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纪 又名《前汉纪》,以区别于袁宏的《后汉纪》。前后汉纪又合称为《两汉纪》。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三十卷。汉荀悦撰。成书于汉建安六年(201年)。(撰者事迹参见“《申鉴》”条) 《汉纪》是以《汉书》的本纪为纲,将传及志表的资料,按其年月先后加以适当剪裁,再编排在一起。《汉纪》主要是对《汉书》删繁就简,新增加的材料很少。《汉纪》全书仅十八万字,只占《汉书》的四分之一,而西汉一朝的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典章制度,都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来。 《汉纪》所记时间和《汉书》一样,起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止于汉更始皇帝刘玄元年(23年),共二百三十二年。全书三十卷,《高祖纪》四卷,《惠帝纪》一卷,《高后纪》一卷,《文帝纪》二卷,《景帝纪》一卷,《武帝纪》六卷,《昭帝纪》一卷,《宣帝纪》四卷,《元帝纪》三卷,《成帝纪》四卷,《哀帝纪》二卷,《平帝纪》一卷。 《汉纪》在材料取舍、文章节录等内容编写有一定的标准,并不是泛泛抄录而成书,他在《汉纪·高帝纪》提出了著作本书的五项原则:“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于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他著这部书的目的是给汉献帝看的,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治民的经验教训。为了体现这个原则和要求,在序文中他分析其书有十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所谓:“凡《汉纪》,有法式焉,有鉴戒焉,有废乱焉,有持平焉,有兵略焉,有政纪焉,有休祥焉,有灾异焉,有华夏之事焉,有四夷之事焉,有常道焉,有权变焉,有策谋焉,有诡说焉,有术艺焉,有文章焉,斯皆明主贤臣命世立业,群后之盛勋,髦俊之遗事。”可以看出《汉纪》的编写,从目的到内容,都很明显地表明它是一部统治者的借鉴之书,这是本书的一个主要特点。 《汉纪》的另一个特点是精心撰写史论,其内容取材虽皆出自于《汉书》,而着眼点并非全同于班固,《汉纪》在每篇帝(后)纪里,加进了“荀悦曰”的史论,因事而发,总结为政的得失,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例如,两汉田赋,由最初的什伍税一,很快减到三十税一,甚至百一而税,灾荒之年,更是“诏除田之租税”,将田租全部豁免。对这种减免租税的措施,班固等史学家认为是值得称颂的惠政。荀悦则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评论说:“古者十而税一,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氏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侈,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输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今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以足资豪强。”(《汉纪·孝文帝纪下》)荀悦观察到了问题的实质,在汉代土地兼并迅速的情况下,土地都集中在地主豪强手中,汉家减轻田赋,只是对地主豪强有利,对百姓却没有任何好处。 梁启超很推崇《汉纪》,称赞它是“善钞书者”。荀悦用编年的方法“钞”《汉纪》,非常成功地把纪年体中的叙事方法运用进去,此是《汉纪》不同于以前编年体的特点之一。在记叙人物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时,能突破时间的界限,根据需要补叙前因后果,这样编年史融进了纪传体的特点,广泛地记载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这种编年体史书,按年叙事,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一目了然,事件集中,线索清楚。 《汉纪》组织简洁、文笔简洁,内容精炼。荀悦很欣赏自己这部书,他在《汉纪·序》说此书“可以兴,可以治,可以动,可以静,可以行。征恶而劝善,奖成而惧败。兹亦有国之常训,典籍之渊林。”唐太宗也很推崇这部书,说它:“论议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命群臣阅读。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论此书:“荀悦依左氏成书,剪裁班史,篇才三十,历代褒之,有逾本传。”可见这部书在史学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汉纪》有重要的史学价值,首先它开创了我国古代断代编年史的体例。自《史记》、《汉书》创造了体例完备的纪传体后,纪传体就成为撰写史书的主要形式,兴起较早的编年体反而绝不传。直到荀悦,才把编年体重新恢复并加以完备,使之流传下来。后世史学将班固《汉书》的纪传体和荀悦《汉纪》的编年体并称为“班、荀二体”。《汉纪》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如袁宏著《后汉纪》、孙盛写《魏春秋》、徐广写《晋纪》、裴子野写《宋纪》都采用编年体撰写。到北宋司马光集《汉纪》以来编年史之大成,撰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其中议论政事之得失的笔法也是效法《汉纪》的。 《汉纪》自北宋后无善本。较好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年间黄姬水刊印本。最常见的是《四部丛刊》影印本,也是依据黄本。清代康熙年间,蒋国祥、蒋国祚将《汉纪》和《后汉纪》合刻为一书,并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版本较完善。清朝纽永建的《前汉纪考释》,亦可资参考。 汉纪 汉纪编年体西汉史。又称《前汉纪》。三十卷。荀悦著。荀悦(148—209),字仲豫。东汉颖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少好学,善于解说《春秋》。