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汉语知识词典︱前言 前言 《汉语知识词典》是一部纵贯古今、综合各个分科的汉语专科词典。编纂这部词典的目的是全面反映汉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显示汉语研究从语文学到语言学的发展,表现汉语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和变革,为读者提供一部既科学,又实用的汉语知识工具书。 中国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开始是属于语文学的范畴。 中国语文学的特点是重点研究汉字形、音、义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错综关系。 其成果形式或是随经加注字音字义,如陆德明《经典释文》;或是按部首排列成字书,如许慎《说文解字》;或是按韵排列成韵书,如《广韵》;或是按字义分类罗列,如《尔雅》。随着研究重点从古代向现代、从文字向语言的转移,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及研究方法上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逐步走上了语言学的道路。 语言是经常变化的。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历时的研究,也可以对它进行共时的研究。通过历时的研究能够发现语言演变的历史规律及亲属语言的谱系;通过共时的研究,能够观察到一个语言或方言特定时期的结构系统。而历史的研究则是以共时的断面研究为基础的。对汉语来说,不管在历时研究方面(如语法史研究、语音史研究),还是在共时的研究方面(如近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而现代汉语则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成分,二者从来就没有一道截然分开的界线。只有对古汉语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使用现代汉语;反过来,只有对现代汉语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学好古代汉语。 这就说明,对一个要学习和掌握汉语知识的人来说,确实存在一个既“知今”、又“通古”的问题。 如何给社会提供一部帮助人们“知今”“通古”的工具书,当然是我们语言工作者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 汉语这个学科又分许多分科,如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方言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各分科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使研究工作能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科内部的分科越来越细,这是必要的。但是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的,为了分析的需要,必须解剖,但这时至少是完整的东西见不到了。 汉语的研究也是如此。在分科越来越细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忽略各分科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巨大作用。古音系统的建立要靠方言学的支持,训诂学的发展需借音韵学的辅助,修辞学本身就建立在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等分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上古苍颉造文字是否从“鸟兽蹄迒之迹”中悟出道理,唐代张旭做狂草是否从公孙大娘舞剑中得到启迪,姑且不去考究,但从这些传说中我们至少能够看到,不同学科间相互渗透的道理古人早就领悟到了。这种领悟后人应该超过前人。跨学科研究,如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 汉语研究在方法上、手段上的突飞猛进令人吃惊。声学仪器的发展解决了实验语音的问题,计算机的发展紧接着又解决了汉字输入输出的问题。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带动了汉语研究的更大发展,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都是借助机器来完成的。 各分科之间乃至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能否正确协调汉语各分科之间的关系,便成了影响汉语研究能否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编纂一部包括各分科在内的综合性的汉语知识词典,以便从宏观上观察汉语知识的整体面貌,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而且随着汉语被作为联合国正式工作语言的确定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编纂一部这样的词典实在也是急广大读者之所需。 这部词典以大学文科师生、中学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工作者及其他语言爱好者为对象,为汉语教学和研究服务,我们尽量突出它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为此,我们收词尽量增大汉语知识的覆盖面,释义尽量做到准确、详备,并尽量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以便使该书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又具有较强的资料价值。 这部词典是在汉语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编纂时我们查阅、参考了大量语言学论著及工具书。由于体例所限,对所用材料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尚祈谅解,同时对这些成果的作者表示深挚的谢意。 在编纂过程中,该书顾问吕叔湘先生和殷焕先生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吉常宏、张鼎三、林乐腾、高更生、葛本仪(按姓氏笔画列)五位先生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帮助。出版社的朋友为该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我们谨向一切帮助、支持过我们的专家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虽经再三审核、修改,仍会有不少疏漏、错误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汉语知识词典》编委会 1996年1月9日 |
☚ 汉语知识词典︱凡例 汉语知识词典︱文言虚词目录 ☛ 0001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