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纪

 又名《前汉纪》,以区别于袁宏的《后汉纪》。前后汉纪又合称为《两汉纪》。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三十卷。汉荀悦撰。成书于汉建安六年(201年)。(撰者事迹参见“《申鉴》”条)
 《汉纪》是以《汉书》的本纪为纲,将传及志表的资料,按其年月先后加以适当剪裁,再编排在一起。《汉纪》主要是对《汉书》删繁就简,新增加的材料很少。《汉纪》全书仅十八万字,只占《汉书》的四分之一,而西汉一朝的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典章制度,都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来。
 《汉纪》所记时间和《汉书》一样,起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止于汉更始皇帝刘玄元年(23年),共二百三十二年。全书三十卷,《高祖纪》四卷,《惠帝纪》一卷,《高后纪》一卷,《文帝纪》二卷,《景帝纪》一卷,《武帝纪》六卷,《昭帝纪》一卷,《宣帝纪》四卷,《元帝纪》三卷,《成帝纪》四卷,《哀帝纪》二卷,《平帝纪》一卷。
 《汉纪》在材料取舍、文章节录等内容编写有一定的标准,并不是泛泛抄录而成书,他在《汉纪·高帝纪》提出了著作本书的五项原则:“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于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他著这部书的目的是给汉献帝看的,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治民的经验教训。为了体现这个原则和要求,在序文中他分析其书有十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所谓:“凡《汉纪》,有法式焉,有鉴戒焉,有废乱焉,有持平焉,有兵略焉,有政纪焉,有休祥焉,有灾异焉,有华夏之事焉,有四夷之事焉,有常道焉,有权变焉,有策谋焉,有诡说焉,有术艺焉,有文章焉,斯皆明主贤臣命世立业,群后之盛勋,髦俊之遗事。”可以看出《汉纪》的编写,从目的到内容,都很明显地表明它是一部统治者的借鉴之书,这是本书的一个主要特点。
 《汉纪》的另一个特点是精心撰写史论,其内容取材虽皆出自于《汉书》,而着眼点并非全同于班固,《汉纪》在每篇帝(后)纪里,加进了“荀悦曰”的史论,因事而发,总结为政的得失,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例如,两汉田赋,由最初的什伍税一,很快减到三十税一,甚至百一而税,灾荒之年,更是“诏除田之租税”,将田租全部豁免。对这种减免租税的措施,班固等史学家认为是值得称颂的惠政。荀悦则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评论说:“古者十而税一,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氏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侈,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输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今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以足资豪强。”(《汉纪·孝文帝纪下》)荀悦观察到了问题的实质,在汉代土地兼并迅速的情况下,土地都集中在地主豪强手中,汉家减轻田赋,只是对地主豪强有利,对百姓却没有任何好处。
 梁启超很推崇《汉纪》,称赞它是“善钞书者”。荀悦用编年的方法“钞”《汉纪》,非常成功地把纪年体中的叙事方法运用进去,此是《汉纪》不同于以前编年体的特点之一。在记叙人物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时,能突破时间的界限,根据需要补叙前因后果,这样编年史融进了纪传体的特点,广泛地记载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这种编年体史书,按年叙事,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一目了然,事件集中,线索清楚。
 《汉纪》组织简洁、文笔简洁,内容精炼。荀悦很欣赏自己这部书,他在《汉纪·序》说此书“可以兴,可以治,可以动,可以静,可以行。征恶而劝善,奖成而惧败。兹亦有国之常训,典籍之渊林。”唐太宗也很推崇这部书,说它:“论议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命群臣阅读。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论此书:“荀悦依左氏成书,剪裁班史,篇才三十,历代褒之,有逾本传。”可见这部书在史学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汉纪》有重要的史学价值,首先它开创了我国古代断代编年史的体例。自《史记》、《汉书》创造了体例完备的纪传体后,纪传体就成为撰写史书的主要形式,兴起较早的编年体反而绝不传。直到荀悦,才把编年体重新恢复并加以完备,使之流传下来。后世史学将班固《汉书》的纪传体和荀悦《汉纪》的编年体并称为“班、荀二体”。《汉纪》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如袁宏著《后汉纪》、孙盛写《魏春秋》、徐广写《晋纪》、裴子野写《宋纪》都采用编年体撰写。到北宋司马光集《汉纪》以来编年史之大成,撰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其中议论政事之得失的笔法也是效法《汉纪》的。
 《汉纪》自北宋后无善本。较好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年间黄姬水刊印本。最常见的是《四部丛刊》影印本,也是依据黄本。清代康熙年间,蒋国祥、蒋国祚将《汉纪》和《后汉纪》合刻为一书,并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版本较完善。清朝纽永建的《前汉纪考释》,亦可资参考。
汉纪

