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
是汉代金属工艺中的一个主要品种。汉代铜镜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其特点是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形制逐渐厚重。但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特色。前期汉镜多用平雕的表现手法,花纹平整,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边饰。铜镜的种类主要有螭形镜、星云镜、草叶镜、日光镜、昭明镜等。中期汉镜用蟠螭纹、星云纹、草叶纹或连弧纹和绳纹作装饰,日光镜和昭明镜则以字铭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乎日月”作为主要装饰。后期汉镜,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符合光学原理。圆钮甚大,并多柿蒂纹钮座。其装饰花纹有规矩、禽兽、神兽、人物画象等,并多用 “长宜子孙”、“位至三公”、“大乐未央” 等吉祥语作字铭。少数铜镜还创造了浮雕式技法,纹饰较高,更富于立体感。铜镜的主要种类主要有规矩镜、双夔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象镜、方铭镜 (神兽镜)、阶段式镜。汉代的透光镜被西方称为魔境,当镜面照向日光时,背面的花纹会隐约反射在墙面上,产生奇异的效果。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不仅记载了透光镜的具体情况,还科学地分析了铜镜透光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