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汝坟贫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汝坟贫女

汝坟贫女

宋诗篇名。五古。梅尧臣作。见《宛陵先生集》卷七。作于康定元年(1040)任襄城(今河南临汝)县令时。《诗经·周南》中有《汝坟》篇,此诗取以为题。汝坟,汝河边。此指北汝河,在河南中部,流经襄城县。诗前小序云:“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壤河,疑即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昆阳,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全诗二十句,除开篇点明贫女身分与她边走边哭诉的情景作为引子,其余十八句全用贫女口吻,诉说老父被强征服役,僵死河边的遭遇与无力为之安葬的悲愤,借以表现广大人民的苦难,抨击苛刻的役政。诗篇选材典型,氛围凄怆,细节描写、人物刻画、主人公的对白,都强化了题旨。龚啸说梅尧臣“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录》),这个评语用于此诗是确当的。

☚ 陶者   东溪 ☛

汝坟贫女

 

梅尧臣


 原注: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坡,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訉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赵祯)康定元年(1040)间,它同《田家语》是姐妹篇,同时所作。是时,诗人正值三十九岁,任襄城知县,亲眼见到朝政败坏,天灾人祸为害人民。他悲愤异常,一口气连撰了《昆阳城》、《疲马》、《田家语》、《汝坟贫女》和《观水》等几首五言古诗和绝句,如实地记录了康定元年秋襄城一带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和征税抽丁、民不聊生的实况。
 《汝坟贫女》的诗题本于《诗经·周南》的《汝坟》篇。它是用妇女口吻来陈述哀辞的,梅诗也借妇女之口来诉说人民的哀怨和疾苦。此诗取之为题,反映了北宋政权滥征乡兵的贫家父女的灾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 * *


 
 诗前的“原注”,即小序,主要内容有三:①点明当时的气象状况:大雨酷寒;②点集老幼服役,而且是第二次征集弓箭手;③饥饿袭人,僵尸相继,哀鸿遍地,其状甚惨。
 全诗二十句,其结构简单,除了开首二句是作者以第三人称进行略述之外,余十八句均为“贫女哭诉”,具体讲述了三层意思:①暴吏点兵;②横尸壤河;③生死无措。
 先看开头二句: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汝坟,据《毛传》云:“汝,水名也。坟,大防也。”汝水,亦名北汝河,于河南中部,源于嵩县外方山,流经襄城县,南会沙河,至商水县入颍河。“坟”,有几释:①一般都用《毛传》之说,即大防,高大的堤岸,引申为“河边”。因为“坟”在古文中有一义曰:“水洷也”。②另一说,把“坟”视为“濆”字假借,即古之濆水,即汝水之忿流,经郾城与商水之间入流沙河。因此,汝坟,即汝濆,不是汝水之河边,而是指汝水与濆水两条河。于是,“汝坟贫家女”,就是汝水与濆水两河一带的贫家女了。
 我认为,这后一说也不无道理。因为这样解释“汝坟”把诗人的视野更扩大了,从一水之边变为两河流域,更富社会性和典型性。
 这两句诗作用重大,不仅作为展开下文的“引子”,而且起着定调的作用。因为它描写的哭声与哭状,均异乎寻常。请看:哭状是“行哭”,即边走边哭,完全不同于一般之“哭相”;哭声是音凄怆,也不是寻常抽泣与号啕。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正是诗人们所设的悬念,引人思考。
 下边全是贫女自诉——
 

第一层(前八句):暴吏点兵


 
 自言 “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这是“贫女”自诉悲哀的开始,她说:我家有老迈的父亲,只有女孩没有男丁。丁壮,即壮丁,因协韵而颠倒词序。上面派来的抽壮丁的郡吏何等残暴,连县官老爷也不敢违抗。催促应征壮丁不让停留,老头子被逼没法,只好柱杖去应征。稽留,即羁留、停留。龙钟,形容老态。这里是形容词作代词用,指老人。勤勤,即殷切,非殷勤;嘱,即嘱托,非嘱咐。幸,希望。相,指代性副词,即“他”,指老父。这是说,贫女殷切地恳求同去的邻人,希望好好照顾她的老父。
 诗人在这里,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暴吏抽丁入伍的状况,这说明已不是什么“三丁籍一”了,而是无丁抽一。结果是逼迫老人代替了壮丁,其状甚惨。这就是诗的开头说“贫女哭音悽怆”的原因。但更严重的惨况还在后面呢! 请看——
 

第二层(中六句):横尸壤河


 
 适闻闾里归,问讠凡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 (瀼) 河上;弱质无以托,僵尸无以葬。
 适,刚才;闾里,即乡里。此指同乡人。疑犹强,疑,疑惑,不肯定地认为。犹,总还;强,即健、健在或勉强活着。这是说,刚才听说回来了同乡人,就去打听老父消息,以为他总还会活着,可是竟然他经不住寒雨袭击,早已冻死在壤(瀼)河上了。贫女说自己这柔弱的女子已无依无靠,父亲尸体也无法安葬。弱质,柔弱的体质,系贫女自指。两个“以”均作“用来”解。横尸,即躺着的尸体,即指已故父亲。
 这就是贫女“哭音”如此“凄怆”的主要原因。但是,最根本的还在于下边这层原由——
 

