二部分,为众人合唱。第一句,“江南可采莲”,概括地叙述了江南特有的采莲活动。这里说的“江南”,而不是江南的某一具体地方,而是泛指广袤优美的南国,令人遐想, “可采莲”,使江南风光集中到了别有情趣的采莲活动。采莲,既是一种劳动,又是一种风俗,青年男女往往用采莲来表达或寄托他们的爱情。乐府诗中的《西洲曲》说:“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这里的“莲”和“莲子”都是双关语。就是“怜”和“怜子”,是爱情的象征。值得注意的是,《江南》第一句用了个“可”字,含义空灵。但这也正是用这个字的妙处所在。这个“可”字,大大丰富了采莲活动意义的内涵,使这里“采莲”既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的,还可以是将来的;又可以说是爱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含蓄蕴藉,意趣无穷。第一句可以说是“鸟瞰”,接下来的“莲叶何田田”,则可以说是“特写”,使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眼前莲池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无数莲叶上。上句末尾是一个“莲”字,这一句开头又用一个“莲”字,运用顶针的修辞方法,顺势转到了“叶”上,很自然地实现了观察范围和角度的转换。由“采莲”到“莲叶”,由宽广到集中,由概括到具体,而且语气连贯,流转如珠。“田田”是形容莲叶繁盛茂密的风姿。“何”就是“何其”,意思相当于“多么”,不仅突出了“田田”的程度,仿佛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情景突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且体现了人们无限喜悦的心理状态,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彻底打开了全诗欢快情调的闸门。第三句, “鱼戏莲叶间”,视线又转向了荷叶下的鱼。鱼的情态是“戏”。一个“戏”字,把鱼儿追逐嬉戏的情态活脱脱地刻划了出来,而鱼儿的追逐嬉戏正是采莲姑娘们欢快喜悦的写照。这里本该写人,却偏不写人,只是写鱼,而人的情态反而更生动,更有诗意,更耐人寻味。这与乐府诗《陌上桑》用外人的反应来表现女主人公的美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烘云托月,借物写人的艺术手法,把物与人,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仿佛使我们看到了采莲姑娘“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的妩媚身影,也仿佛使我们听到了采莲姑娘们“笑隔荷花共人语” (李白《采莲曲》)的欢声笑语,听到了“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儿女凭船歌” (张籍《采莲曲》)那优美的歌声。这是主人公情趣的集中表现,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是众人合唱。这四句用回旋反复的手法,把第三句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重复了四遍,使第三句所表达的情趣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一个人的情趣发展到了众人的心声,全诗的感情也在这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中达到了高潮。虽戛然而止,却意犹未尽,余音绕梁。这回转反复手法的运用,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 《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里用回旋反复的形式,表达了人们渴望下雨的急切心情。更为有趣的是,这片卜辞也是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可见《江南》在表现手法上是继承了自甲骨卜辞以来历久不衰的优秀传统,在民歌中娴熟地加以运用,并且在其作用,情调和语言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江南jiāngnán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特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

江南jiāng nán

指长江以南与郢都对应之沅湘一带地区。《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屈原时代楚人所云‘江南’,是以郢都(纪南,亦曰纪郢,即今江陵)为中心言之,故称长江以南与郢都对应之沅湘一带为江南。战国以前很长时间中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纪郢,人们称说周围之地,以江陵为中心,乃是很自然的事。这可以从屈原的作品中得到证明。《九章》中所见到的长江以南的地名、山水名,唯洞庭、沅、湘、鄂渚、方林、枉陼、辰阳、溆浦、南土等。王逸言《九歌》为屈原放逐其间作品,也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哀郢》中还有一个‘陵阳’,有可能也包括在‘江南之野’中,但主要指沅湘流域、洞庭湖一带。”

江南jiāng nán

❶泛指长江以南地区:江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五十·1163)
❷指长江下游以南一带地区:刚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甄家府里家眷昨日到京, 今日进宫朝贺。”(五六·1323)

江南←→江北jiāng nán ← → jiāng běi

江南: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即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2. 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江北;1. 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即江苏,安徽两省靠近长江北岸的一带。2.泛指长江以北地区。
【例】 在江南地方,人家庭园中皆有之,七八月间与玉簪、秋葵同时开放。(伍稼青: 《寻秋记》) 为了顾全大局,新四军全部退到江北。我国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叫江北,长江以南叫江南。


