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乐府民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hanyuefu minge两汉乐府机关中搜集和保存的民歌。乐府本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惠帝时朝廷有“乐府令”之职。汉武帝时正式建立乐府,负责创制和传统“雅乐”不同的新声曲调,训练乐工,以供郊祀典礼及宴享娱乐之需。为此,乐府大量从各地采集民歌俗曲,以改编谱写新声。东汉时虽未见乐府机构的设置,但新声俗曲广为流行,朝廷多次派官员赴民间“观采风谣”,大量的民歌谣词被保存下来。乐府中制作和采集的曲辞本来称作“歌诗”,后来便被称为乐府诗。六朝人将乐府与古诗对举,使之成为一种入乐的诗体名。 ☚ 汉赋 汉代文学理论批评 ☛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指汉代掌管音乐的机关——乐府从各地采集的民间歌谣。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采集民间歌谣的范围几乎遍及全国,但流传至今的仅有四十篇左右。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它继承了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妇病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或揭露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或反映人民不满于贫困的生活而起来反抗;或写婚姻爱情,妇女被遗弃、奚落的痛苦;或歌颂妇女不畏强暴、男女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乐府民歌语言朴素明快,句型变化多样,表现力强。尤其是一些叙事诗,语言优美,故事性强,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刻画人物的性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直接影响了汉魏诗歌和“建安风骨”的形成。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常用乐府旧题或另写新题乐府,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它的形式多用五言,这在《诗经》、《楚辞》之后,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诗体,对后来的五、七言诗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骈文 古体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