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桓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桓帝132—167

东汉皇帝。名志。公元146—167年在位。即位初五年,由梁太后临朝,外戚梁冀专断朝政。延熹二年(159年)与宦官单超、左悺等合谋诛杀梁冀,封超等五人为侯,人称“五侯”。次年超死,左悺、具瑷、徐璜、唐衡等四人掌权,作威作福。宦官侯览大肆贪贿聚敛,朝政日乱。延熹九年(166年)豪族大官僚以李膺、陈蕃为首联合京师太学生与郡国学校生徒反对宦官。桓帝支持宦官,将李膺等二百余人下狱,诬以结党诽谤朝廷,经窦武请求,乃于次年赦免归乡,但终身禁锢,皆不得做官,后称“党锢之祸”。

汉桓帝

 汉桓帝刘志,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公元146~167年在位。他是汉章帝曾孙,在位21年。公元146年,外戚梁冀毒死9岁的汉质帝,立15岁的刘志即位,是为汉桓帝。刘志是被梁冀推上帝位的,因而他对梁氏家族的拥戴心存感激。另一方面,梁冀依仗梁太后在朝廷内外飞扬跋扈,特别是连皇帝被弑都无所损害,所以他对梁氏,可以说是感激中带着恐惧,幽怨中带着无奈。但他毕竟是皇帝,梁氏独揽朝纲不能不时常让他感到失落与怨愤。刘志从小就对梁氏不满,他即位后,就想方设法的诛灭梁氏。延熹二年(159年),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5人一举歼灭了梁氏,单超等5人同日被封侯,称之为“五侯”。自此,朝政由外戚转入宦官之手。“五侯”比外戚更加腐败,他们对百姓们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汉政治更加衰颓,国势益弱。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败淮,便要求朝廷整肃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在延熹十年(166)与德扬天下的司隶校尉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200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由于国家财政匮乏,遂公开卖官鬻爵,政治更加腐败。桓帝爱好佛事,荒淫游乐无度,宫女多达五六千人。
汉桓帝

汉桓帝132—167

即刘志,章帝曾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母匽氏。翼死,刘志袭爵为侯。本初元年(146) 质帝死,梁太后与兄大将军冀定策禁中,迎立志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岁。梁太后仍临朝称制,大将军梁冀秉政。建和元年 (147) 梁氏之妹亦立为皇后。于是梁冀专断朝政,不把桓帝放在眼里。而且梁冀穷奢极侈,残忍贪暴,引起内外公愤。梁太后和皇后死后,延熹二年(159) 桓帝与中学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合谋,一举消灭了梁氏势力。单超等五人以功同日封侯,朝政又被他们垄断。宦官专政使政治更加黑暗,一些正直的官僚士人和太学生,采取各种形式,对宦官集团展开斗争。延熹九年 (166)宦官使人诬告司隶校尉李膺与太学诸生共为部党,诽谤朝政,桓帝遂诏令全国,逮捕 “党人”,收执李膺等二百余人。次年,赦 “党人” 归田里,禁锢终身,不得作官,这就是 “党锢之祸”。当时已充当傀儡的桓帝却仍然大肆聚敛挥霍,他公然卖官鬻爵,大造宫室,广选宫女五六千人,整日沉溺于酒色歌舞之中,还在宫中建坛设祠,祭奉浮图 (佛) 和老子,荒淫腐朽之极。

☚ 汉质帝   汉灵帝 ☛

汉桓帝132—167

东汉皇帝(146—167),名刘志。章帝曾孙。蠡吾侯刘翼之子。为外戚大将军梁翼所立。即位之初,以梁翼掌朝政,至延熹二年(159年),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诛杀梁翼,朝政遂为宦官把持。延熹九年(166年),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他命令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是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由于外戚、宦官迭相擅权,率皆贪赃不法,卖官鬻爵,排斥异己,朝政日趋混乱黑暗,民间多次爆发起义。

汉桓帝

见 刘志

汉桓帝132—167

即刘志。东汉皇帝。146—167年在位。南阳蔡阳(湖北枣阳西南)人。初为侯,本初元年(146)为梁太后及外戚梁冀迎立为帝。初期由梁太后临朝,实权为外戚梁冀操纵。延熹二年(159),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诛灭梁氏。单超等五位宦官同日封为列侯,自此执掌大权,开始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延熹九年掀起第一次党锢之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