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宣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宣帝 汉宣帝前91—前49即刘洵,庙号中宗,本名病已,字次卿。武帝曾孙,戾太子 (刘据) 之孙,史进之子,母王夫人。出生数日,即遭戾太子巫蛊之祸,长期在民间生活。前74年,昭帝死,无嗣。霍光等大臣奏请皇太后迎立刘洵为帝,是年十八岁。宣帝即位初期,仍由霍光秉政。第二年 (前68) 霍光死,宣帝亲政。他致力于强化皇帝权威,打破了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并认真整顿吏治,注意综核名实,主张 “霸王道杂之”。还设置诏书侍御史,廷尉平数人,以审核廷尉量刑是否轻重适当,而且蠲除一些苛法,以维护封建国家法律的正常施行。同时,宣帝继续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注意招抚流亡,假民公田,设置常平仓等,故元康(前65—前61) 年间连年丰收,全国谷价低至五钱或八钱,形成西汉王朝统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另外,宣帝时汉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基本和平相处,曾设金城属国安置降羌,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亦款塞称臣,所以边境相安无事,为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甘露三年 (前51),宣帝诏诸儒讲论五经异同,称制临决,进一步利用儒学巩固统治,粉饰太平,故史称 “宣帝中兴”。但随着当时官僚,地主豪富土地兼并的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当太子元帝即位后,西汉王朝逐渐衰落。 ☚ 汉昭帝 汉元帝 ☛ 汉宣帝前91—前49西汉皇帝(前74—前49)。戾太子孙,名询。昭帝死,他继昌邑王后,为霍光所立。在位期间,灾疫屡兴,流民日增,但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本始二年(前72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使边境逐步宁息。神爵元年(前61年)击西羌,后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羌人归顺,统治时期,史称“中兴”。 汉宣帝前91~前49hàn xuān dì《本草纲目》金石部第8卷古镜(1)。人名。即刘询。西汉皇帝。公元前74~前49年在位。戾太子孙。昭帝死,为霍光所立。重视吏治,综核名实。时匈奴分为南北,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南匈奴降汉。曾设置西域都护,对发展西域地区的生产,保障东西商路畅通,都有一定作用。 汉宣帝 汉宣帝前91~前49即刘询。西汉皇帝。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孙。初名病已,后更名询。字次卿。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他出生数月,即遭巫蛊之祸,被收入狱,幸亏邴吉保护,得以生长民间。高材好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昭帝死,他为霍光所立。强调“霸道”、“王道”杂治,重视吏治,综核名实。魏相、丙吉、黄霸、于定国等名臣相继为相,赵广汉、朱邑、龚遂、尹翁归等皆一时之循良,均为其所用。两汉吏治,莫盛于此。霍光死后,进而诛灭霍氏集团。时匈奴分为南北。甘露二年(前52)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次年到长安朝见。始置西域都护,对发展西域地区的生产,保障东西商路畅通,都有积极作用。旧史家以他与昭帝同为西汉中兴之主,称作“昭宣中兴”。卒后葬杜陵。谥宣。 ☚ 汉昭帝 汉元帝 ☛ 汉宣帝见 刘询 汉宣帝前91—前49即刘询,初名病已。西汉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戾太子孙。巫蛊之祸后,入狱,后生长民间。昭帝死,为霍光所立。前68年霍光死后亲政。强调杂用“霸道”、 “王道”,重视吏治,任用黄霸、龚遂等“循吏”。授贫民公田,设常平仓,发展农业生产。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甘露二年(前52),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次年到长安朝见。设置西域都护,对巩固汉朝在当地的统治,保障东西商路畅通,起到一定作用。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农业繁荣,粮价低廉,至粟石五钱。(参考图21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