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景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景帝前188—前141西汉皇帝。名启,文帝子。前157—前141年在位。为帝期间,继续文帝时的与民休养生息政策,重农抑商,兴办水利,把汉初的“什五而税一”改为“三十而税一”。还采纳晁错关于“削藩”的建议,开始削夺诸侯王国的一部分土地。前154年,反对削地的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他始斩晁错以求七国退兵,失计后乃遣太尉周亚夫率军戡乱。平叛后规定:诸侯王只能衣食王国的租税,不得过问政事,王国的行政机构由朝廷派官管理,大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中央集权。又大力加强战备,反击匈奴攻扰。在位十七年,政治相对安定,国家实力逐渐增强,海内殷富,“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旧史家将他和文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 汉景帝前188—前141即刘启,文帝太子,母为窦皇后,后元七年 (前157) 文帝死,景帝即位。继续实行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其时不但减轻田租,三十税一,而且还把秦时十七岁传籍给公家徭役的制度改为二十岁始传。同时,景帝在文帝废除肉刑,在改用笞刑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减轻笞刑。另对周边少数民族维持相安关系。因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权集,景帝推行 “削蕃”政策,削减犯罪诸侯王的封地,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取消诸侯王的治民之权,使他们只能衣食租税。因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进而维护了西汉王朝的大统一局面。 ☚ 汉文帝 汉武帝 ☛ 汉景帝前188—前141西汉皇帝(前157—前141)。汉文帝刘恒子,名启。在位期间,继续文帝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崇尚节俭,约法省刑,轻徭薄赋,实行“三十税一”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为巩固中央集权,听从晁错意见,立意削弱诸侯王势力,引起吴楚七国之乱。叛乱平息后,收回诸侯王任免官吏之权。他统治时期,西汉国力明显增强,故与文帝一起,被旧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前188~前141hàn jǐng dì《本草纲目》兽部第50卷马(1)。人名。即刘启。西汉皇帝。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继续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改田赋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进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把诸侯五任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集权。旧史家把他和文帝统治时期并举,称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 汉景帝前188~前141即刘启。西汉皇帝。汉文帝之子。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继续实行文帝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劝励农桑,改田租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后为定制。进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巩固中央集权。更改官名,放宽做官的财产限制,规定“訾算四得宦”。旧史家把他和其父文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卒后莽阳陵。谥景。 ☚ 汉文帝 汉武帝 ☛ 汉景帝见 刘启 汉景帝前188—前141即刘启。西汉皇帝。前157—前141年在位。文帝太子。统治期间奉行文帝以来措施,进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收回诸侯王的官吏任免权,派遣官吏处理王国事务。注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为西汉进入鼎盛奠定了基础。参见“文景之治”条。(参考图18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