塞北←→江南Sài Běi ← → Jiāng Nán

塞北: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江南:泛指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例】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宋·辛弃疾: 《稼轩词·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江南jiāng nán

〖名词〗
一、指长江以南地区(6)。《祭十二郎文》: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我后来又和你到江南一带去谋生。《祭十二郎文》: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这种疾病,是江南地区的人常常患的病。《柳子厚墓志铭》:求为县令江南。——要求到江南一带做县令。
二、指溧阳县。唐代溧阳属江南道,故称为“江南”(1)。《送孟东野序》:东野之役于江南也。——孟东野到溧阳县就职的时候。
三、即江南路,宋代地方区划名(1)。《泷冈阡表》: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叫德仪,世世代代是江南路有名望的家族。

中国各地

中国各地

黄河流域地区:中原 中土 中州 中夏华壤 神州 诸夏 诸华
中原、中国:华域
函谷关或山海关以西附近:关内
函谷关以西战国秦末故地:关中
函谷关或山海关以西的地区:关西
京畿以外:方外(~之人)
东方之地:震维
长江下游地区:江南
长江中下游:吴山楚水 楚水吴山
长江中下游一带:吴头楚尾
江浙一带:吴根越角

另见:中国 各地

☚ 各地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南(南国;南中;~人;~货)炎庭 炎国
南方和北方:雪白香南
长江以南地区:江南 江外 江表
长江中下游地区:荆吴
五岭以南地区:岭南 岭表 岭外
两广地区:岭海
浙江绍兴一带:诸越
南方边远地区:炎鄙
古代南方边远地区:桂海
南方炎热地区:炎方 炎海 炎裔
南方炎热之地:炎野
南方炎热边区:炎徼
南方炎热边远地区:炎陬
南方炎热荒远之地:炎荒
南方广大地区:炎州

☚ 北方地区   地势、地形 ☛

江南

❶秦汉时期(包括先秦)指湖南、江西和湖北的江南部分。
❷近代指江苏长江以南和浙江地区。
❸省名。清顺治二年(1645年)以南直隶改置,治今江苏南京市。康熙六年(1667年)分置江苏、安徽二省。

江南jiang nan

south of the River—a region in the lower Yangtze valley,including southern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 and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 (much celebrated in poetry for its beauties and joys)

江南

楚地区名。流行说法认为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近人经重新探索、研究后,得出新解,认为:古代淮水、汉水及荆楚地区的某些河流(如流经今湖北南漳、宜城等县境的蛮河)亦有“江”称,因而春秋战国时楚国境内“江南”含义,比较复杂,需要具体辨析。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先秦诸子书中所记楚之“江南”,颇多指今蛮河以南地区;战国早中期作为楚、越边境的“江南”,则颇有一些是指淮南地区。

江南

汉代相和歌曲。亦名《江南曲》、《江南可采莲》。此曲最早见载于《宋书·乐志》,其曲辞为:“江南可采莲,采莲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歌曲是现存汉代乐府民歌中唯一保留汉代相和歌曲原始形态的歌曲。汉代相和歌“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唱,三人和”,为没有乐器伴奏而仅有伴唱的但歌(或称徒歌)形式。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江南》古辞,盖美芳辰丽景,嬉游得时也。”其实,这是一首表现江南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过程中互相调情求爱的情歌。以鱼戏莲间,以“莲”谐音表示爱情的“怜”,本是江南民歌常见的比兴、双关手法,此曲亦是如此。这首歌一、二句为男子领唱,三句为男女合唱,后四句为四周女子的分唱,艺术手法生动新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后世一些学者曾囿于古诗格律,认为西、北两字,古韵相通,强解此歌为协韵之作,其实是不了解汉代相和歌最初的形式而带来的误会。据《宋书·乐志》介绍:“凡乐章古辞,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白头吟》之属也。”说明了此曲的来源是汉代民间传唱的歌曲。汉武帝时曾大兴乐府,广为采集各地民间乐曲,即所谓“有赵、代、秦、楚之讴”(《汉书·礼乐志》),此曲可能就是此时被采入乐府,以供奏唱,从而得以存留后世的。又《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或许此曲即为其中之一。

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地区。魏晋以前一般指今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江西两省一带。南北朝以后则指今江苏长江以南和浙江地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