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明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明堂 汉明堂汉代礼制建筑。西汉明堂有二处,一在京师长安城南,位于安门之东,杜门(复盎门)之西,即今西安市西郊任家口村东,十里铺西北处。创建时间说法不一,或说建于汉武帝时。《三辅黄图》:“武帝初即位,向儒术,以文学为本, 议立明堂于城南, 以朝诸侯。”应劭注:“汉武帝造明堂,王莽修饰令大。”或说创建于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与新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以前汉武帝时虽有议立明堂之事,但无结果。《史记·孝武纪》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 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 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汉代明堂的作用,已由西周时期的“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宫”,变成“天道之堂”,即是“顺四时,行月令,祀先王,祭五帝”的礼制建筑。据蔡邕《明堂月令论》的解释,明堂制度是“堂方一百四十尺,象坤之策;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象乾之策;方六丈,径九丈,角阴阳九六之数;九室以象九州;屋高八十一尺,象黄钟九九之数;二十八柱以象宿;外广二十四丈以象气。”又据《汉书·平帝纪》应劭注:“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八窗法八风,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重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旬,七十二牖法七十二候。”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西郊十里铺西北大土门村一带发现汉明堂遗址。中央是一个直径约60米的大夯土圆台,高出当时地面1.9米。圆台的正中,又高出一重方形夯土台,边长16.8米,高出圆台面1.9米。方台四面各有建筑物,建筑物外部室分三层,最外层是面阔八间,无外墙痕迹,似为敞廊。中层面广改为五间,最后一层为狭长的暗室,似为通往方台上的楼梯间。后墙与方台紧临,用双层土坯垒砌。建筑物的转角处,用廊屋相联,形成四合式的平面布局,所有门窗一律向外。大圆台外面,是四面等长的院墙,每面约长210米。南面院墙的正中有大门一座,院墙四隅有曲尺形的建筑物。墙外又围绕一条水渠,圆径约370米,渠广2米。从出土物证明,与院内建筑确属同期遗迹。另一处汉明堂在泰山,位于奉高县(今山东泰安县东)西南四里。古时泰山东北原有明堂,汉武帝于元封二年 (公元前109年) 登封泰山时,以其处险阻而不显敞,诏另建明堂于泰山。此明堂按照济南人公玉带所上黄帝时明堂图所建。形制是中有四殿, 四面没有墙壁, 上面以茅草为屋顶,明堂周围有水沟环绕。上有楼,从西南入, 名曰昆仑。 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原状推测图 ☚ 周灵台 汉辟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