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汉语方言大词典︱后记 后记 《汉语方言大词典》是复旦大学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进行科研合作的一项成果,编纂工作始于1986年,讫于1991年,为时五年;接着进入出版过程,至1998年出版问世,前后历时共十二年。 两校的友好合作,校长、理事长以及其他有关先生的关注和支持,为在五年时间内完成这部大型词典的编纂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词典集体编著,先后有五十余位先生辛勤从事资料、撰稿、编审、校阅等项工作,史宝金、朱利英、周艺、钱仲德四位先生十易寒暑,自始至终,对全书的编审和定稿出力尤多。 姜守良、王厚德、夏曾焘、沈瑞珏四位先生对词典工作鞠躬尽力,但未能看到本书出版就溘然长逝,这是十分抱憾的,他们的劳绩、优良学风和奉献精神将深深铭记在我们每个同仁的心中。 全书的方言资料均撷自1988年底前已刊的各种论著(丁声树先生《河南省遂平方言记略》刊于1989年5月第2期《方言》季刊是唯一例外)和学术界朋友提供的未刊著作(大部分书篇目见于书末所附《本词典引用古今语言文字类文献目录》)。没有古今学人丰赡的资料积累,就难能在两年多时间内制作五十余万张资料卡片,并以之为基础编纂成这部约一千五百万字、收录词语二十万条的大型方言词典。 附录中的《中国汉语方言图》和《全国汉语方言系属简表》,则参考、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图集》(香港远东朗文出版社1987年出版)和有关资料编制而成。 本词典体例琐细,符号繁多,篇幅宏大,出版颇不容易。 由于中华书局和成都四川新华印刷厂领导的重视,以及语言文字编辑室、出版部、排字车间等部门专业人员(尤其是责任编辑王勉、郑仁甲两位先生)和工人师傅连续数年的辛勤劳动和通力合作,这部辞书才能以较好的出版质量奉献给读者。 苏步青先生以九十三高龄为本书题辞。 李荣先生、谢希德先生、森田嘉一先生百忙之中抽暇为本书作序。 日方主编、汉语语言学家宫田一郎先生,对本词典作为两校合作项目的确定,编写计划的制订,以及撰稿体例、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等诸多方面问题的研讨和把握,他都友好合作,坦陈己见,始终尽责尽力。 作为负责实施本书编纂计划和进行各项具体工作的中方主编,我对以上提到的单位和有关先生(包括署名的和未署名的)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本词典在汉语方言学领域中算是最早出版的第一部通贯古今南北的大型方言工具书,有初步汇集、整理、积累古今汉语方言资料之功,对方言学、民俗文化学以及地方文学、戏曲等领域的研究不无裨益。但事在草创,又加本人学识短浅,见闻有限,书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疏漏之处定不在少,诚恳期望得到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以便今后具备条件时修订再版。许宝华 谨记 1998年7月16日于上海复旦大学 |
☚ 汉语方言大词典︱全国各县市汉语方言系属简表 汉语方言大词典︱国际音标表 ☛ 00012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