灵帝时宦官当权,政治腐朽,长期托疾隐居。献帝建安元年(196)应曹操征召,后任黄门侍郎,与族弟荀彧、孔融等侍讲文学、史事。迁秘书监、待中。因有感于时政,作《申鉴》五篇,主张摒除伪、私、放、奢四患,提倡兴农桑、审好恶、宣文教、立武备、明赏罚五政。献帝以班固所著《汉书》文字繁多,不易阅读,建安三年命他仿照《左传》编年体例,改编《汉书》。经三年而成《汉纪》。此书上起秦二世元年(前209)刘邦入关灭秦,终于王莽十五年(23),分为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十二纪,而以王莽新朝之事附于平帝纪后,叙述了包括西汉一代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因全书由西汉诸帝纪组成,故名《汉纪》。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 东观汉记 三国志 ☛ 汉纪书名。东汉荀悦撰。三十卷。又名《前汉纪》,以区别于《后汉记》。奉汉献帝命撰,成书于建安五年(200年)。编年体西汉史。仿《左传》体例,把《汉书》的传、志、表按时间加以剪裁,编排于各帝纪之中,取材未出《汉书》,亦有所增益,仅为《汉书》1/4篇幅,所述史事“词约事详”,对后世编年史书有发凡之作用,有“班荀二体”之誉。 汉纪三十卷。东汉末荀悦(148—209)撰。悦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任黄门侍郎,迁秘书监、侍中。作《申鉴》五篇,撰史书《汉纪》,另著有《崇德》、《正论》等文章数十篇。汉献帝因班固《汉书》内容繁多,不易习读,遂命悦仿照《左传》体例 (编年体),将《汉书》加以改编。悦自建安三年(198)始,用三年时间撰成《汉纪》三十卷。该书记载了自公元前209年至公元23年王莽灭亡共232年间的史实。分为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十二纪,以王莽当政时事附于《平帝纪》之后。取材范围不出于《汉书》,把《汉书》里传、志、表的资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适当剪裁编排到各个帝纪之内。全书约18万字,为《汉书》的四分之一,而西汉一朝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典章制度等都有条不紊地记载了下来,可谓“辞约事详”。《汉纪》自北宋天圣年间后,已无善本,明代嘉靖时黄姬水所刊印的《两汉纪》较好,间或亦有讹误,《四部丛刊》影印的《汉纪》即是此本。另有明吕楠校正翟清刊本,绍兴汝阴王序本,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刊本,傅沅叔藏旧抄本。清代康熙年间、蒋国祥将两《汉纪》合刻,并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另有《龙溪精舍丛书》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汉纪 汉纪西汉编年史,东汉末荀悦撰,30卷。该书仿《左传》体例, 以《汉书》为据,将表、志、书的主要内容依时间顺序编入帝纪而成,以求简明扼要,便于阅读,内容不出《汉书》范围,亦有所增删润色。由于该书词省事具,可为研究西汉长安提供基本历史线索。 ☚ 三国志 秦会要 ☛ 《汉纪》断代编年史。东汉末史学家荀悦编撰。他奉汉献帝之命,仿照《左传》的体例,将《汉书》加以改编。把《汉书》里传、志、表的资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适当剪裁,编排到各个帝纪内。取材范围主要不出《汉书》,但也有所增益。《汉纪》全书30卷,18万字,把西汉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典章制度等,都有条不紊地记载下来,故有“词约事详”之誉。《汉纪》在记人物事迹时,采用纪传体的“人经事纬”的记叙方法,以人物为本位编排史事,克服了过去编年史记人不完整的缺点,为编年史写人物找到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古代编年史发展过程中,起了发凡起例的作用,是中国古代断代编年史的最早的代表作。 汉纪学术类著作。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断代史。东汉荀悦撰,三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有著录。明吕枏校正翟清刊本为早,清康熙(1662—1722)年中蒋国祥刊本为佳,该刊本附有《汉纪》和《后汉纪》字句异同考。今通行《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等,民国纽永建撰有《前汉纪校释》三卷。内容记载西汉一代二百余年史事。于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奉命撰写,建安五年完成。以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为指导思想,依《左传》体对《汉书》纪传体的体例和多用僻字古词的文字形式进行修改。该书以帝纪为主体,把《汉书》各传及表、志之文,按其年月的先后,分别编入,对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之重要事迹,都有述及,简明扼要,比《汉书》更便于读者。作者继承史书自注的传统,用“荀悦曰”对历史事物和人物作出评论。自《左传》以后,编年体史书不兴,及该书问世,又为学者重视,继作不绝,与纪传体并列为两大体例的“正史”。唐刘知己《史通·六家》列《汉纪》为“左传家”之首。南宋王铚《两汉纪后序》亦称《汉纪》“于朝廷纪纲,礼乐刑政,治乱成败,忠邪是非之际,指陈论著,每致意焉。故其词纵横放肆,反复辩达,明白条畅,既启告当代,而垂训无穷。”可见《汉纪》于史事、史识都有可与《汉书》相互印征之处。 汉纪三十卷。东晋袁宏撰。亦名《后汉纪》。编年体史书。系东汉之事于十帝纪中。 汉纪见 《荀纪》条。 汉纪即班固撰《汉书·平帝本纪》。孝平帝,名衎,公元前1年到公元5年在位。元始五年(公元5年) 被权臣外戚王莽用酒毒死。 汉纪西晋张璠撰。又名《后汉纪》,三十卷。记述东汉史事,尤详汉末之事。《隋书·经籍志》有著录。 汉纪书名。东汉荀悦撰。三十卷。汉献帝认为班固《汉书》文繁难读,命荀悦举要撮最,仿《左传》编年叙事体例编写《汉纪》。成书于建安五年(200), 内容大致不出《汉书》范围,而有所删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