汉纪

编年体西汉史。又称《前汉纪》。三十卷。荀悦著。荀悦(148—209),字仲豫。东汉颖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少好学,善于解说《春秋》。灵帝时宦官当权,政治腐朽,长期托疾隐居。献帝建安元年(196)应曹操征召,后任黄门侍郎,与族弟荀彧、孔融等侍讲文学、史事。迁秘书监、待中。因有感于时政,作《申鉴》五篇,主张摒除伪、私、放、奢四患,提倡兴农桑、审好恶、宣文教、立武备、明赏罚五政。献帝以班固所著《汉书》文字繁多,不易阅读,建安三年命他仿照《左传》编年体例,改编《汉书》。经三年而成《汉纪》。此书上起秦二世元年(前209)刘邦入关灭秦,终于王莽十五年(23),分为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十二纪,而以王莽新朝之事附于平帝纪后,叙述了包括西汉一代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因全书由西汉诸帝纪组成,故名《汉纪》。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荀悦撰《汉纪》,开宗明义便提出“立典有五志”,即著史的五项基本指导原则:“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汉纪》卷一)。“达道义”,即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彰法式”,即突出统治者中的正面典型和典章制度的成功部分;“通古今”,即注意贯通古今,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著功勋”,即阐述明君贤臣对社会的贡献;“表贤能”,即表彰统治阶级有道德、才干的代表人物。在序文中,又将其书内容概括为十六个方面:“凡《汉纪》,有法式焉,有监戒焉,有废乱焉,有持平焉,有兵略焉,有政化焉,有休祥焉,有灾异焉,有华夏之事焉,有四夷之事焉,有常道焉,有权变焉,有策谋焉,有诡说焉,有术艺焉,有文章焉。”(《汉纪·自序》)可知《汉纪》的编写,从目的到内容,都是为了向统治者提供历史的鉴戒。它通过记载西汉一朝“明主贤臣,规模法则,得失之轨”(《汉纪·跋》),并以“荀悦曰”的形式,精心撰写史论,反复详细地探讨了汉代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这主要集中在“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两个方面。也就是探讨、总结统治人民之术,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阐发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寻求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书中把君臣都分为六种不同的类型,即王主、治主、存主、哀主、危主和亡主,王臣、良臣、直臣、具臣、嬖臣和佞臣,认为王朝的兴亡即由他们的不同结合而决定。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协调上下关系,荀悦主张君主当政必须“为民”。对汉代多次减免田赋的措施,班固以后史家多当作惠政加以歌颂,荀悦的评论则揭露那是皇家同地主豪强共分“威福”,“适足以资豪强”盘剥农民(《汉纪》卷八)。在《汉纪》中,他还着意宣扬天命史观。针对当时三种否定天人感应的“放荡反道之论”,精心提出了所谓的“天人三势”说。又反复论证“圣汉统天”、“神器有命”,强调非命谋叛,必遭天罚。在记事系时上,则自始至终皆用汉的年号,而不用秦朝和新莽的年号。《汉纪》对《汉书》删略极多,而于灾祥、怪异、阴德报应、相命、望气之类,却不厌其繁地加以载录,也反映出其思想倾向。
《汉纪》的编纂,是以班固《汉书》的帝纪为主,将其各传、志、表的资料,按年月时间先后加以适当剪裁,分别编入。在叙事上,贯彻“撮要举凡”,“务从省约”(《汉纪》卷一)的原则,选择要点和典型材料,予以压缩精简。一部《汉书》八十多万字,《汉纪》仅十八万字,只占《汉书》四分之一的篇幅,文字大大减少,而西汉一朝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典章制度及民族关系等,均已简明扼要地述及。其取材范围主要不出《汉书》,但也有所增益。如所载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谏议大夫王仁疏,哀帝元寿元年(前2)侍中王闳谏,均为《汉书》所无。此外,其记事与《汉书》也间有出入详略。所以其书也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汉纪》在历史编纂学上,对编年史体有所突破创新,也是其重要特点。荀悦采用了“通比其事,例系年月”(《汉纪·序》)和“通连体要,以述《汉纪》”(《汉纪·目录》)的写作方法,既按年、时、月、日的顺序记述重大史事和重要人物,又运用类叙之法,顺便将与之同类或有关而无年月可考或不便分散于年月条下的政事、人物,以及典章制度、少数民族等加以介绍。如张良第一次出现在《汉纪》沛公二年(前206),在“遇张良于留”之下,便补叙了张良的生平。在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写“张骞封博望侯”时,先记张骞出使西域,又相当详尽地叙述西域各国的概况。此法的创立和广泛运用,大大扩充了编年史的记叙范围,改进、完善了编年体的叙事之法。由于上述原因,《汉纪》问世后,便为世人所重。袁宏称:“荀悦才智经纶,足为嘉史,所述当世大得治功已矣。”(《后汉纪·序》)范晔在《后汉书·荀悦传》中说它“辞约事详,论辩多美”。刘知幾在《史通·二体》篇中,称“历代褒之,有逾本传”,把它和《汉书》作为纪传史和编年断代史的代表,说:“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由于荀悦《汉纪》重新恢复并完备了编年史体的规模,从而使之成为同纪传体并驾齐驱的一种史体。在《汉纪》的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断代史的撰写空前发展,出现了几十部这样的史书。北宋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也提出“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后序),也说明其影响的深远。
自北宋天圣年间以后,已无善本。现存最早的是宋王铚将其与《后汉纪》合刻在一起的绍兴十二年(1142)本。较好的有明嘉靖时黄姬水刊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清康熙年间蒋国祥、蒋国祚将《汉纪》与《后汉纪》合刻,后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 东观汉记   三国志 ☛