第三层(最后四句):生死无措


 老父死后,不仅自已今后生活无着,而且目前几道难关就跨不过去。“横尸河上”的老父,也无力埋葬,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悲惨的现实,使得她不能不考虑这样的一个严重问题:“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下边,就是诗人如实地记录下的“贫家女”最后一段哭诉。她说: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这是说,生我这样的女孩子,既不能代父应征,虽说还活着,能抵上什么用呀! 何所当,犹言有何用。捶胸口,呼苍天,天啊! 我是生还是死,将何所向呢?拊(fǔ府)膺,拊,击,振;膺,胸膛。奈向,宋人习用语,即奈何,如何的意思。
 诗人把自己的诗,结束在“呼天抢地”的极悲情状之中,激起人们的极大共鸣,不能不为之抹泪;同时,也引起人们去思考这惨境的背后问题。
 

* * * *


 
 梅尧臣还有若干篇幅甚短,而言精意赅的诗歌,极孚众望,以下不妨再选读一些,并略作解说。

《汝坟贫女》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汝坟贫女》

梅尧臣

汝坟贫家女, 行哭声凄怆。

自言“有老父, 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 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 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 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 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 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 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 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 生死将奈向”?

这首诗作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时作者任河南襄城县令。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述了一个由于征集乡兵,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原来《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篇诗是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的诗歌,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近,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前四句诉说家中孤苦,没有丁壮,老父年迈无依。郡吏征集弓手,强迫老父应征,县官虽知实情,不敢违抗。后四句诉说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紧迫,不许稽留,老人只得拄着拐杖应役。在老父上路之时,贫女殷殷地嘱托同行的乡邻,恳求他们照顾年迈的父亲。按照当时诏书“三丁籍一”的规定,这家本不在征集之内,但是官吏们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语》诗中所写的“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这里正是最好的例证。

第二小段由“适闻闾里归”至“僵死壤河上”四句,诉说老父出征之后,隔了一段时日,闾里有人从戍所回来。贫女前来问讯,怀疑她父亲还在勉强撑持,哪知回答的是她父亲已在寒雨中僵冻而死,露尸在壤河边上。

第三小段由“弱质无以托”至结尾句“生死将奈向”六句,叙说老父死后,贫女弱质,孤苦无依,老父的尸体运到村里,也无力安葬。只好捶胸痛哭,呼天抢地,悲痛自己是个女儿,不如男子,虽然活在世上,却没有什么用,就连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知如何了结。

全诗语言质朴,字字悲辛,纯用自诉口气,真挚感人。诗里写的,仅仅是在兵役中被折磨而死的一个实例,但这个事例,是成千成百事例中的一个,很有代表性。它道出了当年兵役过滥,使人民遭受苦难的悲惨实况。诗的小序说:“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可见当时无辜的人民,未遭外患,先受内殃,所造成的社会悲剧是如何的惨痛。


古典文学作品《汝坟贫女》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汝坟贫女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沧。〔2〕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3〕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4〕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5〕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6〕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7〕弱质无以托〔8〕,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9〕
 
 〔1〕本篇是梅尧臣的代表作,作于康定元年,作者任襄城县令时。襄城在今河南中部汝河流域。诗题中的“汝坟”,即妆河边。诗有作者的小序:“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据司马光《论义勇六札子第一札子》所云:“康定庆历之际,赵元昊叛乱……国家缺少正兵,遂籍陕西之民,三丁之内选一以为乡弓手。闾里之间,惶扰愁怨……骨肉流离,田园荡尽。”康定元年,西夏犯边,朝廷下令征集乡兵,以为城守之备,地方官吏邀功,滥行征兵,老幼不得幸免,又值暴雨成灾,庄稼遭毁。作者区区县令,无力改变局面,乃依《国风》讽喻之义,取《周南·汝坟》篇女子自述之体,写当时时事。梅尧臣(公元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皇祐三年召试,赐进士出身,历任县令、国子监直讲、尚书都官员外郎。参加编撰《唐书》工作。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主要成员,诗与苏舜钦齐名,有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之作,有《宛陵先生集》。
 〔2〕行哭:边走边哭。
 〔3〕丁壮:青壮年男子。古时指到服役年龄的男子为丁。
 〔4〕去携杖:意为拿着拐棍去应征。
 〔5〕幸愿:希望。相依傍:互相依靠、照顾。
 〔6〕“适闻”二句:闾里归,指乡邻归来。二句意为刚才听说有乡邻回来,对父亲的消息,有疑虑又不敢问,终于鼓起勇气去问讯。
 〔7〕壤河:经河南鲁山县入沙河的一条河流。
 〔8〕弱质:弱女。无以托:无依无靠。
 〔9〕“拊膺”二句:拊同抚。膺,胸口。奈向,奈何。二句意为手捶胸口呼告苍天,是死还是活下去,我将如何是好呢!
 
 这首以五言古风为体的小叙事诗,以贫女自述的语气,选择最能反映现实矛盾焦点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通过贫女弱小、孤苦的形象,泣诉其悲惨的遭遇,能够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深省。历代评家认为,此诗的题材、体裁、叙事和剪裁的艺术方法,明显地继承了杜甫的“三吏”、“三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