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宣帝杜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宣帝杜陵汉宣帝刘询陵墓。位于西安市东南12.5公里的东伍村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原为秦代设置的杜县。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春在此营建陵墓,遂改杜县为杜陵县。《咸宁县志》载:“杜陵之制正方,每方20步,据地方10亩,四面去陵十余步,皆有观阙基址。其东西数千步,陪葬数十冢,大小不等,其北里许,乱冢百余。自斯以北直至城南,东西延亘,高原之上,累累皆是,但不知名。”今之杜陵,形如覆斗,顶部平整,四角斜线分明。陵基每边长120米,高30米。杜陵南侧有清代祭祀碑石10余块,多因风雨剥蚀,字迹不清,唯乾隆年间毕沅立“汉宣帝陵”一碑尚清晰。宣帝本始3年 (前71),许皇后死,葬杜陵南,坟较小。 汉宣帝杜陵 汉宣帝杜陵西汉中兴之主刘询 (前91—前49) 的陵墓。刘询系武帝曾孙,戾太子之孙,少时养于民间,昭帝亡后绝嗣,被大将军霍光迎立为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整顿朝纲,经济得到恢复。43岁时崩于未央宫。杜陵位于汉长安城东南,即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三兆村南。秦时在此处设杜县,因而得名。是西汉末建在北部主陵区的二座帝陵之一 (另一座是汉帝霸陵)。刘询系昭帝侄孙(仅比昭帝小3岁),在昭穆序列上同属昭位,因此要另选陵区 (又说其非正嗣,故未葬祖陵兆域)。杜陵建在潏、 两河之间鸿固原的最高处, 北面长安城金碧辉煌,南方终南山蜿蜒苍濛,西和宜春苑比邻,东与白鹿原并肩,景色极为壮丽,深为宣帝喜爱,故选为陵城。《咸阳县志》引 《长安志》 “杜陵之制正方,询之居人,每方百二十步。据地六十亩,四面去陵十余步,皆有观阙基础”,现地面建筑已颓毁无存。杜陵封土位于陵园正中,高9丈,状如覆斗,基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边长分别为51丈和15丈,四棱角斜线分明。杜陵东南1里处,建有王皇后陵园。陵高7丈,基部、顶部平面均为方形。杜陵东南13里处,即今长安县大兆乡司马村东,建有孝宣许皇后墓。许皇后是刘询在民间时的结发妻,重臣霍光的妻子为使自己女儿当上皇后,买通御医,将其毒死。许皇后陵封土为三层方台,高7丈,北为昆仑山形,象征西天福地。因其陵仍属杜陵陵域,史称“杜陵南园”,因形制小于杜陵,又被称为 “少陵”,该处高原也被称为 “少陵原”。杜陵北面有几座大型陵园,这是宣帝为其受迫害致死的亲属们修建的。宣帝全家曾遭“巫蛊”之祸,祖父戾太子和曾祖母卫皇后被迫自杀,祖母及父母均被杀害,自己也曾入狱。宣帝即位后,为父母修筑奉明园,为祖母修筑了戾后园,为曾祖母修建了思后园。杜陵的选择,也有以近亲人的意思。 ☚ 汉昭帝平陵 汉元帝渭陵 ☛ 汉宣帝杜陵 汉宣帝杜陵汉宣帝刘询陵墓。位于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三兆村南。因该陵所在地为秦武公时所建杜县,故名。封土形如覆斗,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边长分别175米与50米,高29米。陵墓四面正中各有一条羡道通向地宫。羡道大小、形制基本相同。羡道底部在封土边处深达20米。陵园平面方形,边长430米。陵园地面墙基无存,但墙基尚在,宽8米,厚2.5米。四面墙垣正中各辟一门。经过考古发掘得知,门距陵墓封土120米。门址通宽85米,进深20米。门由门道、左右塾和左右配廊组成。东门遗址曾出土“长乐未央”文字瓦当多件,瓦当面径18~20厘米。寝园位于杜陵陵园东南,四周筑墙垣。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173.8米,南北宽120米。辟有南门、东门和西门。南门有三座,东、西门各一座。寝园里有寝殿和便殿两大组建筑。寝殿位于寝园西部,为一大型宫殿建筑。东西107.8米,南北110.6米。东西各一门,南北各三门。四周围以外廊。外廊东西55.4米,南北33.5米。便殿在寝殿以东,由殿堂、院落和房间组成。便殿遗址内有周密的地下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为五角形水管道,高45厘米,宽43厘米。便殿中每个院子的天井均中有地漏,院子之间的地下水管均为长方砖砌筑,水道截面为长方形,高9厘米,宽11~20厘米。总排水口在东南角。 ☚ 张禹墓 王皇后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