汉纪

书名。东汉荀悦撰。三十卷。又名《前汉纪》,以区别于《后汉记》。奉汉献帝命撰,成书于建安五年(200年)。编年体西汉史。仿《左传》体例,把《汉书》的传、志、表按时间加以剪裁,编排于各帝纪之中,取材未出《汉书》,亦有所增益,仅为《汉书》1/4篇幅,所述史事“词约事详”,对后世编年史书有发凡之作用,有“班荀二体”之誉。

汉纪

三十卷。东汉末荀悦(148—209)撰。悦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任黄门侍郎,迁秘书监、侍中。作《申鉴》五篇,撰史书《汉纪》,另著有《崇德》、《正论》等文章数十篇。汉献帝因班固《汉书》内容繁多,不易习读,遂命悦仿照《左传》体例 (编年体),将《汉书》加以改编。悦自建安三年(198)始,用三年时间撰成《汉纪》三十卷。该书记载了自公元前209年至公元23年王莽灭亡共232年间的史实。分为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十二纪,以王莽当政时事附于《平帝纪》之后。取材范围不出于《汉书》,把《汉书》里传、志、表的资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适当剪裁编排到各个帝纪之内。全书约18万字,为《汉书》的四分之一,而西汉一朝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典章制度等都有条不紊地记载了下来,可谓“辞约事详”。《汉纪》自北宋天圣年间后,已无善本,明代嘉靖时黄姬水所刊印的《两汉纪》较好,间或亦有讹误,《四部丛刊》影印的《汉纪》即是此本。另有明吕楠校正翟清刊本,绍兴汝阴王序本,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刊本,傅沅叔藏旧抄本。清代康熙年间、蒋国祥将两《汉纪》合刻,并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另有《龙溪精舍丛书》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汉纪

汉纪

西汉编年史,东汉末荀悦撰,30卷。该书仿《左传》体例, 以《汉书》为据,将表、志、书的主要内容依时间顺序编入帝纪而成,以求简明扼要,便于阅读,内容不出《汉书》范围,亦有所增删润色。由于该书词省事具,可为研究西汉长安提供基本历史线索。

☚ 三国志   秦会要 ☛

《汉纪》

断代编年史。东汉末史学家荀悦编撰。他奉汉献帝之命,仿照《左传》的体例,将《汉书》加以改编。把《汉书》里传、志、表的资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适当剪裁,编排到各个帝纪内。取材范围主要不出《汉书》,但也有所增益。《汉纪》全书30卷,18万字,把西汉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典章制度等,都有条不紊地记载下来,故有“词约事详”之誉。《汉纪》在记人物事迹时,采用纪传体的“人经事纬”的记叙方法,以人物为本位编排史事,克服了过去编年史记人不完整的缺点,为编年史写人物找到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古代编年史发展过程中,起了发凡起例的作用,是中国古代断代编年史的最早的代表作。

汉纪

学术类著作。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断代史。东汉荀悦撰,三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有著录。明吕枏校正翟清刊本为早,清康熙(1662—1722)年中蒋国祥刊本为佳,该刊本附有《汉纪》和《后汉纪》字句异同考。今通行《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等,民国纽永建撰有《前汉纪校释》三卷。内容记载西汉一代二百余年史事。于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奉命撰写,建安五年完成。以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为指导思想,依《左传》体对《汉书》纪传体的体例和多用僻字古词的文字形式进行修改。该书以帝纪为主体,把《汉书》各传及表、志之文,按其年月的先后,分别编入,对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之重要事迹,都有述及,简明扼要,比《汉书》更便于读者。作者继承史书自注的传统,用“荀悦曰”对历史事物和人物作出评论。自《左传》以后,编年体史书不兴,及该书问世,又为学者重视,继作不绝,与纪传体并列为两大体例的“正史”。唐刘知己《史通·六家》列《汉纪》为“左传家”之首。南宋王铚《两汉纪后序》亦称《汉纪》“于朝廷纪纲,礼乐刑政,治乱成败,忠邪是非之际,指陈论著,每致意焉。故其词纵横放肆,反复辩达,明白条畅,既启告当代,而垂训无穷。”可见《汉纪》于史事、史识都有可与《汉书》相互印征之处。

汉纪

三十卷。东晋袁宏撰。亦名《后汉纪》。编年体史书。系东汉之事于十帝纪中。


汉纪

见 《荀纪》条。


汉纪

即班固撰《汉书·平帝本纪》。孝平帝,名衎,公元前1年到公元5年在位。元始五年(公元5年) 被权臣外戚王莽用酒毒死。


汉纪

西晋张璠撰。又名《后汉纪》,三十卷。记述东汉史事,尤详汉末之事。《隋书·经籍志》有著录。

汉纪

书名。东汉荀悦撰。三十卷。汉献帝认为班固《汉书》文繁难读,命荀悦举要撮最,仿《左传》编年叙事体例编写《汉纪》。成书于建安五年(200), 内容大致不出《汉书》范围,而有所删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