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学商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学商兑

 学术史著作。三卷。清方东树撰。初刻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
 方东树,字植之。取蘧伯玉五十知非,卫武公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学者遂称仪卫先生。生于清乾隆三十七(1772年)年,卒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桐城人,为桐城派作家。屡试于乡,不售。年五十遂不复应举。泛览经史、诸子百家,而独契朱子之言,曾说“余生平读书,惟于朱子之言为独契,觉其与孔孟无二。故见人著书,凡与朱子抵触者辄恚恨,以为人性何以若是其弊也。”师事姚鼐,为姚门高弟子。历主庐州、亳州、宿松、廉州、韶州等处学院。年八十抵祁主东山书院,卒于祁。其著作有《大意尊闻》、《书林扬觯》、《一得拳膺录》、《昭昧詹言》、《仪卫轩文集》、《汉学商兑》等十余种。
 《汉学商兑》仿朱子杂学辨例,罗列清代汉学家之说,摘录其原文,各为辨正于其下。此书首尾脉络相贯,首溯汉学畔道罔说之源,次辨其依附经义、小学,似是而非者,三为总论,辨其诋诬唐宋先儒而非事实者。
 方东树治理学,宗朱熹,认为汉儒、宋儒之功并为先圣所依赖,其有精粗之分而无轩轾之处。但清世为汉学者惟取汉儒破碎、穿凿谬说,惟以诋宋儒攻朱子为急务,其治经,多注重训诂文字,考订名物制度。方东树批评他们说,近世之为汉学考证者之过有三,一是以其讲学标榜,门户分争,为害于国家。二是以其言心言性言理,坠于空虚,心学、禅宗为歧于圣道。三是以其高谈性命,束书不观,空疏不学,为荒于经术。如黄震、万斯同、顾炎武、毛奇龄等辈,“众口一舌,不出于训诂、小学、名物、制度,弃本贵末,违戾诋诬于圣人躬行求仁、修齐治平之教。一切抹杀,名为治经,实足乱经,名为卫道,实则畔道。”书中多攻考据家之失,故书以商兑为名。
 该本版本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四明花雨楼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浙江书局校刻本。收入《西京清麓丛书续编·辨学七种》、《槐庐丛书五编》和《方植之全集》。后有《汉学商兑刊误补义》清刻本。《汉学商兑赘言》四卷,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刻本四册。

汉学商兑

清方东树著。凡四卷。清道光11年(1831年)由其弟方宗诚付梓问世。后方东树于道光18年作《刊误补义》二卷增入原书,并作序刊行。为批驳清汉学家江藩及江著《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中列举的汉学家如顾炎武、黄宗羲、戴震等而作。极力维护和宣扬程朱理学的伦理观,反对戴震等的反理学伦理思想。认为“程朱以己之意见不出于私,乃为合乎天理,其义至精、至正、至明,何谓‘以意见杀人’?如戴氏所申,当以‘佑民之情,遂民之欲’,亦必民之情欲不出于私,合乎天理而后可;若不问理,而于民之情欲一切体之、遂之,是为得理,此大乱之道也”(卷中上)。该书堪称清代理学伦理观的重要著作。

汉学商兑

三卷。清方东树撰。东树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此节首有序例及重序,又有姚莹、朱雅、陆继辂、沈钦韩、李兆洛、毛岳生、陶澍诸家题辞。书的主旨是排斥考证而崇尚义理,义理又独宗朱熹,朱熹以外也多所斥,对王阳明尤甚。按考证本来就是治学的一个方面,不是汉学所独有。自从惠栋治经标举汉学,江藩跟着撰《汉学师承记》,于是有汉学、宋学之分。东树所指的,是那种专治考证的人。书分三卷,首溯叛道罔说之源,次辨依附经义小学似是而非者,再次为总论。对那些所谓诋诬唐宋先儒而非事实的人,历引黄震、焦竑、顾亭林、万斯同、毛奇龄、朱彝尊、阎若璩、臧琳、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昶、阮元、汪中、江藩、凌廷堪、焦循、庄炘诸人,一一辨之。所引大半为同时人,阮元还是他所客附过的府主。其言毫不逊避,对于臧氏《杂记》,惠氏《古义》尤其憎恶,是对汉学家的一大针砭。综观所论,不无当者。其时治汉学的人志傲气骄,轻易发言,不免授人以口实,而吹求周纳,怎么能没有缝隙呢?然而东树强词臆断,亦所不免。他指责别人多憎忌程朱,故意与之对立,可他自己不也是憎忌汉学,故意与之对立吗?戴震认为宋以来儒者,以己之见,硬代为古圣贤立言,此说本不谬。古今之义理哪有穷尽呢,因时救弊立言者,何妨补六经所未及,可是却硬要把宋儒所言的义理,当作孔子的义理,并且私造心传道统诸说,又举朱子以压倒群儒,恐不足以取胜,则援朝廷功令相胁制。实为浅陋。其书又繁而不简,故意炫耀博学。惟其中说:“为学而能堕于禅,此虽为圣学之害,然大段已是上乘人物。若其余则皆溺于货色忿欲私曲邪佞者也。如曰不然,请各扪心自反。”当时治汉学诸儒,在持躬行己方面确实有所不足,方氏此语,是有感而发的。有道光十一年刊本。


汉学商兑

三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桐城(今属安徽)人。幼承家学,博览经史。著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等书。此书专为反驳江藩《汉学师承记》,纠清代汉学之失而作。全书仿朱熹《杂学辨》的体例,摘录清代汉学家的诸种观点,然后一一加以辨驳。首卷为“溯其畔道罔说之源”;中卷为“辨其依附经义,小学似是而非者”;下卷为总论,“辨其诋诬唐宋儒先,而非实事者”。其所摘录者有毛奇龄《辨道学》、万斯同《儒林宗派》、朱彝尊《道传录》以及顾炎武、阎若璩、茅星来等诸家之说。所辨驳的问题有“河图洛书”,宋儒的理学、心学、禅说、道统论,清儒对朱熹《四书集注》的批评等,凡是清代汉学家在《易》、《书》、《诗》、《三礼》、小学等方面指责宋儒之处,皆加以辨驳。然而此书的宗旨是申宋学,黜汉学、否定乾嘉学派的考据,以维护程朱理学的地位,故所辨多有牵强,甚至强为辞说。但通过此书可以概见清代考据学的不足之处,掌握汉、宋之学所争论的主要问题。此书刊行,立即得到清代宋学家的赞扬,纷纷题辞,梁启超称此书为清代一极有价值之书。并且因此书刊行,汉学、宋学之争日起。此书为研究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有道光六年(1826)刻本、同治十三年(1874) 重刊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槐庐丛书》本,《方植之全集》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