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初铸荚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初铸荚钱 汉初货币名。前206年前后,汉朝初建,百废待举,由于经济困难,财政拮据,币制很不稳定。为摆脱困境,就借口秦半两钱过重,不便使用,让地方和民间自由铸造一种轻小的荚钱。这种钱一般重3铢,只有法定秦半两钱的1/4,因此又叫“榆荚半两”。钱币严重贬值引起物价飞涨,1万钱只能买1石米,买1匹马要100金。后来民间所铸的莢钱越来越小,有的只有1铢左右(1两为24铢)。由于各郡、国、地主、商人都可以自行铸钱,这实际放弃了中央政府垄断铜钱铸造权的政策。这种私人铸钱,都是为了获利,其结果在流通领域中,同一种货币的规格、标准、质量都不一致,造成币制的混乱。 西汉五铢钱 西汉半两钱 汉“长安”圜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