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曾建都京口。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182),卒于太元二年(252)。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为江东之主。舞榭歌台:用于歌舞的楼台,借指繁华的景象。榭,高台上的建筑物。风流:这里指英雄的业绩。寻常巷陌:普通街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后做了东晋的将领,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宋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424—453)。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这里指“封山”。狼居胥: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赢得:剩得,落得。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中,回头北望追兵,宋文帝本想建立战功,结果却落得个大败而还,有“北顾涕交流”诗句记此次失败。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扬州路:指今江苏扬州一带。可堪: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并在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飞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的鼓乐声,旧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祇来祭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这三句是说,人们忘记了过去的历史,竟在佛狸祠下迎神赛社,一片太平景象,真有不堪回首之感。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屎”)矣。”赵王认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大意】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坚利,配备精良,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草率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结果只能在仓皇败退中回头北望追兵。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北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到处都是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 还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字数:1502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16-117页.

诗词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本篇写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秋天。辛弃疾在瓢泉闲度八年之后,被韩侂胄起用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嘉康四年三月,调任镇江知府,此乃战略重地,江防要塞。秋日,年已六十五岁的老词人,登上北固亭,感慨万端,写了这篇怀古名作。
 《永遇乐》,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始自北宋,见于柳永《乐章集》。《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一百零五字,上片八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平韵调见于晁补之词,又名《东吴乐》。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市,孙权曾建都于此。以其地有京岘山和城位于长江之口而得名。北固亭,在今镇江市东北之北固山上,北面长江。又名北顾亭、北固楼。
 

****


 
 此词为辛弃疾词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是数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篇。大家对它比较熟悉,不拟作逐字逐句的串讲,但由于词中引典用事较多,特加以集中诠释。
 孙仲谋——即三国吴主孙权,其字仲谋,创业于京口,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操军队于赤壁。“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乃“英雄孙仲谋无处觅”之倒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里的“风流”,是指六朝的歌舞繁华;雨打风吹,取其象征之义,言其历史变迁和时间考验。
 寄奴——人名,即南朝刘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早年居于京口,家贫。后为东晋北府兵将领,曾击败桓玄,任十六州都督,镇守京口,掌东晋大权。后官至相国封宋王,代晋称帝后,改国号为宋,即史称“刘宋”。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这两句是说当年刘裕北伐,所向披靡。前者,喻指精兵征战;后者,喻气势之盛,犹言“气吞骄虏”。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此指代文帝。
 封狼居胥——封,即封山。古时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一种仪式。“狼居胥”,山名,在今内蒙西北部,又名狼山。汉武帝时,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山,后封山而还。此后把“封狼居胥”作为开疆拓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仓皇北顾——用刘宋文帝伐魏败归之典。元嘉二十七年(450),文帝派王玄谟进攻北魏,后因准备不足,料敌不明,而遭惨败(见《宋书·王玄谟传》)。元嘉八年,宋文帝因滑台失陷,曾作诗说:“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等语,“仓皇北顾”,即指此事,引此典目的在于借古鉴今,提醒今之主政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仓皇北顾”悲剧重演。但,可惜,正为其言中。
 四十三年——作者自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十月,为联络抗金之事南归,至宁宗嘉康四年(1204)秋,正好四十三年(一说1162至1205,共四十三年)。京口的对江是扬州的瓜洲渡,所以下文说“望中”。
 扬州路——路,行政区划名称,非指道路。此指淮南东路,辖今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一带,扬州是其首府。烽火,一作“灯火”。
 可堪与佛狸祠——可堪,此为否定式,岂想,犹言“怎能”。“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他杀败王玄谟军后,一直攻到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凿山筑路,设行宫于山顶。后来建起武帝庙,即词中的“佛狸祠”。这里,是借佛狸说金主完颜亮,因金主被哗变部下射杀于扬州的瓜步镇龟山寺。
 神鸦与社鼓——“神鸦”,指庙里啄食供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祀敲的鼓声。“神鸦社鼓”,言升平热闹的气象,借以说明人们早已忘了金兵南侵和中原区曾陷于敌手的耻辱,不思复仇,沉湎于苟安局面。
 凭谁与廉颇——“凭谁”,即靠谁。“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为赵国立下许多战功,因受谗言所害而出奔魏国,最终仍未起用。此处,作者以廉颇自比。说明作者虽已被重新起用,但感到仍未重用,故有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
 

