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物之妙
语本苏轼《答谢民师书》:“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这里概括地论述了创作的全过程,即“求物之妙”——感知阶段,“了然于心”——构思阶段,“了然于
与手”——表现阶段,从而表明了苏轼对创作规律的认识。“求物之妙”是说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物”)的感知和把握,这是创作的第一步,是创作的契机和基础,是客观的“物”转化为作者头脑中审美意象的必备条件。“求”,即观察和研究,“妙”,是指客观事物带有特征性的属性,包括形(外形)、神(风神)、理(内在规律或本质)三个方面。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和把握某种客观事物的妙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苏轼用“系风捕影”来比喻和形容它的艰难、精微以及随机性。作者必须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想三者并用,才能奏效。作为创作中第一阶段的要领,“求物之妙”不仅适用于散文创作,也适用于整个文学创作乃至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