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淅疮病名。由汗液淹淅皮肤皱折部位引起的湿疡。《外科启玄》卷九:“肥人多汗,久不洗浴,淹淅皮肤,烂成疮者,痛不可忍。”用真蛤粉、滑石粉各等份撒疮上。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可以预防发病。相当于间擦性皮炎。 汗淅疮病名。出《外科启玄》。胖人多汗,久不洗浴,淹淅肌肤,因而成疮; 甚则皮破出血,痛不可忍。即间擦性皮炎。 汗淅疮hànxīchuānɡ病名。出《外科启玄》。胖人多汗, 久不洗浴, 淹淅肌肤, 因而成疮, 甚则皮破血出, 痛不可忍。即间接性皮炎。用真蛤粉、滑石粉各等分撒疮上。经常保持皮肤清洁, 可以预防发病。 汗淅疮 汗淅疮皮肤皱襞处积汗、摩擦,引起局部皮肤潮红与擦烂,称为汗淅疮。见于《外科启玄》,谓: 汗淅疮:“肥人多汗,久不洗浴,淹淅皮肤,烂成疮者,痛不可忍。”本病好发于摩擦部位以及汗液蒸发不畅的皮肤皱褶部,如腋窝、乳房下、胯腹部的皱襞,小儿的颈围等处,尤以肥胖人为然,并常见于婴儿。因体胖多汗,皮肤淹淅而烂。初起皮肤潮红,表面湿软,边缘明显,较四周正常皮肤略为肿胀。甚者,表皮容易擦破磨烂,自觉痒感及灼热痛。皮肤潮红者,可用甘草水或马齿苋水洗涤,外扑干擦散或新三妙散;擦烂时,用青黛散油或真蛤粉与滑石末各半生油调搽。 ☚ 日晒疮 湮尻疮 ☛ 汗淅疮hàn xī chuāngerythema intertri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