****


 
 这首词写得沉痛悲壮,语言精到,用事引典虽多,但都关合时事,用得熨贴无隙,不细心体会,不易看出是在用典。因此,该词篇幅不算太大,但内容极为丰赅,思想也甚深沉,隽壮可喜。
 作者借用怀古,以言时事,表示了自己一贯的抗金主张,同时反对冒进误国的“草草行动”。对于当时韩侂胄的积极北伐,给予支持,也对他的草率从事,提出了讽诫。可惜,主政者未予重视,最后归于失败。
 这个中心思想,体现在全篇的上片与下片之具体描写之中。上片,主要写由眼前之景联想古代英雄,即:两个著名的与京口之地有密切关联的历史豪杰孙权与刘裕。这是从正面进行引导与教育;下片,则从反面加以讽规。即:用刘宋刘裕父子,特别是宋文帝刘义隆之事,告诫当权者防止类似悲剧重演。举事荦荦,言辞剀切,其心可鉴。但此事发展,事与愿违。结果,自已也遭到株连。
 先著在《词洁》中,将此词加以概评曰:
 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清陈廷焯也云:
 

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


 

( 《白雨斋词话》)


 继昌《左庵词话》云:“此阕悲壮苍凉,极咏古能事。”

山水名胜诗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④。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⑥。可堪回首⑦,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
 

【题解】
 此词是开禧元年(1205)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作。吊古伤时,既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志在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又表现出对当权者轻敌冒进的忧虑。全篇多用典实,很好地表现出作者老成谋国、忧深思远的复杂心理状态。同时造成一种沉郁顿挫的风格和深宏博大的意境。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在北方参加抗金起义,曾任耿京军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64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又罢归。其生于宋、金南北对峙时,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其词也多慷慨激昂之作,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有《稼轩长短句》等。
 【注释】
 ①孙仲谋:三国时吴主孙权,字仲谋。辛弃疾十分推崇孙权,以为其年不满20即坐领江东,与号称天下英雄的曹操、刘备抗衡,拓宇开疆。②风流:指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其先世为彭坡人,出身寒微,京口(镇江)是刘裕的出生地,也是他起兵的地方。④“想当年”三句写刘裕的英雄业绩。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曾两次统兵北伐,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⑤“元嘉”三句写宋文帝刘义隆(刘裕子)故事。文帝有北伐之念,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最后一次元嘉二十七年(450)失败得最惨。用兵之前,他听取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 “闻玄谟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宋书·王玄谟传》)狼居胥,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汉代大将霍去病曾追击匈奴单于至大漠,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宋书·索虏传》载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因滑台失陷曾作诗说“北顾涕交流”,但终因准备不足,致使北伐连连失败,故此云“仓皇北顾”、“元嘉草草”,有借古鉴今之意。⑥辛弃疾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至此为四十三年。⑦可堪:不堪。⑧“佛狸”两句谓四十三年过去,一片和平景象,仿佛人们已经忘记战争。佛狸祠在长江北岸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步山上。东晋永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时,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拓跋焘小字佛狸,故民间将其称作佛狸祠。金主完颜亮南侵时,也曾驻扎于瓜步山上。“一片神鸦社鼓”写农村社日迎神赛会。神鸦,指在神庙里吃祭品的乌鸦。⑨“凭谁问”三句以廉颇自比。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年老后不得见用,赵王派人探问,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然终不被召。词人在这里以廉颇自比,慨叹朝廷已无人记起和引荐自己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34:56