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传佛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

汉语系佛教。是北传佛教在中国发展成的一大佛教系统。它包括中国广大汉族地区流行的佛教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流行的佛教,使用的经典主要是汉文大藏经。中国汉地佛教和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虽然都属于汉传佛教范围,但又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的文化特色。

☚ 北传佛教   藏传佛教 ☛
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

汉语系佛教。是北传佛教在中国发展成的一大佛教系统。它包括中国广大汉族地区流行的佛教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流行的佛教,使用的经典主要是汉文大藏经。中国汉地佛教和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虽然都属于汉传佛教范围,但又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的文化特色。

☚ 北传佛教   藏传佛教 ☛
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

从古代印度传入我国内地的佛教,因传播于汉族地区,其经典用汉文翻译而来,故称汉传佛教。相传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前273~前232年)时,传播到印度各地,并不断向周围国家传播。公元前1世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时,传入中国内地。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形成众多宗派。两宋以后逐渐衰微。汉传佛教的基本教义是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把现实人生断定为“无常”、“无我”、“苦”。摆脱痛苦之路,唯有依佛教经典,修持戒、定、慧三学,彻底转变自己的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范围,追求“涅槃”或“解脱”这一最高境界。这些基本教义包括在“四谛”、“八正道”、“五蕴”、“十二因缘”等基本教理之中。并建立有严格的僧伽制度包括寺院制度、戒律等。其信徒分出家僧尼和在家居士。主要节日有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佛诞日、二月初八日的佛出家日、二月十五日的佛涅槃日、七月十五日的自恣日等。甘肃是汉传佛教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就建有佛寺,凉州有僧人翻译佛经。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大量营造石窟寺院,凉州、敦煌是当时北方翻译和传播佛经的中心地区之一。隋唐时期最为兴盛。现存的著名石窟如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安西榆林窟、永靖炳灵寺、庆阳北石窟、肃南马蹄寺等,都是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而主要是隋唐时期营造的。甘肃境内汉传佛教的宗派有三论宗、净土宗、华严宗、禅宗等, 以净土宗、禅宗为主。据50年代初统计,全省汉传佛教寺庙共4 027处,其中规模较大的200多处, 和尚1 650人, 尼姑205人, 在家居士7 102人。90年代中期时,经政府批准开设活动的寺庙共462处, 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废弃和拆除的规模较大的寺庙,基本上得到恢复和修缮,和尚、尼姑共约1000人左右,在家居士和信佛人数未计。汉传佛教在汉区社会生活中仍有广泛影响。

☚ 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   甘肃省佛教协会 ☛

汉传佛教

据史书记载,佛教于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通过西域传来中国内地汉族聚居区,称 “汉地佛教”或 “汉传佛教” ,念汉语藏经。佛教刚传入汉地期间,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洛阳、西安等大城市中流传。(白马寺是汉地佛教第一处寺院。)当时只是在王室贵族中有所传播,而且只用西域僧人住持寺院,汉人尚不能出家为僧尼。从东汉经魏至两晋,始在较广范围、较多民众中植根勃兴。南北朝期间,“汉地佛教” 因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在黄河流域普遍传播开来,寺院林立,僧尼大增,并出现了许多教派。仅洛阳一地,就有寺院1367所,僧尼10多万,并出现了 “六家七宗” 等许多派别。诸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少林寺许多著名寺院,都是从这时起开凿或始建的,佛学典籍的大量翻译和深入研究,也是从这时开始的。隋唐时期,是汉传佛教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禅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等教派。北宋时期,黄河流域的佛教依然盛行,此时佛学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理学已趋成熟。辽、金、元统治黄河流域时期,对佛教文化也很重视,对佛教建筑也有修缮与扩建。明清时期,佛教虽然已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强转弱而日趋衰微,但佛教文化在黄河流域仍有相当影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