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魏服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魏服饰 汉魏服饰han wei fushi两汉时期,国家统一,各项典章制度, 包括服饰制度日益完备。汉孝明帝永平二年(59)制定了汉代朝服制及有关祭祀礼仪服饰,包括冠冕、衣裳、鞋履及佩饰等。 冠 衣裳的 “衣”字狭义特指上衣。汉朝时上衣种类有单、夹, 长、短之分。袍——里面絮麻或丝棉的夹衣, 为汉代男子服装。汉朝400年间, 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袍服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却收缩紧小。《尔雅·释衣》称袖口紧窄部分为 “祛”, 袖身宽大部分为“袂”。袍服的领和袖,一般都用花边装饰。禅衣——即单衣。形制与袍略同, 只是不用衬里, 平时在家穿著,上朝时,可穿到朝服里面,一般不穿着在外。襦——指短上衣。长度一般只到腰间,穿时多配裙子。襦裙是汉代妇女的常服,也是中国妇女服饰中的一科主要样式,历经两千年之久。古代上衣的领子有两种:交领和直领。交领的衣领直联左右襟,衣襟在胸前相交,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挽结,领子也随之相交。直领是领子从颈后沿左右绕到胸前,平行地直垂下来。古人上衣外面要系带:分有大带、革带。大带束衣,革带上拴有佩物,然后再系到大带上。大带通常用丝制成。所谓金带、玉带,都是在丝带上饰以金、玉。 袍 古代“裳” 一般泛指下衣,狭义指裙。古代男女服装区别不大,男子也著裙服。袴——即今之“裤”字,但其形制和现在的裤子很不一样。古代“袴”没有前后裆,只有两个裤筒,套在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类似现在的套裤。用纨(织造细致的绢)制作的袴为有钱人所穿著,后来,“纨袴”一词专指富贵而不务正业者。如“纨袴子弟”。褌(kun昆),和现在的裤子差不多,是一种有裆之裤。还有一种合裆短裤,因其形似犊鼻又名“犊鼻褌”,类似后代的短裤、裤衩。蔽膝——这是遮住大腿至膝部的服饰,与今天的围裙有些相似,所不同的是蔽膝较窄,较长,它并不象围裙那样直接系到腰上,而是拴到大带上,其功用主要不是保护衣服,而是一种装饰。 汉代鞋履有屦(ju巨)、履、舄(xi戏)、屐、鞮等名目。屦、履——用草、麻、皮、丝均可制作。汉以前称为屦,汉以后则称履。用草编制叫“草屦”,葛藤加工制成叫“葛屦”。舄——是在鞋底子下面加一层木板,很象现在加钉一层鞋掌。有时也用舄泛指各种类的鞋。屐,是木鞋,有前、后二齿。《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汉代妇女出嫁时,穿木屐,屐上绘彩画,并以五彩丝带系之。鞮,是一种皮鞋。古代也有皮靴,写作“鞾”,主要是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古人的袜 子多用布帛、熟皮制作,穿袜子时要用带子系上,富贵人家穿丝质袜子。 古代佩饰中较常见的是玉佩,种类很多。环,是环形玉,当中的空心直径与四周玉的宽度相等。玦,即环缺了一块。璜,是半环形的玉。容刀,也是一种佩饰,佩在带上,即佩刀。人们最初佩带刀是为自卫防身,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仪容,有刀形而无刃,纯为“样子货”。汉代特许大臣带剑上殿成为一种难得的荣耀。《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功)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佩饰中还有佩巾,称为帨(shui税)。它既是装饰品又是日常用品,可用来拭手、去垢。古人佩饰有多种,而且随时代变化而增损变更。 魏晋时期的法制服饰基本上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受到汉族文化影响,太和八年(494)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群臣皆服汉魏衣冠。”汉族传统的服饰被保存下来。同时,各民族长期杂居,南北生活习俗趋于融合,汉服也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特点,更加称身合体,中原地区出现胡服盛行局面。幅巾——魏晋南北朝时,幅巾束首,是主要头服。苏轼《念奴娇》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灰飞烟灭。”羽扇纶巾,是三国时代儒将的装束。纶巾,为汉代幅巾的一种,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因传说为诸葛亮服用,故又名“诸葛巾”。幅巾束首,即不戴冠帽,只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东汉后期。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以黄巾束首为标志。《晋书》记载,汉末王公名士“以幅巾为雅”,这种厌弃冠冕公服,以幅巾束首的风气一直延续到魏晋,仍十分流行。衫——大袖宽衫是魏晋南北朝时汉族的主要服装。衫与汉朝袍的区别是袖端不收敛,不受衣袴的限制,袖口特别宽敞。有单、夹两种。当时上自王公,下至百姓,都以大袖宽衫为时尚,尤其受魏晋佛教、玄学及道教影响,文人突破了旧的礼教,服饰的穿著趋向宽大,并有袒胸露脯的习俗。袴褶(zhe者),是由缚袴和褶衣所组成的服饰。虽出现于汉末,但早在战国时代就是赵武灵王引进的胡服之一。汉魏之际主要在军旅中穿着。魏晋以后,被广泛用于民间,同时也仍是军将武士的戎装。其特点:衣身紧而窄小,长与膝齐;袴管宽松,下长至足。袴褶束腰一般多用皮带,贵重的皮带镂饰金银,袴管的膝盖处,用锦缎丝带系扎,以便行动。袴褶的质料可用布缣锦缎,也有用野兽毛皮制作,这主要用于官员临戎戒严和狩猎出征。裲裆——与背心形制相似。《释名·释衣服》称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分前后两片,质地主要是布帛,肩部以皮制褡襻联缀,腰间用皮带系扎。有的裲裆之内,还纳有丝棉,是后代“棉背心”的最早形式。裲裆虽为男子服饰,但当时妇女也可服用,只是最初多穿在里面,以后才将它穿在交领衫袄之外。也有妇女在穿著裲裆的同时穿著 褶的,但这种装束主要在北方,并且妇女头上往往戴有笼冠,与同时期男子装束无太大区别。受北方习俗影响, 除袴褶外, 其他少数民族服饰, 如窄袖短衣、蹀躞腰带、长靿皮靴等也被汉人所普遍采用。 ☚ 马王堆汉墓 三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