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代文学批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代文学批评汉代文艺思潮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一方面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哲学文化思潮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紧紧围绕汉代文风而展开,同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色。汉代的社会政治和哲学文化思潮。短命的秦朝统治使汉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士吸取教训,在经济、政治领域实行较为宽松的政策,提倡无为而治,与民生息。在文化思想领域,先秦诸子之学趋于复兴,杂取百家之说,尤重黄老之学。《淮南子》是汉初以来各种思想的发展及其在实际政治中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兼综各家,但“旨近老子”,以道为主,反映了汉初文化的基本面貌。汉武帝继位后,情况有了大变化。彼时汉政权已经较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在思想领域实行专制,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之迫切需要,“黄老之学”再不适合汉代统治者的口味了。董仲舒以“公羊学”为本,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这一主张,于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董仲舒以先秦儒学为核心,吸收阴阳五行之说,创今文经学,完成了儒学的神学化,树立了“天”的偶像,建立了一整套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汉代的文化思想受其影响,崇圣宗经风气盛行,为“政治、伦理”服务的倾向成为学术思想的主要潮流。东汉以后,儒学在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基础上,与当时的谶纬神学进一步结合,导致了迷信之风盛行。刘秀起兵,图谶制造舆论,即帝位后又“宣布图谶于天下”。至汉章帝集群儒于白虎观,并将谶纬写入《白虎通》,成为当时儒学法典。以谶纬迷信解释儒经成为东汉后其最为普遍的学术风气。直至东汉后期,王充出现,锋芒直指谶纬神学,为魏晋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郑玄杂糅今古文学,建立“郑学”、今古经学之争以调和妥协告终。汉代的经学统治走向崩溃,新的曙光就要出现。综观两汉的思想,大致就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汉代的文学创作风气。汉代的文学创作,从总体上看较前有了大发展。首先是司马相如为代表的盛汉时大赋,形式繁富、辞藻靡丽,显示了“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巨丽”之美,表现正在上升时期的汉盛世之气象。其次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传记史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再次,兴起于民间的优秀乐府诗歌,奠定了后代五言诗的基础,尤其是汉末轶诗《古诗十九首》,表明文人诗的兴起。最后,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预示了魏晋文学创作的自觉。此外汉代文坛论说,奏议、序跋、颂赞、箴铭、碑诔等各种文体的创作也比较兴盛,都为汉代文学理论的总结奠定了基础。但汉代文风中宗经复古、因袭模拟之风一直很盛行,许多作品或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或宣扬鬼神天命,没有多少价值。而且汉代文学没有独立地位,文学家地位更类同倡优。这些,都在文学批评理论得到了反映。两汉的文学批评特色主要有,一: 儒家礼乐论在先秦的基础上得到大发展。汉代诗乐不分,乐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汉代乐论包含着大量的文论内容。主要代表作品是《礼记·乐记》,它是一篇礼乐论的总结文章,集先秦礼乐论之大成,并加进了汉儒的观点。《乐记》以“乐本论”为核心。“乐本论”有两个要点,一是“本于心”,实质上也就是本于情;二是“感于物而动”,即“物感说”。由于它出自汉代经师之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坚持“正乐”,反对“新声”,以礼节乐等,这是汉儒的偏见。但总的来说,《乐记》也有不少的价值。其二: 关于《诗经》争论,蕴含着重要的文论信息和价值。汉代经学繁荣,《诗经》的研究也空前兴盛,形成“诗经学”,分今文经、古文经两派,有四家齐、鲁、韩、毛。前三家属今文派,早亡;毛诗属古文经派,独存。《毛诗序》又称《诗大序》,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论著作,是汉以前儒家诗论的总结,它反映了汉儒研究《诗经》的成果。它继承了先秦“诗言志”说,提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并把“正变”和“美刺”结合起来探讨了诗歌和时代政治的关系及诗的社会功能。这些问题,《诗大序》虽言之未详,但它的出现无疑表明了汉儒关于《诗经》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而丰富了古代文论,为以后文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三,关于《辞赋》的见解。赋是汉代兴起的新文体,早期赋继承了“楚骚”的传统,盛汉赋极尽靡丽,东汉赋多抒情小赋。对汉赋的批评多是对汉大赋的批评。主要代表有扬雄、班固、王逸等。其四,关于对屈原及《楚辞》的评价。西汉前期刘安、司马迁对屈原及《离骚》作了高度赞扬,班固从儒家经学观念出发,认为屈原是“露才扬己”,大大贬低了屈赋的价值,王逸继承刘安、司马迁的观点,并依经立义,与班固针锋相对,对屈原及其作品也给以高度评价。从总体上看,汉代文学批评还没有从哲学、史学中分离出来,明确的文学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汉代文学批评的特征是不突出的,它蕴含在哲学、史学的著作中。但比起先秦来说,它却丰富得多了,同时,这阶段提出的许多论题,也为以后的文论家继续探讨打下了基础。因此,汉代文学批评是中国古文学批评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