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报

《汉报》

晚清湖北省维新派报纸,亦名《字林汉报》。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2月6日创刊。报馆设在汉口英租界1码头后面。连史纸单面印刷,汉报书馆印行。日出一大张,售价十文钱。版面为上下对折两长条,上登新闻、社说(后改称论说),下刊广告、商情和船期公告。《汉报》自问世以来,多次转让易主。由于经营者有意掩盖真象,所以一直沿用《汉报》报名。从1893年到1908年的15年间,大体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893—1896)为英商字林洋行创办并控制的中文报纸。苏州人姚文藻(赋秋)和梅问羹从上海来到汉口经理《字林汉报》,与上海英国《字林沪报》联系密切,所有论说和新闻彼此多相互采用。该报的宗旨和政治倾向在创刊号社论《说报》中阐明:强国御侮、变革自新。意图通过宣传西学以争取封建统治者,扩大英国的影响。该报经营到1895年前后因资金不足而被迫停办,随即出让给日本人。中期(1896—1900)为日本侵略者直接经营时期。日本熊本县人宗方小太郎为扩大侵略利益,谋算建立报馆。经过同姚文藻洽谈,于1896年2月12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式接办《汉报》。报馆设在汉口河街三菱公司内,资金1000元。报纸行销湖北全省和全国各大城市、日本东京等地。宗方小太郎接办后,沿用《汉报》报名,使用“大清”年号,版面格式一概如旧。唯一表现为日本人经营的标志,是加上了日本明治年号。《汉报》经纪人宗方小太郎、主笔冈幸七郎之流,是日本军部著名的谍报人员,也是“东亚同文会”的重要文化特务。他们的办报活动得到日本朝野军政要员如西乡从道、品川弥二郎、高岛鞆之助、儿玉源太郎等的积极支持。日本驻汉领事濑川浅之进直接参与谋划。日本外务省和海军军令部都暗中给予经济支持,以后又由东亚同文会长期提供津贴。此时的《汉报》极力掩盖与日本政府的关系。除在报名、版面、号数等方面完全因循旧例外,又以宗方小太郎个人名义和民办形式注册;主编、主笔在报面上从不使用日本姓氏;一切社务如编辑、校对事务全部委任华人办理;报上文字均以中国人的第一人称命笔,如本朝、我中国、我华、我四万万人等称谓。然而字里行间,处处为日本谋利益。一变英国扶持清政府的宗旨,转而反对清朝亲俄顽固势力,扶植亲日的维新派,遏制俄国对华扩张,诱使中国倒向日本。在传播西学、鼓吹革新方面发表过大量文字,对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势力狠加抨击,得罪清政府。1900年春,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铁良秉承清政府旨意,相继下令禁止发售和购读。迫使该报于9月28日发表《停报辞》,宣布闭馆。
后期(1900—1908)为国人自办时期。《汉报》收回,由国人主持以后,于1903年拒俄运动中鼓吹反帝爱国,救亡图存。1905年扩大版面,发行两大张。后焚于大火,一度停刊。1906年,四川人朱彦达,号益敬(候补知县)邀约吴根梅(本钧)共集资3000串,于2月4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月十一日,接办《汉报》。报馆设在汉口花楼正街苗家码头巷内,号数重新编起,报头上刊印交叉龙旗两面,日出一大张,不久改为二大张,销行4000余份,设有20个栏目。由张之洞委充总经理,具有官商合办性质。不久,朱彦达到江苏任职为官,随由其弟朱铁夫(益叙)接任经理,郑江灏任主笔。1908年2月20日,清政府利用该报各股东之间的矛盾,将报纸查封。

☚ 汉口新闻记者公会   汉潮通讯社 ☛
000067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