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八旗亦称“八旗汉军”。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汉军,满语称“乌真超哈”,汉译为重兵(即炮兵)。原指满洲入关前,已投降满洲,或被俘,从事兵役的辽东汉人及其子孙。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之初,将所有户口,不分种族都编进去,所以在一个旗内有满、汉、蒙古等族人。天聪五年(1631)将各旗的汉人拨出,另编一旗,定名汉军。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就降附的汉人组成汉军左右翼二旗。四年分建黄、白、红、蓝四旗。七年扩编为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旗色官制,与满洲八旗同。 汉军八旗清代军事组织名称,努尔哈赤时始建。初将降服的汉族人编为16个佐领统辖,隶属满洲八旗。1631年,专门拨出汉人置为一军。1637年,又分其为二旗。1639年,分为八旗。1642年,分为八旗,辖佐领129个,兵士24500人。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构成清代八旗的整体。 汉军八旗亦称“八旗汉军”。清代八旗军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构成清代八旗的整体。编制与满洲八旗相同。汉人编成十六个佐领,隶满洲八旗下。清太宗崇德二年(1637年),成立汉军左右翼二旗。四年六月,分为黄、白、红、蓝四旗。七年,扩编成汉军八旗。 汉军八旗 汉军八旗在努尔哈赤时, 归附较早的汉人已经编有十六个左领, 隶属八旗满洲之下。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将八旗满洲中的汉人另编为一旗, 旗帜为黑色。崇德四年(1639)增设纯皂(黑)、皂镶黄、皂镶白、皂镶红四旗。崇德七年(1642)扩充为八旗汉军, 俗称汉军八旗, 取销黑色旗色,改为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旗色同。 ☚ 蒙古八旗 开户 ☛ 汉军八旗见“八旗汉军”(28页)。 汉军八旗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努尔哈赤时,把降附汉人编为十六个佐领,隶满洲八旗下。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正式宣布将这一大批汉人从满洲八旗中分出来,设汉军一旗。后陆续增设, 于崇德七年(1642),编成汉军八旗。其编制同满洲八旗,但每牛录(汉译佐领)少于满洲八旗,平均为二百人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